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认为凡是成功靠意志力,但意志力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东西,如果是长跑马拉松比赛上,运动员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咬牙坚持到达终点,这个可以解释为“意志力”,但意志力这个东西并不是天生自带的,它也是靠后天不断的积累才能达成。今天看笑来老师的文章“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这篇文章,我觉得用“刚需”这个词解释很多成功的典范会更加易于理解。
“刚需”,也就是说跟平时吃饭睡觉基本上是一样的,成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习惯,不吃饭会饿,不睡觉会困,这就是刚需。就拿学英语这件小事来说吧,很多人学不好英语是因为英语本身不是自己的刚需,会英语也好,不会英语也罢,反正不会影响我的生活,也不会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那么学不好太正常不过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要独自到英语国家生活,可想而知如果完全不会英语是根本没有办法生活的,那么他最初学习英语的驱动力就会很大。
既然如此,如果想把英语学好,务必把英语转化为刚需,看英文电影、读原版书、选择英语相关工作,学了一定是能用得着,否则仅仅是学了而把它尘封起来,恐怕花再多时间也学不好吧。在这里“刚需”其实也是另外一个词的代名词,这个词就是“习惯”,笑来老师有一个很让人敬佩的习惯,就是读大量的书,而且只读原版书,不读译文,即使再贵再难搞也要搞到,如果不读大脑会“饿”,在这种像吃东西一样自然的驱动力下,阅读大量的英文书籍,英语不提升都难吧。
写到这里我大脑中反映出一个词叫“三分钟热度”,这好像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一个问题,包括我在内,比如大学开始我刚开始减肥的那段时间,总是会三分钟热度,那个时候因为体型属于丰满型的穿衣服没有型,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减肥,可是每次减肥都不会超过三天,因为总觉得太累了,而体重又不会下降太多,总觉得自己的付出跟体重下降的指数不成正比,所以反伤就放弃了。再过几天减肥的欲望又强烈了,于是就会再跑三天,再放弃,就这样体重就悬在空中不动。“三分钟热度”曾经困扰了我好多年,不仅仅在减肥上,在获得一门技巧上也是这样,有时候会觉得我一定要学习某一门技能,内心的欲望非常强烈,往往这种强烈是假的,就好像在大脑中已经看到了自己成功获得这门技巧时的样子,兴奋不已,而又没有实际的行动,并把行动转化为自己的一个习惯,于是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获得。
在减肥这件事情上,因为是我内心的“刚需”,我对自己体形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只不过没有形成一个持续运动的好习惯。我在不断的摸索方法,从把“晚饭”戒掉、每天半小时“郑多燕减肥操”、喝康宝莱加运动,最终我的体重从120降到115,有一段时间夏天的时候体重掉到了102,维持了没多久,就回升到115.维持了一年多,直到去年办健身卡,持续运动2个月体重降到110,后来下载keep加控制饮食(戒掉甜食、保持八九分饱)体重终于又下降到了102,维持了半年多。这是因为好的体形在我看来是刚需,所以我会不辞辛苦找各种减肥方法,现在终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维持身材的方法,达成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如果当初我内心的想法是减不减肥无所谓,那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段曲折的减肥经历,也不会保持现在的体形。
总结一下,如果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提成甚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变成刚需,也就是把当培养成一个每天必做的习惯,让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它就会有明显的不适应,甚至这一招在谈恋爱中都很管用,不信你可以试试嘿嘿。
实现自我驱动的过程中有这么几条有效的途径,一定注意它的逻辑顺序。
第一,分析内心真正的渴望。比如减肥、学英语、变美、理财、社交等,如果不是你内心真正的渴望,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第二,通过持续行动把做一件事情形成习惯。对于习惯的养成来说,持续行动是非常重要的,持续行动一个周基本上就是一阶行动,持续100天就会进入二阶行动,当到达100天的时候,基本上这一习惯就比较深刻了,可以成为自身的一个比较固定的习惯。
第三,把习惯延续下去。当达到二阶之后,学习的技能就能初见成效,如果要继续学习那这一习惯就能够给你带来的好处一定会惊讶到你。坚持到1000天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你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