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中人,有喜欢喝上一两杯的人,也有从不饮酒的人,如果在聚餐时这两种人坐在一桌吃饭的话,双方或许都会有难受的地方。若这一桌上喝酒的人少,不喝酒的人多的话,为了不让不喝酒的人久等,喝酒的人就要草草结束,不能细品慢聊,甚至或许压根就没有喝的欲望了;若这一桌上不喝酒的人少,喝酒的人多的话,不喝酒的人早早吃饱,要等喝酒的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甚感无聊。
喝酒的人认为不会喝酒的人没有什么生活趣味,不喝酒的人认为喝酒的人都是酒鬼。彼此对对方的世界都不能理解。
酒之于人生,犹如标点之于文章
周作人说:“酒之于人生,犹如标点之于文章。文章无标点则气韵难以表达,人生无酒也就平淡无味了。”
最好的状态是可以小饮一两杯,不浪费酒精粮食狂饮大醉伤身耗神。以普通三四十度的白酒论,比如与同事或朋友一大桌聚餐时控制在两杯之内,自己一人在家小饮便只喝一杯足矣,若与知己好友两人对饮,则三杯也不在话下了。
不同季节适合喝不同的酒。根据季节变换常换杯中酒的人,是追求趣味生活的人。比如夏天来一斤冰镇啤酒配清凉小菜,实为消暑佳品;冬季热半斤黄酒配一盆热乎乎的炖菜,暖胃又养身;春天倒上半杯红酒,煎出两块牛排,赏花观草看佳人;秋季啜饮一两白兰地或者威士忌,望月怀远人……
也有人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起饮酒之意,或者在春雷滚滚之时,欣喜于土地将迎来甘露,自己也喝上一杯;或者在夏日炎炎之时,劳作辛苦,奖励自己一杯;或者在秋雨霏霏之时,感时伤世,借酒浇愁来上一杯;或者在大雪将至之时,向好友发出邀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喝酒有品的人,其饮酒之态与爱品茶之人有相似之处。爱茶的人喜欢好喝的茶,喜欢称手又好看的茶具,喜欢品茶时的氛围,喜欢对面坐着陪同自己喝茶的人;爱酒的人喜欢好喝的酒,喜欢称手又好看的酒具,喜欢喝酒时的氛围,喜欢对面坐着陪同自己喝酒的人。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人们都不喜欢跟话不投机的人坐一起,不然就太尴尬了。言语契合的人,酒或者茶都会为两人之间的言语增色添彩,甚至两个平时话不多的人,借着酒意也会聊上不少。“酒后吐真言”,是很有道理的。
适量的酒能抚慰一个人的心灵,失恋后,痛苦中,忧愁时……生活的苦痛无法开解时,工作上的压力无法消除时,喝上一杯酒,再去睡上一觉,之前的痛苦便会减轻很多。可以说,酒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镇痛剂,是一种麻醉剂。
也有人喜欢研究不同的酒,或收藏或品味,一杯酒里观天地,半瓯酒里看人生。酒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文化,煮酒论英雄,品酒品人生。
说起酒你会想起什么?
周围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不避讳谈酒,也不避讳自己会小饮一杯的事实。在因为要二胎而不能饮酒的这两三年,我偶尔会想起酒来。以前经常接触时没想过写关于它的文章,如今不饮它时,反而想写一写酒这个小东西了。
说起酒你会想起什么?说起酒来,我会想起我的父亲,也会想起我曾经的苦闷,会想起我的朋友。
可以说,是父亲直接或间接培养出了敢接触酒的女儿,在我考上大学之后,父亲曾经对我说:“以后你可以喝酒了。”从那以后我开启了每年寒暑假才能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边的生活,也开启了每次回到家之后父亲都要我陪他饮上一两杯听他絮叨的模式。
后来参加工作后结婚前的那几年,每逢想家难过时,我会找个陌生的小酒馆点上两个菜要上半斤小瓶的酒,喝到微醺时开始摸出手机给父母打电话,那时家里的电话是座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敞开心扉对父母说“我想你们了,我想家了,我好难受,我想回家”之类的话,甚至说着说着会哭起来。平时跟父母通话时我一般报喜不报忧,做不到这样的,而且往往是母亲接电话,即使有时候是父亲接起了电话,不喝酒的时候他是跟女儿说不出多少话的人,往往会在说不了几句后就把电话递给母亲。有一次是父亲接的电话,听着我的哭诉,这个不会安慰人的大老粗父亲,竟然在电话里对我说:“别再喝了,越喝越难受,回宿舍时要注意安全。唉!要是我这会在你跟前就好了,还能看着你别喝多了。”那么多次通话过后我都不太记得父母说过什么,唯独那次父亲说的话烙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悚然一惊。我让他们担心了。后来再没有过那样的时刻。
平时积攒的负面情绪多了,我们总得为它找一个出口。我会选择跟知己好友坐一起小饮聊天,在吃吃喝喝发发牢骚之后,心情才会变得轻松。在此感谢我的朋友,一直以来做为我的倾听者(当然,我也做过对方的倾听者),也做为我一个人的心理咨询师,陪我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压抑时光。
酒这个小东西,说它雅吧,但偏有人会让它变得不雅;说它不登大雅之堂吧,有人会让它变得颇有情趣与雅趣。同样一杯酒,就看你怎么对待它了。
来,让我们喝了这篇醒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