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 | 隐藏在《奇特的一生》中的5个秘密

《奇特的一生》介绍了奇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该书由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编著,全书主题是——如何才能生活得很好。

先来看看柳比歇夫一生都做了些什么:

①发表了70多部国外出版的学术著作,包括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

②写过各种各类的论文和专著,共500多印张(约12500页打字稿),涉足领域包括:生物学、数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历史、宗教、政治等;

③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人生各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④任职大学教研室主任和研究所某室负责人,常到各地考察;

⑤至1955年(65岁),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管,总计300种;

……


1.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是否有使用门槛?

①个人经历

柳比歇夫出生于1890年,26岁开始使用时间开销记录法,28岁提出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56年内每天坚持记录时间开支,不断改进自己的时间统计法。

在这段简介中,我们知道了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一,柳比歇夫26岁才开始记录时间,当时的他已有较好的行为自控力和判断能力,如果读者觉得这种方法难以上手,不一定是方法不好用,可能只是****未到适用时候

其二,方法是不断改进的,柳比歇夫刚开始记录时间时,也是处于摸索状态,《奇特的一生》公布的时间模板最早是实践了三年的版式。

其三,他坚持记录了两年的时间日志,才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也许还经历了其他心理过程,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一点说明,人生目标不是空想出来,需要去社会中磨练,从工作中不断分析自己的感觉,哪些感兴趣哪些不感兴趣。如果读者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么是工作种类试得不够多,要么是没有留意自己的感觉,再者就是不敢承认自己的想法了。

②家族背景

柳比歇夫的成长背景非常好,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家族,都能看到他们品质的优秀之处,包容易感染和传播快乐、能言巧辩、能够忍受孤独、大胆冒险、热爱阅读、有创新精神、追求自由、信仰坚定、善良博爱、平等开放、尊重想法等。

接下来,从柳比歇夫的回忆录中我们大概了解到,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坚持实践时间记录法长达数十年,根源是对人生和知识的真正热爱**。

  • 乐观
    柳比歇夫的祖父年少失去双亲,由于乐天基因太强,亲人落葬时哭不出来,只好用洋葱挤眼泪。并不是说他对人们的痛苦麻木不仁,他心底很好,只是过于乐观。
  • 善辩
    外祖父特别喜欢跟别人抬杠,不跟他抬杠的人是不称他心的。母亲也是爱多嘴多舌的主。
  • 冒险
    整个家族都有流浪的天性,外祖父年少离家读书,祖父酷爱出门漫游,舅舅志愿从军,他和妻子都离开了故乡列宁格勒。
  • 求知
    外祖父是个热爱阅读、富有自由思想的农奴,父亲虽未接受过正式教育,但从小努力自学,对学问十分热衷,至死不变。
  • 尊重
    父亲是实业家,但柳比歇夫无意行商,选择了科学事业,父亲不同意,但还是千方百计帮助他。
  • 乐于助人
    曾祖父跟人打招呼,总爱说:“好心肠的老兄”,由此产生了柳比歇夫这个姓(柳比歇夫这个姓氏的原意就是好心肠)。

2.该方法操作成功的前提条件

①明确人生目标

“一生忠于一个目标,柳比歇夫是幸福的。”
艰难的是,现代人对幸福定义为“兼得”而不是“专一”。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中,摩西奶奶认为:“也许,并不是我们无法好好地实现我们的心愿,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分出那么多精力,将所有的愿望都变成现实。”时间是有限的,你总要从这里挖掘一些力量和时间去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②挖掘任务的有趣之处

无论在哪个时代,决心献身于一个不被看好的目标,需要很大勇气和热爱。柳比歇夫深信,“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无比美好的事业,因此,才有如此良好的健康状况和旺盛的工作能力。”

在《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最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中,作者Scott Young也同意「快乐是行动的驱动力」,他制定的计划基本上都与「快乐」有关,如此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欲望。

因此,如果大家发现难以对计划的任务产生行动的欲望,就要深思一下,这件事的快乐因素在哪里,找得准,才能根绝拖延症。因为,拖延源于无趣,有趣才是解药

③重视分类学

很多读者试图照搬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都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注意到:柳比歇夫是一个分类学大师。他不仅熟练掌握「分类、程度、类比」的思考方法,还特别擅长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

“他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学术通信、事务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回忆录、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

分类对时间管理来说有什么用?不懂得分类,你就很难对任务安排优先次序,很难透析项目属性,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

分类是否恰当,是思路清晰的反映。学好分类,不仅可以做好计划,还能在统计和分析的阶段作出客观的总结。

譬如,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很多人以为是意志力范畴,其实是分类的问题。即便知道应该要去做有益的事,实际上还是缺乏自信心,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得到,所以有了源源不绝的借口解释失败。

既然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却还是自欺欺人地安排了去做,就意味着任务分类存在信任危机,把“连自己都不信能做到的任务”分到当日必须完成的清单里,计划和实践的巨大误差进一步挫伤自信心。

柳比歇夫的五条时间守则:

  • 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 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 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前两条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对物质享受毫不感兴趣,一生过得清贫,即便有名利机会,也无意捞金。现代人就很难这么任性了,因此,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是无法照搬的,我们只能从中挖掘到能够吸收转移的创意。

④坚持自由书写

“凡是最重要的著作,我都要写个提纲,再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写得很快,因为事实上它不过是平日储备着的材料,随用随取。

柳比歇夫写给朋友的信件,许多都可以合集出版。

我们知道他每天花2小时用于写信,而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也有坚持每天写作4000字的习惯,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及过:“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

不知道写什么,可以先从身边的事开始写,训练转换视角思维。写作让你的表达能力得到迅猛提高,也容易从文字中检视自己想法的漏洞。

⑤专注

10分钟能做什么?

柳比歇夫的10分钟可以给朋友回一封信,可以读报,可以读几页哲学书,然后散步时看着落日思考作者的论点。专注,是因为沉迷,因为把手头上的事真正带入心里,别无杂质。

现代人觉得10分钟太短,短得刷个朋友圈就过去了。真相是他们已经心散得连10分钟都难以专注和安静

下一次立决心学习时间管理,先珍惜每一个10分钟吧。


3.这种时间记录法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①记录各项任务的纯时间

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日记,1916年1月1日至1937年以前的打印在大账簿上,1937年至临终前几天的日记用练习簿装订,每天记录5-7行,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样式如下(74岁的时间日志):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 分类昆虫学 : 画两张无名袋娥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娥——20分(1.0)
  • 附加工作 :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 社会工作 :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 休息 : 给伊戈尔写信——1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对于人生目标而言,究竟哪些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给斯拉瓦写信”是附加工作,“给伊戈尔写信”却是休息呢?阅读究竟应该分去次要工作还是属于休息呢?这些都跟使用者的分类依据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柳比歇夫计算的是纯时间,也就是真正专注做这件事的时间。他每天约有12-13小时用在非标准活动中,诸如上班办公、学术工作、社会工作、娱乐等。“从时间中找时间”,这12小时里能挖到7小时的纯时间已经很好了,毕竟他一天睡十个小时的呀。

这种时间日志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缺点是难以效仿,因为正如前文所言,它需要使用者有一个明确且坚信不疑的人生目标,践行已久的写作习惯和极多的分类学知识。

②日省、月末总结、年末装订成册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写日记,无论战争年代还是生病忙碌,任何情况下都未间断过一天。他还会把所有手写的信件和文稿用打印机重新打过,装订副本,这样有利于查找和使用。

“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到了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图表用铅笔画在方格纸上的,无人看得懂。”

在《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文中,柳比歇夫记录了这篇论文的时间成本: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小时30分
写——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
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得益于每天时间开销的记录,柳比歇夫清楚知道,每篇论文、每本书、每个项目投入了多少时间。以1938年为例,这一年里柳比歇夫看了9000页各国文艺作品,共用247小时;写了552页学术著作,其中152页付印出版。

到了年末,柳比歇夫会花17个小时来做年终总结,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对比,根据当年计划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工作精力、兴趣爱好的变化,还可作为未来计划的依据。

③根据经验制定计划

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柳比歇夫认为,计划就是挑选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譬如头脑清醒时钻研数学,累了边看书。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柳比歇夫知道他平均一小时能看20-30页书,不同读物又有不同的速度。

除了年度计划,柳比歇夫制定了五年计划,即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做过的事做一次彻底的分析和鉴定,检查各项工作是否有显著的进展。

作者格拉宁对时间统计的作用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将辛苦节约出来的时间浪费在总结上,“有做统计的时间,是否不如去干些实际的事呢?”。

但是,如果柳比歇夫认为统计和分析是一种乐趣呢?毕竟他本人钻研数学、统计学极深。格拉宁可能不知道,对于一个求知若渴的学者而言,思考分析是多么快乐的享受


4.柳比歇夫的读书方法

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这种时间管理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 ,因此,柳比歇夫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散步时捕捉昆虫,对会议不感兴趣时演算习题,出门旅行时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譬如《安娜·卡列尼娜》看的就是德文版。

②根据阅读环境选择读物

“早上头脑清醒时看哲学、数学,钻研一两个小时后看历史或生物学,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坐电车时,如果可以写字,读物任选;如果只能拉着扶手杆勉强站住,就看小册子。

③做读书笔记

如果一本书介绍的是他不太懂的新东西,他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书,柳比歇夫都会写书评。


5.这种“纯理性”的时间记录法是否压抑人性

①自由与放纵

有些人认为,这种“纯理性”的时间记录法是在束缚个人自由、将充满感性的人类变成执行机器。然而这些读者也许没有真正理解到「自由」的定义。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地放纵享乐,《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曾提及过,“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只考虑到个人利益的自由,往往被纳入到自私的概念范畴,真正的自由,是从集体利益的角度来思索的。

柳比歇夫认为,他的时间是“借”来的。因为坚信研究成果将对人类后代产生极大意义,活着的每一分钟他都不舍得浪费。正如本书作者格拉宁所言:“柳比歇夫并没有把它强加给任何人,也没有推荐给大家使用。”这种时间统计法,旨在短暂的几十年寿命中,尽力挤出可以自由控制的时间,去做能够产生持续、强烈满足感的事

②工作与休息

也许有读者疑惑,柳比歇夫是工作狂吗?

是的,“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起来便会感到愉快。”感谢那时候电子科技不发达,柳比歇夫的休息时间也比现代人充实。他喜欢在散步中思考主题,拿起感兴趣的书籍读上几页,认真详尽给朋友们回信。

不是为了炫耀才能或“缓解知识焦虑”,每个人休息放松的方式都不一样,柳比歇夫知道怎样的快乐才能充足持久。倒是我们,是时候反省一下,休息时间是否真正做到放松神经,或者只不过是拖延逃避的烟雾。

③感性与理性

有文章的观点认为:“柳比歇夫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他竟然能机械重复毫无情感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花费。一个人连正常的感情都没有了,亲情淡漠到如此地步,时间被管理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这种时间日记的记录方法早已规定了格式,并无情感记录,但这不代表丧子的父亲不心痛吧?

其次,如果一个坚持不懈的习惯能被旁人理解成“机械重复”,那么大家能发现,所有习惯包括吃饭、刷牙、睡觉,都是“机械重复”的。习惯本来就是因为不间断地坚持下去才有了意义,难道未达到伤心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就可以被批判成“亲情淡漠”吗?这跟《异乡人》中围观指点的律师和群众有何区别呢?

最后,作者格拉宁也说过:“丧子之痛溢于言表,他只能机械地记日记,机械地作昆虫标本,机械地填写标签。科学失去了意义,他承受着寂寞孤独的煎熬,孤零零一个人跋涉。”

人性,到底是社会舆论的温情,还是个体对自己活着的感受? 追求人性,到底是成为备受称赞的道德楷模,还是宁愿冒着不被理解的险也要寻找意志自由?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还要跨域研究历史、宗教和政治,欣欣猜测至少有三个原因:
其一,柳比歇夫当时研究的论题需要这些学科的知识;
其二,极强的求知欲引导他往更深的层次研究,难以浅尝辄止;
其三,在“偏科”的研究中,他看待问题的视野得到扩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考能力。

还有读者说:“柳比歇夫的人生目标是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却花那么多时间去看历史政治等专著,每天花2个多小时给别人回信,这不是主次不分吗?”

柳比歇夫的人生目标是格拉宁告诉你们的,或者证据是柳比歇夫28岁写下的日记,但谁能知道,这个目标是否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升级到「希望在有生之年尽情拓展知识的广深度,为人类后代提供可靠的资料」?天生的求知欲促使柳比歇夫进行大量跨学科阅读,而每天回信的习惯,让他能够结合阅读和思考进行主题自由书写

有句话叫“时间看得见”,无论你说自己是怎样的人,都不如时间反映得真实。从柳比歇夫的时间日志来看,至少可以肯定,柳比歇夫是个热爱并擅长思考的人。

当一个人生存的目标能超越物质和社会需求,以求知和捍卫真理为快乐,立志造福人类,这个人便是值得尊敬的

最后,引用作者格拉宁的感叹,表达读后感中澎湃的憧憬:

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
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
可以读大量的书籍
可以学会好几种语言
可以出门旅行
可以饱听音乐
可以教育子女
可以在向乡下居住
也可以在城里居住
可以栽培植物
可以培养青年一代
如果我们继续慢慢吞吞
拖延时日,逃避使命
那么生活就不等人了
柳比歇夫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既然能有一次
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两次
不能每天都这样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奇特的一生》 作者:格拉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5-01 印刷版次:2次 作者...
    可乐君CC阅读 2,211评论 1 8
  • 作者:【俄】格列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一个调整是他非常明确找到自己时间管理的目标——那就是统计每天有效工...
    马尔卡尔福尔阅读 814评论 0 0
  • 推荐语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介绍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方法,是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安然于行阅读 1,630评论 0 4
  • 一年半前我来到坦桑尼亚的达市工作,开始了有生以来最漫长的一个夏天。春秋冬自此丧失在我的时光里,四季...
    泞泞阅读 677评论 0 0
  •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恨君生迟,君恨我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旧河北凉阅读 3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