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小入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路遥《人生》
这本书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其实看这个封面的磨损程度就知道这本书已经被很多人借阅过了,这么多年来,路遥的书一直都还是很受青年人欢迎的。记得读路遥的第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高中的时候读的,当时觉得很有感触,读完后写了一篇读后感,不长,随手夹在了书里,后来我把那本书推荐给了我爸,也不知道他看了没有。我知道《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影响了很多处于奋斗中迷茫的青年,不论是哪个时代的青年人,在一定的时期,都会迷茫,以及对周遭的诱惑摇摆不定,或者说对人生的选择很困惑。《人生》这本中篇小说的写作时间是早于《平凡的世界》的,但是写作背景跟《平凡的世界》是差不多的。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高加林的年轻人,一个怀揣着满腔热情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在一个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也算他们村里的体面人了。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他们村主任的儿子高三星高中毕业后,顶替了他的教师岗位,他不得已又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是他不能反抗,即使他想,他也不具备那个能力。开始他郁闷恼怒和不甘心,觉得自己有先进的思想,远大的理想抱负,决不能困在这农村,他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脱离农村。但是很多时候人扭转不了命运,后来他也开始慢慢的适应农村生活,他遇到了一个很爱他的女孩,巧珍,一个漂亮又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又逐渐开始了新生活。其实他开始是不愿意接受巧珍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远大的理想,如果娶了巧珍,就一辈子与这农村脱离不了,这是他当时的想法,可是人总是会慢慢认清现实,当他真正开始适应这一切的时候,命运的转机却到了,机缘巧合下他被安排到了县上做记者,他如同做梦一样,又成为了城里人,随后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也对他展开了追求,渐渐的他开始动摇,如果跟黄亚萍在一起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但如果跟巧珍在一起他恐怕会一直困在农村,思索了几天后,为了他的前途和命运,他选择了黄亚萍,那也就意味着辜负了巧珍,那个金子一般的女孩。可是命运总是给人当头一棒,高加林做记者这事属于走后门,事情败露后,他又被遣送回了农村,而此时,巧珍已经嫁作他人妇……
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或者说是故乡情节,比如莫言,迟子建,王安忆,所以路遥也是这样,他的作品带有浓郁的陕北特色,书中的角色也是淳朴善良的老百姓居多。其实细看高加林这个角色,他的人生轨迹真的就像做梦一般,命运跟他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最终让他又变成了农民。一个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但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也就那么几个,事业和婚姻算是比较重要的选择了,而高加林就是深陷这两方面了。
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看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如果我是高加林,我也不见得会比他选择得更好,或者是过得更好,人总是会不满足现状,有了好的,会想我努力一下,会不会更好,会不会有更好的生活,其实这个很正常,无可厚非。很多人说高加林不好的结局是因为他的欲望,其实我反倒觉得这很正常,一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想要出人头地,面对一个个的机会时,的确是很难把持,特别是周围别的同学与自己同样的起点,却能过的比自己体面,内心多少是会不平衡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一个人的格局打开了就很难回去了,所以我还是很能理解高加林的,因为他的心理正如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理,迷茫又困惑,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过上好的生活,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可能这些选择会违背我们的内心或者突破我们的原则,而这些选择可能会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愿望,同样也可能打碎我们的愿望。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是高加林的父母,高玉田夫妇。他们是淳朴善良的,也是谨小慎微的,他们什么都不相信,唯独相信命运。他们一辈子待在农村,一辈子与黄土为伴,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想招惹任何人,也不想摊上任何事,所以在儿子职位被顶替了后,他们做的是劝儿子息事宁人,而不是为自己讨回公道。这就是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普遍存在的农村老百姓心理状态,不管遇上什么事,只求保全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高加林的选择是无解的,小说最后一章,写了四个字,不是结局,可能是想让读者自由发挥,广泛联想。高加林处于那个时代,其实他做任何决定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其实就如同高加林一样,迷茫困惑,生活中即将有很多选择要让我们去做,我们可能会被诸多因素扰乱我们的选择,但是不忘本就是最好的,还有不管选择的怎么样,好与不好,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毕竟人生即选择,选择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