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环保》
我们所有的精神资源都是由物质资源+时间资源转化而来的,我们对精神资源使用情况的不同也将会相应带来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使用情况的不同,因此,合理地使用我们的精神资源,常常就是在合理地使用我们的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就能带来环保的效果。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涉及到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精神资源三个要素,因此,可时常问一下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更利于物质资源的节约?更利于时间资源的节约?更利于精神资源作用的发挥?这种资源三问的方式不但利于发挥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常常还能带来环保的效果。
下面,我就讲几个自己运用这种创新的小方法带来的有一点环保效果的例子吧。
【案例1】:炎热的夏天,家里的白墙上有时会有蚊子落在上面,如果用蝇拍打蚊子,白墙上就会留下一块污迹,即不卫生,还需要花费时间来清理墙面;如果用灭蚊剂喷灭蚊子,虽然喷灭了蚊子,但也会使室内的气味难闻,污染了室内环境,而且还会对人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都不是好的灭蚊方法。
后来,我经过思考与实践,找到了一种简单有效且卫生环保的抹布灭蚊法:首先将抹布折叠成方块状,如果抹布飘轻,可以把一块湿抹布拧干后再折叠,然后用手拿起抹布慢慢靠近墙上的蚊子,最后象投飞镖那样投向它,这样,蚊子就会完整地随着抹布落地的。用这种方法灭蚊子,就不会在墙上留下污迹了。
一个灭蚊方法上的小创新就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环保行动。
【案例2】:自己卧室里放的一个小的开口垃圾桶,以前,我是在垃圾桶内套上一个塑料袋,以方便每次倒垃圾之用。后来,我用自制的纸袋替代了塑料袋:当每次需要给垃圾桶套袋子的时候,我就会取出一张备存的A4废纸,把它卷成圆锥桶形,然后用订书机把接缝处订住,订一根钉即可,这样,一个圆锥桶形的垃圾袋就制好了,每次用它来盛垃圾,就会比用塑料袋更环保。
【案例3】: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用家里的一个平板拖把拖地时,平板上的长方形拖布经常会因为夹得不紧而滑落出来,甚是影响使用。原本准备弃用,换一个新拖把。后来我给长方形拖布的四个角各钉上了一枚纽扣,让它们起到了一个阻绊的作用,这样再拖地时拖布就很少再滑落出来,这把拖把又可以继续使用了。
【案例4】:曾经,自己在家里,手机和眼镜是经常被随手乱放、用时又得花时间到处寻找的东西。手机一时找不到还好办,只需要用家里的座机给自己的手机拨打个电话,然后依声音寻找即可;而当眼镜找不到时,因为自己眼睛近视,裸视去找就比较费劲儿和花费时间了。后来,我在客厅和卧室选定了几个地方专门用于放手机和眼镜之用,一旦再出现又不知把它们放在了哪里的情况时,我就去这几个地方寻找,就可轻松地把它们找到了。
【案例5】:以前,出门时,我时常会忘记带手机、钥匙、或外出办事时需带的东西,常因此要返回去取忘记带的东西而浪费时间。后来,自己总结了一下,把自己出门时必带的东西定为3件:手机+钥匙+办事必带的东西,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出门忘记带东西情况的发生。
强调一下,是“必带的东西”,而不是“应带的东西”,一字之差,它所带来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案例6】:一天,打扫家里窗台上的大理石台面时,看着大理石上的天然纹线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图像甚是有趣,有些图像看起来很象是某种可爱的小动物、小人物,并且还伴有某种故事情景。自己虽然不会绘画,但是却在想,如果能把它们画下来并镶裱到画框中就好了。于是,经过思考和制作,最后做成了此事。
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用手机把大理石上的有趣图像拍照下来;
第二步,把手机拍照下来的图像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然后用一张A4白纸贴在电脑屏幕上,以葫芦画瓢,用铅笔把照片上的图像勾画出来;
第三步,用服装包装盒里的一张硬纸板作画框的底板,用服装包装盒里的一张透明塑料薄板作画框的镜面,用四根传真纸的空芯纸筒作画框的四个边框;
第四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一幅既有创意又环保的自制镶裱画便制成了。
我给它起的名字是《窗台上的小精灵》。依此方法,我甚至可以制作出几幅系列画的。
【案例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自己上学时很喜欢的三篇古文,近期再阅读欣赏时,很希望自己能有新的收获,后来我从他们写作时的创作背景上再来理解这三篇古文时,便有了一点新的收获。
这三篇古文都是作者在为官被贬时所作,可以说都是作者处于人生低谷时的作品。在作品中,虽然他们都对自然的景物有着优美的描写,但是,却借景抒情出三种不同的心境。我分别从他们三个人各自的作品中选用一句话来表述一下他们当时各自的心境: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柳宗元~游玩时,闻水之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观潭中之鱼“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然而,这些都难以消除他心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忧伤与凄凉。
这是自己通过在阅读欣赏上的创新,所获的一种精神资源上的新收获,也算是与三位古人进行的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勾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