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在街头无人识 ,富在深山有远亲
-----佚名
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母亲都会大包小包的置办很多新蔬,口里念叨着"咱家亲戚多,东西肯定不能少弄,大过年呢,得让他们吃的丰盛"
"妈,别买那么多了,我那些姨啊,表姐,表哥啊,肯定都去我小姨家吃饭,吃过饭才来我们家,放下礼品就走了,年年如此,你还买这么多"
"小孩子家懂啥,今年肯定来咱家吃饭"
农村人都比较顾家,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家训,所以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同一个镇上,不过是在不同得村子,彼此离的不远也不近。过年嘛,都图个热闹,聚在一起,打打牌,喝喝酒,吹吹牛,装装逼,不亦乐乎。所以亲戚们一般都是提前约好,初几去谁家,初几去谁家,这样可以有聚在一起的机会,不至于错开。
我家和小姨家住的比较近,邻村,十分钟的路程。小姨家无疑是更宽裕的,姨夫读过几年书,识得字,所以在焦作谋的一份矿上的工作(那是焦作还是一个能源城市,重工业发达),收入颇丰。盖的一栋两层的砖瓦房,气气派派的,相比较而言,我家就寒酸了点,父亲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在村里的一个焦炭厂上班,活重钱少还累人,虽说也是砖瓦房,但是装潢就没有那么考究。
每年初三,亲戚们都会相约到小姨家相聚,小姨家就特别热闹,人来人往。每年初三,母亲也会特别忙碌,黎明既起,洒扫庭除,然后洗菜,择菜,准备丰盛的食材,翘首期盼亲戚们大驾光临。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一群打着饭隔,酒足饭饱的人,他们通常礼貌性的寒暄问候,然后撇下礼品,扬长而去,当时自己还小,心里想的是"不吃饭最好,给我留着"当时母亲脸上的表情,我记得清楚,但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我读不懂,现在想来,那应该是落魄,是失望,是无奈,是心酸。
是啊,年年如此。每年都是精心去准备,丝毫不打折扣。却总是换来如此光景,然后母亲就会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他们不吃,咱们吃"然后一家人,在鞭炮音乐声中,围着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静默的吞咽着饭菜。
当然了,细细想来,这并没有啥,芝麻绿豆的小事,微不足道,只是在哪吃饭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难发现,有钱人身边总是会围着一群追随者,鞍前马后,陪笑陪玩。而家境不殷实的人,一般是无人问津的,当然了,也并不是说有钱人身边围着的都是他的朋友,知己,没钱人就交不到交心的朋友,不是这样的,我说的是表面的现象。
向前看,向钱看,这是每个人都从心底里信奉的。每个人都在拼命挣钱攒钱,寻求一个在众人中崭露头角的机会,声名鹊起,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有钱人,让别人刮目相看,以至于赢得他们表面的尊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每个人都很拼命,都很努力。
穷在街头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说的很对,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