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码:管理情绪与压力(之四))
正念是控制自己自动化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3.3正念与冥想
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忙碌,常常是在做着一件事时已经在想着下一件事,大脑中经常想着过去和未来,把当前的时间抵押给了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承诺。有了智能手机这个“分心利器”后,情况更加恶化了:常常是一家人一起吃饭,各拿各的手机刷微信;一边陪孩子,一边看着手机傻笑;开着会议,忍不住去看看朋友圈里谁又晒了什么图(还记得那只宁愿烧焦爪子也要追寻奖励的小白鼠吗?)。
例如:当你洗盘子的时候,会想尽快把盘子洗干净以便继续下一件事情,以致于无法专心洗盘子。可能会希望有一段休息时间,想象着来上一杯茶,感受那份惬意和从容。但是,如果你突然发现有一只盘子没有洗干净,那么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烦躁,因为这只盘子阻挠了你尽快完成任务的计划。最后你洗完了所有的盘子,总算可以坐下来喝一杯茶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仍然被各种各样的计划和目标占据着。因此,即便在喝着茶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在想着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浏览一下邮件,看看有什么新闻,还有什么重要的工作要做等)。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手中的茶杯已经空了。我刚才喝了吗?我肯定喝了,但我不记得了。你错过了那杯在洗盘子时渴望的茶和渴望的休息,正如你错过了洗盘子时的所有感官体验:水的质感,刷洗盘子的声响,泡沫的模样。
人们说,我们在寻找的是生命的意义。我不认为那是我们真正在寻找的,我认为我们在寻找的是活着的体验。
--约瑟夫.坎贝尔《神话的力量》
佛说,如果你不能从洗碗这件事体验到人生的意义,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我以前一直以为是要在洗碗时设定不同的目标,如速度、质量等,后来才逐渐明悟,佛说的其实是觉察、体验当下,即正念。
什么是正念
正念(Mindfulness)本是佛家的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西方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西格尔(Segal)等学者进行研究,渐渐改良和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
卡巴金将正念定义为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正念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正念能帮助我们从通常自动化的、又无知无觉的“睡眠状态”中清醒过来,从而能触及生活中所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可能性,改善人们的情绪与压力,对人们的心理问题起到很好的疏通作用。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所谓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正念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等方面的治疗中也有大量应用。
卡巴金在《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中这样说:忽视当下而期冀未曾到来的时刻,这种痼习会直接导致我们对自己身处的生命之网缺乏自觉。这其中包括对我们自己的心灵缺乏自觉、不够理解,还包括意识不到心灵对我们的感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它会严重限制我们对此的理解:作为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的世界之间彼此是怎样关联的。在精神层面,这些最基本的追问一直是宗教的探讨主题。......当我们真正以开放的方式来集中注意力,不受制于个人的喜恶,不为个人看法和偏见所左右,摆脱了个人的臆断和期望,这个时候,新的希望才会出现,我们才会有机会将自己从蒙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故事:修行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惦记着砍柴;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人很少能够真正的和自己在一起,很少能够体验当下,这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自控力等能力不断减弱的问题,研究表明这也是近些年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加重和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念训练正是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症状的方法之一。
正念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注意力,保持对当前任务的专注, 并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让注意力重新回到当前任务上;第二,提升身体觉知能力,帮助人们更加清楚身体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的反应, 从而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梗塞(Choking,如当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巨大压力,心态发生改变,思维出现紊乱,进而影响比赛成绩,发挥失常);第三,面对逆境、挫折或情绪起伏时,能够不去对这些刺激进行评判和反应,从而能够解决之前固有的自动化情绪反应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第四,能够让人们不以自我为中心来觉知当下的活动,从“无我”的角度来客观地觉知持续的变化,藉此帮助人们从胜负、得失、好坏等概念中解脱出来。
正念训练
正念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性,强调通过练习,发展对当下事实的不加判断的注意能力。这些当下事实包括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体验,也就是说意识到内、外部事件进入意识之中,但是不对其进行任何评价判断(好、坏、对、错、有用、无用等),个体只是被告知观察和描述这些经验,并且接受它们的存在,但是不对其进行判断和控制。
正念觉察是不加评判如实的接纳情绪、欲望等,而不是先告诉自己哪些是不好的,我拒绝接受它。你认为它不好并且拒绝承认这种机制本身就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评判。正念是接纳--不做评判--以平等心观察,目的是要还原一个更真实的你,不是强行制造一个没有感官和情绪的你。
正念训练的方法之一是从日常活动着手进行,如:洗碗、吃饭、刷牙、走路等,也就是说当你在做一件事时,你的大脑就在这件事上。开始时大脑会不断的开小差儿,没关系,当你发现时告诉大脑:你已经知道它在提醒你关注的事情。然后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来。这种注意力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升注意力的训练过程。
专栏3-2:葡萄干正念练习
(1)拿起:
*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干,把它放在手掌上或者夹在拇指与其他手指之间。
* 注意观察它,想象自己是从火星来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物体。
(2)观察:
* 从容地观察,仔细地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粒葡萄干。
* 让你的眼睛探索它的每一个细节,关注突出的特点,比如色泽,凹陷的坑,褶皱和凸起,以及其他不同寻常的特征。
(3) 触碰:
* 把葡萄干拿在指间把玩,感受它的质地,还可以闭上眼睛以增强触觉的灵敏度。
(4) 闻:
* 把葡萄干放在鼻子下面,在每次吸气的时候吸入它散发出来的芳香,注意在你闻的时候,嘴巴和胃有没有产生任何有趣的感觉。
(5) 放入口中:
* 现在慢慢地把葡萄干放到嘴唇边,注意手和手臂如何准确地知道要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轻轻地把它放到嘴里面,不要咀嚼,首先注意一下它是如何进入嘴巴的。用几分钟体验一下它在嘴里面的感觉,用舌头去探索。
(6)品尝:
* 当你准备好咀嚼它的时候,注意一下应该如何以及从哪里开始咀嚼。然后,有意识地咬一到两下,看看会发生什么,体会随着你的每一次咀嚼它所产生的味道的变化。不要吞咽下去,注意嘴巴里面纯粹的味道和质地,并且时刻留心,随着葡萄干这个物体本身的变化,它的味道和质地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7) 吞咽:
* 当你认为可以吞咽下葡萄干的时候,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吞咽意,即使只是你吞咽之前经验性的意向。
(8)接下来:
* 最后,看看葡萄干进入你的胃之后,还剩下什么感觉。然后体会一下在完成了这次全神贯注的品尝练习之后,全身有什么感觉。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马克.威廉姆斯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42
专栏中的葡萄干正念练习是正念训练的方法之一。
-END-
《客户中心积极心理学》(已出版)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一单元:潜力与自我效能
1.1 认识自己的潜力
1.2阻碍潜力发挥的因素
1.3自我效能
1.4自行负责
1.5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认识情绪与压力
2.1大脑的结构
2.2意识和潜意识
2.3压力
2.4情绪
2.5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管理情绪与压力
3.1ABC合理情绪疗法
管理情绪与压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