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做了一个小程序,引起行业热议,有人说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我也试用了几个小程序,基于目前的理解和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
1.关于未来会怎么样,人性总是把握不准确。因为未来的变数太多,所以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影响并且定义未来。这是在时间战场上取得优势的最省事的手段,腾讯在过去近二十年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我们未来的定义中,于是就看到了当今的体量。而为了保持这个优势,也必须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抢占下一个十年的先机。这是我所理解的小程序的时代背景。
2.从产品形态来看,张小龙老师对小程序的设计,有意采取了一些引导。例如,把程序嵌入到微信中,弱化了入口和流量的概念,解耦合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的显性关系,强化了线下二维码的场景导入。这些变量的设定和一些既有的思考范式,会有一些不同。就像上帝造了一个新世界,更改了其中一些参数,于是随着时间的演变,看看能出现什么世界。
3.从用户层面上看,把应用嵌入到另外一个应用里,可以更轻便地获取一些服务。尽管这可能意味着服务质量的折扣,因为从资源来说,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和一个真正的应用,由于获得资源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在易用性和便捷性方面,会有一个动态平衡。低频的应用也许会迁移到小程序上,即用即走对于用户来说会是很有价值的功能点。
4.但是就一个生态而言,单独强调一个方面的利益,也许未必能达到系统的繁荣。换到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一个用户,尽可能地留住,并且达成更多的转化,占据更多的心智资源,是目前国内产品经理及其老板们的主要心智模式。张小龙老师高风亮节的产品情怀,和暗黑世界牛鬼蛇神的较量,究竟会是如何,结果有待揭晓。
5.如果以“用完即走”作为一个原则的话,微信这一次其实是做了一个漂亮的“打左灯向右拐”。对于小程序来说,用户用完即走,但是对于微信而言,腾讯却希望,用户用完了,能够继续留下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通过关键要素设计,把二维码放在物理世界作为入口,让用户扫一扫,用一用,就挥手离开。离开的是小程序,但是仍然留在微信里。
6.所以尽管小程序可以恣意任性用完即走,但是在用户的心智领域里,在用户的联想世界中,没有哪个产品敢让你用完即走。用完了留下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从摇篮到坟墓,大概是商业世界的最高追求了。就这一点,腾讯也不敢任性。
7.而这也是回到第1点所说,商业机构都希望你不要用完即走,那是经不起消耗的情怀,商业机构都希望你在未来仍然留下来,留在微信的平台上,在心智中永远占据你的一块领土,这样才能在未来时代,夺取一些话语权。因为未来有一个大趋势至少不会变,就是互联网会从纯粹的网络世界,把触角伸长到物理世界。而在物理世界,用完即走的大概只有公共厕所了吧,也许还有公共机构办事的地方,办事员的服务态度也许会让你想赶紧用完即走。
8.每到新年人们总是会开一堆实质上不太可能完成的计划并且感觉良好,每到出了一个产品特性媒体就会撰文说这个要定义未来世界。但是未来是什么样谁也不能言之凿凿,只能尽其所能施加影响。不信请回溯一下过去三五年出来的产品新特性,媒体怎么说,专家怎么说,最后怎么样。克制对于未来展望时的过度预期,剔除新鲜事物出炉时的情绪高涨,再做一些审慎的分析,同时参与并代入自己的思辨,在持续行动的视角下,我们审时度势静观其变。
9.不要害怕错过新一波红利。如果一件事情出来后才你看到,然后再产生害怕失去的情绪,那这件事情假使真正有什么红利,充其量和你也只有半毛钱关系。即使要抓住红利,也是要前期积累的,你早干嘛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