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个同学在找实习,投了许多公司的岗位,有的进展到笔试环节,有的到了面试环节。
过与没过,是每个环节必然要面对的结果。当面试结果是没过时,她通常会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表面上看,可能是实习经历太少了,面试官认为她没有足够经验去完成这一份工作。但实际上,她觉得是自己的目标不够清晰。
回想大学时期,那些没有去实习的日子,她究竟在做什么?
大一忙着转专业(她本来是学哲学哒),她这人心思重,没完成这件大事之前没法安心实习;大二开始上了会计双专业班,从此失去了周末和假期(哦哦暑假还放一个月);大三终于上完了会计课,开始准备保研、参加夏令营;大四可算有时间实习了,她又该去考驾照了……
于是,一晃眼到了研究生阶段。放眼望去,好像更没有可以实习的时间了……
我发誓,从一开始她就十分明确实习经历在找工作时的重要性,可是,她为什么还是没有抓紧时间去实习呢?
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
就像当时放弃休息时间去学会计双专业,她并没有打定主意未来就干会计,只是因为担忧营销不好就业,于是想着实在找不到想做的工作就去当会计!可是现在呢,她并没打算去做财务方面的工作,因为真的不够喜欢,所学的知识也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就像她当时一味感叹济南的实习机会少,却也没放胆去北上广闯一闯,不论公司大小,至少可以多积攒一些经验。
以致于到了现在,她只能一项项排除自己不会做什么,然后用仅有的一点能力去迁就工作岗位,而没有一个精通的又很喜欢的岗位可以优先考虑。
她知道自己热爱文字、媒体工作,可是那又怎样?实习能带来的核心价值,她没有。面试官不在乎学校工作经验,那毕竟不能与公司实习相提并论。
于是,脑洞来了。我问她,要是你能回到本科生活,会怎么做?
她说,肯定是去多实习啊!优先考虑互联网、房地产的新媒体岗,甭管大小,先去试试再说。
可是,转念一想,她又说,我当时做那些决策肯定有当下的原因,若是真能回去,我说不定还是会做类似的选择。
我看着她,笑笑说,那看来你现在还是没有清晰的目标。
她说,是,但我一直努力在想,不会妥协。
没错,她=我。
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喜欢在生活中达到各种平衡,平衡学习与休闲,平衡主业与爱好,平衡各种人际关系,使这一切都尽量达到“舒服”的状态。可是有时候发现,这种平衡容易导致平庸,这反倒不是我想要的了。
我心里也一直有目标,只是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不愿说出来。冲动时想想,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若肆意放纵地活,是不是早已经活成另一个模样了呢?她不考虑那么多平衡,想做什么就去做,喜欢就继续,讨厌就放手,活得洒脱,只讨自己欢心。
而我却远不及她那么洒脱。大学时担心不学会计双专业,将来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后来担心去外地实习,惹得学校和家里不开心怎么办!
我一直努力在各种预设的平衡感和肆意洒脱的她之间找个平衡,不能太出挑,也绝不活得平庸。我能做的只有把那个她放在梦里,也说不定哪天会实现呢。
你呢?
过去的你、平行时空的你?
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