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小说《十八春》,是15年前了。那时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丫头,没有经历过离别,生死和爱情。
此次读《半生缘》感触颇深,后来又刻意上网搜集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十八春》发表于1951年,《半生缘》是张爱玲1968年重新改写的。
电视剧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一段独白:对中年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讲,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半生缘》,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女性的一曲悲歌。奶奶,妈妈,曼璐,曼桢包括世钧的妈妈……每个女人都没有完整的爱情,他们都只有半生的幸福。
曼桢一家很是奇怪,一大家人的生活要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一个妹妹,三个弟弟,一个刚大学毕业,一个正在读大学,两个读小学。)他们明明负担很重,家里却请了一个保姆。那两个老太太做什么呢?四体不勤,她们手就是留着接曼璐给他们的生活费,还是巨额生活费。明明是穷人,却过着富人一样的生活,曼璐的辛酸可想而知。
也许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牺牲品。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男孩读书,女孩挣钱。可怜的曼璐,却甘愿做牺牲品。一做,就是十年。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都错过了。十年里,她所有美好的梦,都破灭了。
曼桢单纯善良,世钧一见倾心。一个温柔似水,一个款款深情。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相爱,是那么不顾一切。可是到最后,却一切都要顾。她一直对姐姐心怀愧疚,一直想为家里分担,所以才几次拒绝了世钧的求婚。
也许他们都后悔最后那个夜晚争吵了吧。他们谁也不知道,那晚正是他们命运转折的开始。
所有的梦都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结束了。命运,从此风雨飘摇。她的世界里,只有面目狰狞的姐夫,和姐姐魔鬼般的声音。她只能靠着和世钧温暖的回忆过活,不然早也死了千百回吧。
出事后第二天早上,妈妈来看过,如果是个好妈妈,曼桢和世钧也许不会错过。她听说了曼桢的遭遇,居然无动于衷。她只说她要看看自己的女儿,结果曼璐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回到家门口,正好遇见世钧来寻曼桢。她认定这个男人是世界上真心对待曼桢的,可是想着如果他知道一定会告到警察局,便隐瞒了一切。世钧走后,妈妈的手还摸了摸曼璐给她的厚厚的一打钞票。丑陋的人性!比起亲情,人更爱的是金钱!连生身母亲也是如此!
真正不堪的不是命运,而是人心!
以后的日子,曼桢被囚禁在姐姐家的魔鬼屋里,她一有力气就会大声呼救。全家上下,每个佣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没有一个人救她,包括曾经朝夕相处的阿宝。世态炎凉,良心泯灭,该怨谁呢?!她走投无路了,甚至连世钧送给她的求婚戒指也给了她。可是阿宝转身就出卖了她。正是这个戒指,让她和世钧又一次擦肩而过。她朝思暮想的世钧来了,可是她的喉咙一句话也喊不出来。她多想他能带他走。可是,他却不知道她就在他的身边。
咫尺远比天涯。
她的内心是绝望的。姐姐把戒指还给世钧,骗他曼桢已经嫁人了。
因为太爱,所以相信;因为太爱,所以受伤。寻常男女的爱情,总是带着那么几分不自信,才导致了一轮又一轮悲剧的上演。
那晚,世钧哭着说曼桢嫁人了,泣不成声,叔惠说不可能,一定有原因。后来这件事情,再没有人深究。世钧伤心,匆匆娶了翠芝。叔惠伤心,去了美国。
曼桢生命里所有重要的人,都离她而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救她了。
世钧和翠芝结婚那天,曼桢生下了祝鸿才的孩子。翠芝和世钧结婚的那晚,他们伤心地拥抱在一起,我想那一刻,翠芝是后悔的。因为她心里住着一个叔惠。还没开始便结束的爱情,也让人终生懊悔!
错了,都错了!命运,一瞬间就转身了。世钧和翠芝一生一世都要被圈禁在门当户对的牢笼里了。
虽然没有爱,但至少他们都是好人,在一起也不至于太坏。可是曼桢呢,这一生谁来疼惜?
如果世钧没有仓促结婚,曼桢逃出来后,也许他们还有机会携手下半生。命运,让他们又一次擦肩而过。
决定这一切的,除了命运,还有性格。因为性格才是命运的主宰。
如果曼桢不那么固执,接受了世钧的求婚;如果世钧不那么懦弱,相信他们的爱情;如果曼璐当初选择了豫瑾……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因果。正是曼桢的固执,世钧的懦弱,叔慧的退缩,曼璐的嫉妒,妈妈的自私……才毁了一群人的幸福。
罪魁祸首应该就是那个该死的妈妈和奶奶,自作多情,若不是他们有了让曼桢代姐嫁豫瑾的荒诞想法,曼璐就不会误会曼桢抢了她的初恋,她就不会对自己的亲妹妹痛下毒手。女人的嫉妒心真是可怕,人性竟让张爱玲扒得如此淋漓尽致!
曼桢被囚禁的十个月里,妈妈从来没有看过她一次,更别提拯救了。当初如何牺牲曼璐,现在就能如何牺牲曼桢。人到底,最爱的人始终是自己。
人性自私,冷漠;命运无奈,沧桑。
女人生了孩子后,半点不由人了。连她自己也想不到,在姐姐去世后,她居然会为了孩子,嫁给了自己深恶痛绝害她一生的姐夫。
就这样,过了好多年,曼桢回到那棵树边,看见树上刻着:曼桢,再见!上还有那枚改变命运的戒指。
她知道,世钧来过。他们没有忘记彼此。
再见世钧,从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算起,是十几年后了。他们在叔惠家,不期而遇。两个人在大街上,世钧想起当年和他和曼桢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人生真的很讽刺,相爱的人,却不一定能在一起,结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曼桢当年还是个爱说话的小姑娘:我们不会这么倒霉的。
他们哪里是倒霉,简直是惨绝人寰。经历过命运的折磨后,曼桢变得很安静。他们又回到了当年的小餐馆,抱在一起痛哭。曼桢告诉世钧这些年的遭遇,世钧哭着说:“曼桢,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你给我点时间,让我想想办法,我们重新在一起。”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你抱抱我,好吗?走出这间屋子,你就做不到了。世钧,从这里走出去,我们就要永别了。”
这一幕,我看了无数遍,也哭了无数遍。
他们真的要永别了。生离比死别更让人痛苦。除了拥抱,他们连最后的别吻也不能给彼此了。
因为曼桢太了解世钧,他没有勇气舍弃家庭和孩子,和曼桢重新在一起了。责任也不允许,他只能守着曼桢的那封信,和翠芝一起度过无爱的后半生了。
我一直认为,爱情不需要门当户对,该门当户对的是婚姻,就像三毛说的只要真心相爱就是门当户对了。看了《半生缘》,我才明白了门当户对的真正含义:如果门不当,户不对,就会有无数人出来,阻挠破快。世钧和曼桢就是如此。曼璐,妈妈,这些最亲的人都成了毁灭她人生幸福的刽子手。
世钧难过的时候,就会偷偷地读曼桢当年写给她的那封情书。是这封信,支撑他这么多年。
“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他们知道,彼此爱过,等过,想过,谁也没有忘记谁,就这样,便有了苍凉的满足。
就像那句歌词唱得那样:回首半生匆匆,恍然如梦,住在心里的那个人,藏在泪中……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疼痛。
豫瑾和曼璐,叔慧和翠芝,世钧和曼桢,他们注定只有半生的情缘。
最后,叔慧告诉翠芝,他一生都在追逐一个影子。与其如此,何必当初。如果当初叔慧再勇敢一点,也许他和翠芝也不会阴差阳错了。
岁月悠悠,所有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成了如风的往事。
翠芝爱叔慧,可是在她心里,丈夫大于天。当世钧萌生想去东北的想法后,对翠芝有过试探。之后,翠芝拿出他们童年时的照片,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第一次见面,爸爸就爱上了妈妈。
其实,世钧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爱过翠芝。世钧问她:“我们幸福吗?你并不欣赏我的性格。我们不是经常吵架吗?”翠芝说:“哪有夫妻不吵架的?你除了不浪漫外,你还是个好爸爸。”
然后孩子哭了,他们俩一起去哄,孩子睡下了,他们看了看彼此,明白了,这一生,他们都要这样走下去了。
婚姻就是如此,只要那个人,对孩子负责,为家庭努力,这就是成功的婚姻了。
所以,他们四个人中,翠芝是最明白的那个,也是最幸福的那个。
这两天脑子里总有曼桢的影子,忘不了她的眼神,深情却不哀怨。
曼桢最后对自己说: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世钧身上。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孩子。
男人终究是靠不住的。曾经刻骨铭心的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女人唯一的能抓住的就是自己的骨肉。只有孩子对自己永远是真心的。
最后世钧和曼桢在街头相遇。世钧想迈出脚想上来追曼桢,孩子一句爸爸叫得他就放弃了。曼桢带着自己的孩子,看了看世钧。从此天涯是路人。
那么多年过去了,年代也不同了,《半生缘》看起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人性的软弱、丑陋,人生的无奈、沧桑……
从来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