前言
Kotlin作为JVM系的语言,起源于Java又不同于Java。通过在语言层面比较两者的区别,可以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学习,融会贯通。
概念
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类就被称为内部类。但是在不同语言中,允许定义的内部类种类不同,内部类与外部类之间的关系也略有不同。
内部类分类
Java
在Java中共分为四类:静态内部类:在类中且在方法之外定义的内部类,同时被static修饰。也被称为嵌套类。
成员内部类:在类中且在方法之外被定义的内部类,无static修饰。
局部内部类:在类的方法之内被定义的内部类,无static修饰
匿名内部类:在类中,定义类的同时对类进行初始化,且没有显式地指明类的名字,故称为匿名内部类
Kotlin
按照Kotlin官网的介绍,其内部类共三类:嵌套类:类似于Java的静态内部类
内部类:类似于Java的成员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类似于Java的匿名内部类
内部类示例
- Java
class OuterClass {
...
static class StaticNestedClass { //静态内部类(嵌套类)
...
}
class 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
class localClass{ //局部内部类
}
}
Object obj = new BaseClass{ //匿名内部类
@override
public void someFun(){}
}
}
在Java中,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方法或静态成员(包括公有或私有的)。成员内部类持有对外部类的引用。局部内部类与匿名内部类持有对外部方法的final成员的引用。(是否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待做实验)
- Kotlin
嵌套类
Kotlin中默认就是嵌套类(Nested Class),不用添加任何修饰符。嵌套类无法访问外部类的普通成员变量(伴生对象成员(静态)除外)。
class Outer {
private val bar: Int = 1
class Nested {
fun foo() = 2
}
}
val demo = Outer.Nested().foo() // == 2
内部类,以inner关键字修饰:
class Outer {
private val bar: Int = 1
inner class Inner {
fun foo() = bar
}
}
val demo = Outer().Inner().foo() // == 1
内部类与外部类的访问关系:
class Outer { //外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I like this world"
class Inner { //静态内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NEW"
fun show() {
// println(this@Outer.text) //此处访问不到
println(this.text) //访问Inner中的text
}
}
inner class Inner2 { //非静态内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Great"
fun show2() {
println(this.text) //访问Inner2中的text
println(this@Outer.text) //此处的写法相当于java中的Outer.this.text
}
}
}
静态内部类无法访问外部类普通成员。
给内部类加上inner关键词之后,就会变成非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属性和方法(包括伴生对象成员)。
匿名内部类,使用对象表达式来使用匿名内部类:
window.addMouseListener(object: MouseAdapter() {
override fun mouseClicked(e: MouseEvent) { …… }
override fun mouseEntered(e: MouseEvent) { …… }
})
如果是匿名内部类的父类是函数式接口(FP),则可以使用带父类接口类型的lambda表达式创建匿名内部类:
val listener = ActionListener { println("clic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