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到了期末,最近聊天听得最多的话题是关于孩子学习成绩的。
"你儿子考了几分?"
"考得不好,语文93,数学97。"
"哇,这还不好啊,你要求太高了吧!"
"都是班上倒数了!他语文在班上排名倒数第五,数学也一般,考满分的都很多。"
……
孩子的成绩总能牵动父母的情绪。朋友圈里,家长有些晒奖状晒表扬,有些晒怒气,晒失望,还有些家长晒寒假送娃去补习的路上。
在学习上,拼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大家在你争我赶:买学区房,报补习班,买习题册,下载各种学习软件……
学习似乎已经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一个家庭的大事!
(二)
前段时间,朋友圈看到很多家长在转发一篇文章《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迷茫》。这么高的转发量,可见其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
文章作者储殷教授说:教育改革喊了那么多年,但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的焦虑越来越明显。
事实确实如此。我一个同事(两个孩子的妈妈)曾鼓励一个未婚的年轻同事有机会去出国。我问她为什么要鼓励出国?
同事说,国外的教育跟中国不一样,孩子没那么多压力,父母也没那么多压力。中国的父母太难了,必须得跟着孩子,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否则就会落后。
这种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了。那么,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想有来自国家的,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家长自身的。国家的顶层设计者或许应该更多思考教育改革的方向了;社会对就业者提供的环境也影响了前端的教育取向;而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而国家和社会这两个层面,我们能做的只有呼吁,但是在家长方面,我想我们是可以尝试的。
(三)
前几天和姐姐视频聊天,我问姐姐关于她儿子华子的考试情况。姐姐只是淡淡地回答还可以。
我问:都考了几分?
"不知道,只知道他语文良,数学优,科学优。"
"班上排第几名?"
"他们没有分数,没有排名。"
"那你对他这个成绩满意吗?"
"不会啊,我都没管他学习太多,他每天玩还能考这个成绩,我已经很满足了。"
对姐姐的这个回答,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在这之前我曾和姐姐聊过对华子的教育的话题。每次和姐姐通话问起华子时,姐姐总是回答我在楼下小区玩。
我当时很惊讶地问她,"上小学了不要做作业吗?"
姐姐说,"他回来自己会去做。"
"那做得完吗?"
"不知道,到睡觉时间了,我就让他不用做了去睡觉,不过他好像基本上会自己做完。"
"好吧,感觉你都不关心他的学习。"
"嗯,我比较关心他玩得开心吗?"
当时挺惊讶姐姐的教育观,因为姐姐自小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从大山里走出来,她是最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
姐姐说,这种经历我自己体验过,是痛苦的,所以我不想他跟我一样,我尊重他自己的意愿,希望他的童年是快乐的。
虽然姐姐不在学习上对华子过多管教,但是我看得出来,华子很自律:每次玩回去后不用姐姐叫会主动去写作业。对上学也有很高的兴致。
有一次,天气很冷,风很大。姐姐和姐夫觉得天气太冷了,就不让华子去上学,给他请了个假,让他好好睡觉。等华子起床知道后,着急得快哭了,他生气地"质问"姐姐和姐夫,"哪有天冷了就不上学的道理,哪有这样的道理?"最后,华子冒着寒冷,坚持去了学校。
(四)
我们这一代为人父母的,已经越来越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了,对孩子的教育丝毫不敢放松,从幼儿园开始,甚至更早就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了。我们总是未雨绸缪,恨不得越早开始越好,总觉得早开始能学得更多。
到小学,大家更是追着孩子的作业、成绩不放,生怕落下一点。身边的朋友同事都会给孩子报好几个培训班,有课内知识加强的培训,也有课外艺术的培训。像姐姐这样的基本上没有。
虽然我赞同姐姐的一些想法,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但是我担忧姐姐这样教育下的华子未来能适应社会吗?
所以,我在思考,为我女儿未来的教育思考: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