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很平淡的。真正幸福的时刻太过美好,也太过短暂,不确定性太多,所以仍需不断努力地追赶幸福;痛苦的时刻有时候来的很突然,但它到来的时候,给人的刺痛会很深,人们也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个痛苦过度的放大。
有些苦痛来得过于猛烈,以致于我们对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身边的人,哪怕是最亲爱的人,都已经失去了信任和希望。所以,在灿烂的笑容后面可能隐藏着一颗饱经风霜的心灵,在看似坚强乐观的背后可能也隐藏着看不见的悲伤和担忧。
每个人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伤痛,因为伤痛是人们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的人,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部分。有一些人跨越了伤痛,变得更加的强大,也有一些人困在了里面,无法从伤痛中逃脱出来,甚至把这些伤痛当成他人生的基底色,让他无法发自内心的去爱,去感受快乐和获得幸福。
房子住的时间长了,需要换家具,重新装修,生命也是一样,也需要时不时给一些“漏洞”修修补补。更加严重的,还需要“重建”。
一栋房子被摧毁了可以再建,那么人的生命真的可以重建吗?
看完《生命的重建》这本书,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露易丝·海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露易丝一岁半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五岁的时候被邻居强暴。她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性骚扰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的。
15岁逃学离家出走,16岁生下一个女婴,但由于没有能力抚养,最终迫不得已把这个女婴交给了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五天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孩子。后来她逃到了纽约,成为了一名时装模特,跟一个有魅力的英国绅士结了婚。
14年之后,丈夫出轨,选择离婚。之后还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但神奇的是六个月之后,她用自己的方式自愈了。
纵观她的一生,苦痛可谓是应接不暇,但她最终还是重新建立起了一座新的生命大厦,还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灵和精神导师,在各地举办演讲、写书、给很多同样经历痛苦的人做心理咨询,同时她还创建了很多基金会,帮助全社会被虐待的妇女,以及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们。
露易丝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一些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所以她也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主运动”的缔造者。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主要讲了,人们生命中各种痛苦和不幸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来自哪里?如何去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重建生命有什么方法?同时,她还讲了,当我们在人际关系、工作、成功、财富、身体健康领域运用新的思维模式时,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一、我们的所思所想,最终会呈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之前看奇葩大会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男生,他提出一个观点,他说每一个男人都是潜在的强奸犯。
听起来很骇人听闻,但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阴暗面,都有自己想要而不得的一些黑暗幻想或欲望,当一个偶然的、犯罪成本极低的机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这个邪恶的念头可能会被放大,如果大脑的理性部分不加以制止,就会酿成悲剧。
每天从早到晚,根据时间和情境的不同,我们的头脑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如果不加以筛选,不加以辨别,我们的想法和信念,很可能会变成现实。
我们感到痛苦,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的“转换频道”,“容许”痛苦的思想不停地跳出来“折磨”自己。
露易丝认为,人们的行为其实都是自己所思所想的结果。有一些想法很隐蔽,藏在冰山之下,但日积月累,遇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它就会爆发出来。无论是怨恨,内疚,恐惧,焦虑,抑郁,抱怨,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的坏习惯其实都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合理信念。
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不能够把生活的失败、生活的挫折、生活的不幸,归咎在别人或环境身上。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比如车祸、地震等人为灾祸,如果已经不能改变事实,那就只能改变态度,人生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选择的,即使是赴死,也可以选择昂首挺胸还是垂头丧气。
露易丝认为,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只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命就可以获得重建。
二、错误的限制性信念,导致人生的痛苦和不幸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法则,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对诱发时间的看法和信念,C是指行为结果,决定C的不是A,而是B。
当受到外界刺激,让自己非常痛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反问自己:为什么A会让我痛苦?A激发了我内心的哪一种不合理信念?我的信念B来自哪里?
比如说,一个人在关系中总是委曲求全,是因为他具有“我不够好”这个信念,那么这个信念是从哪里来的?来自父母的指责和贬低?
然后进一步问自己,“不够好”中的这个“好”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怎样才叫“好”?这个“好”的标准是谁设定的?是外界的设定还是自己的设定?如果是自己设定的,为什么自己要给自己设定这样的目标?如果是外界设定的,自己为什么要去迎合外界的目标?是为了赢得大家的喜爱?还是其它原因?
三、重建生命的有效方法
1.镜子练习
露易丝有一个练习叫做镜子练习。就是每天给自己一些自我相处的时间,在镜子面前好好的看一看自己,端详一下自己的五官,感受自己的呼吸。
我们既可以说一些自我鼓励、心灵鸡汤类的话,比如“你很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可以说一些很负面的话,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外界的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时候,发泄情绪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极有好处,也是一个尝试自己跟自己和解的过程。
2.写十件让自己最痛苦的事情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沉沦在痛苦中,却很少人愿意像哲学家那样分析痛苦。想要战胜一个敌人,首先就要彻底地了解它,所以把它写下来,先对自己的痛苦一目了然,然后再去分析痛苦背后,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
这个不合理的信念可否被替换成另一种更轻松的、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把“应该、不得不”,换成“试一试,也可以”之类的柔缓的词会不会更好一点。
3.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新的选择
露易丝跟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很相似的观点,就是不要把过去带到未来。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人们都可以在“此时此刻”做出一个新的选择。
4.自我暗示
露易丝的这本书里有非常多积极的自我宣言。比如类似这样:
我心身处有无尽的爱。
现在我让这爱从内心涌出,充满我的心,我的身体,我的头脑,我所在的空间,它离开我的身体,向各个方向辐射,然后又成倍地返回我这里。
我宽恕并解放过去,以及过去所有的经历,我自由了。
我爱我自己,因此,我完全生活在现在。
我体验每一个美好时刻,而且我知道我的将来充满光明、喜悦和安全。
因为我是宇宙中一个可爱的孩子,所以这世界乐意照顾我,现在和永远,都是这样。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发个人的潜意识,想要让自我暗示发挥真正的作用,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1.要用无条件的爱接纳自己,完全相信你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才能真正被潜意识中的自己所吸收;2.在现实中去践行,不能只说不做。
5.学会宽恕
露易丝认为,人们揪着自己的苦痛不放,终归还是因为无法宽恕自己,或者无法宽恕他人。想要宽恕他人,首先要学会宽恕自己。
选择了宽恕,其实就是选择了接纳,接纳发生的一切,接纳无法改变的事实,接纳曾经犯下的错误,才能往前一步,否则即使表面上活在“现在”,其实还是活在“苦痛的过去”。
选择宽恕,也同样是选择了放下,只有卸下身上重重的石头,才能真正轻装上阵,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露易丝根据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体悟出一个人必须懂得自尊和自爱,学会宽恕自己和他人,才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否则就会一直深陷痛苦的泥沼,循环往复地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重复这些痛苦。
佛学里一直主张一个观点,就是不要有太多执念,要学会放手,把“痛苦”和“不幸”捏的越紧,它就会变得更强大。让自己放松下来,学会接纳世事无常,接纳自己的缺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痛苦也许会像流沙一样从手掌心慢慢倾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