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住北京郊区。
十五年前,他们将东北老家的房子卖了几万元钱,投奔我到北京城。
那时的我刚结婚。和我们蜗居半年后,我爸闹独立,按路边接到的房地产小广告一路考察过去,最后在下风下水的房山相中了一处楼房,简单装修后,就搬了过去。
小区院里有一个花园,有池塘,小桥,还有一个弯弯的长亭。
那时侯,北京地铁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那时候,我还在北京市里上班。我去他们家要辗转坐车到北京西站,然后挤上去房山的长途,一站一站,奔波两个小时后一瘸一拐到达。
这样一年年跑,从两个人跑到三个人。
那时的房山还没有现在这样热闹。楼不高,新盖的小区占的都是郊区农村的地,有些荒凉。我在那儿度周末,休节假日,过年;也放过风筝,去野外钓鱼,赶集。
我们去赶集的时候,看农民推着车卖花花绿绿的东西,看开阔的天,就觉得很放松。
我们从慢车坐到高速快车,小区门口的马路越来越宽了。慢慢地,房山有了城里的样子,可奇怪,小区院里还是变化不大。
这是一个移民小区,从东南西北的口音就可以听出来。有近水楼台进京打工的河北人,他们开黑车,做足疗按摩,开饭店,搞装修,在商场开门市卖家具;有东北人,特别是那些东北老人嫌家乡太冷就来北京养老;也有一些南方人,嫁人过来或做生意,更多的是操一口京片子的房山老百姓。
这个小区和其他小区没什么不同。其他小区有的,它都有。
你会看到刷成红色的墙、阳台围着铁栏杆、迁出迁入的电线,门口停放的桥车、摩托车和自行车。
还有烟囱。
在这个灰灰的星期二早上,灰灰的烟囱里冒着灰灰的烟,让人感到空中飘着一丝诗意。我是因为这烟囱才有冲动写这篇文的,信不信由你。
一晃十几年了,小区的物业费竟然没涨价,还是0.45元/平米。物业费这么低,这让小区物业公司懒得去管很多事。
无作为的结果是,看得见的垃圾、狗屎、还有废品收购站。
无作为的结果还有那些自围的小院,院里有栓着的狗,柿子树和葡萄架;有菜地,菜地里有油菜、草莓和南瓜。
什么,我说的没看到?亲,现在是冬天,冬天,春天里的冬天。
我喜欢这样的无作为。
北京以前的居民楼有很多这样的地下室,没想到这栋楼也有。当年很多北漂住过,我也住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民小区,随便、热闹、接地气。旁边后起的楼盘一个比一个高大上,或豪华,或精品,或高端,只有这个小区素面朝天,土里土气。
土里土气的小区人气却一直很旺。晨练时流行歌曲和京剧此起彼伏,这边跳舞,那边推太极,打乒乓球打扑克牌,跑步,遛狗,还能喝到农民自家奶牛产的鲜奶。
平民,却不乏高端。在小区尽头,有一栋联排四合院式的别墅。青砖青瓦,大红灯笼高高挂。“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我爸说是开发商买下来的。大隐隐于市,有钱就牛逼。
“我是北京人,特么摇不上号”。看见没?北京人在吐槽。
刚开始卖楼时,作为宣传的噱头,小区说要建游泳池。可建好后,却赶上非典,又因为涉及户外安全和物业管理问题,两个池子除了下雨,没见过一滴水。
这么多年,偌大的游泳池就这样闲置着,闲置着,直到瓷砖脱落。
因为物业费实在是......。前面我说过,物业费只有四毛五......。
时间证明,有的历史错误后人是无力修正的,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不了了之,嗯,像头上的疤,既浪费宝地又难看。
最后这张照片,拍的时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我说过,平时其实是很热闹的。
不骗你。
骗你是鸡。
一只孤独孵蛋的鸡。
或者,是小狗。
成双结对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