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文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
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余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01 陈寔
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1]。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
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02 梁上君子、陈寔遗盗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小故事:曾国藩曾被小偷教训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
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留下曾国藩又惊又羞,惊的是一个小偷的记忆力能如此之好,羞的是自己连小偷都不如,但也因此而更加发愤苦读。
几年后,曾国藩高中举人,被派到某地做地方官,没多久,有个惯窃被抓了,在升堂的时候,端坐高堂之上的曾国藩,觉得跪在下面的犯人很眼熟,这才想起,他就是多年前的某个夜里,嫌自己不够聪明的小偷。
他笑着对小偷打趣说:“偷儿大哥,当年我因为你的聪明而懊恼不已,但是聪明如你者,怎么到今天都还只是个贼?”最后曾国藩成了名臣,而那名小偷,却永远只是个小偷。
03 荀淑
荀淑(公元83年—公元149年)字季和,为郎陵侯相,东汉颍川颍阴人(今河南许昌)人。汉和帝至汉桓帝时人物,以品行高洁著称。莅事明理,有"神君"之称。有子八人,号八龙。他的孙子荀彧是曹操部下著名的谋士。
╭(′•o•′)╭☞喜欢请关注林露如雨
【无戒365天日更营写作训练第七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