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苦恼:表达自己想法时,好像总说不到点子上;开会讨论时,除了点头外几乎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只好默不作声——这是思考力欠缺的典型表现。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一书作者狩野未希在大学教授“思考力”将近20年,他认为思考是一门武器,懂点精英式的思考方法,会让你更有职场竞争力。
我精选了书中的3种思考方式,分别是批判性思考、深度思考和同行评审。
一、批判性思考
批判不是批评,是谨慎判断事物的是非,下面这个例子,就讲了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举例:同部门的优秀前辈,攻读完了研究生学位,并且升了职。你去请教他自己是否应该读研,前辈告诉你“大学很好,课程也很棒,可以考虑下” ,你动了心,开始着手准备。
如果用批判性思考,会怎么样呢?首先你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
1、你得到的信息正确吗?你应该先去考察前辈的学校和他修的课程,如果发现确实很好,再继续往下思考。
2、前辈的信息能作为参考依据吗?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适用于他的方向,不一定就适用于你。前辈升职与他的研究生学历是否有直接关系还有待探究,说不定前辈本身就很优秀,不用读研也能达到今天的地位。
如果没有经过批判性思考,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结果那些课程并不适合你,你读得很吃力,工作也耽误了,最终发现,去念研究生是个糟糕的选择。
所以,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力很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训练方法有二:
1、每次做决策时,向自己提问,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要穿这件衬衫?因为只有这件衬衫熨好了;为什么要点咖啡?因为手上有咖啡的优惠券。
2、每次做选择时,一边做比较,一边回答为什么选它。
比如为什么不选红色领带,而选择蓝色的? 因为前几天有人赞美蓝色领带很适合这件衣服;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而不选择那家? 因为这家公司更有发展前景。
刻意训练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做事变得更有条理,更有依据。
二、深度思考
在思考时,很多人会犯两个错误,自以为懂和不懂装懂。
自以为懂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了解了皮毛,也没有办法产生好的idea。装懂的人,装出很了解的样子,只要深入交谈下去,就会出破绽。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要看报告、看书、看策划案,觉得好像看懂了,但又经常忽略重要内容。
在深度思考这方面,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呢?方法有三:
1、分类划线。阅读报告、文件的时候,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记号笔,在书中各个段落画线,用绿笔画出“完全理解的”,用黄笔画出“意思有一点不明白”、“需要再查证或者斟酌的”,用红笔画出“完全看不懂的”,然后把红色和黄色的地方再看一遍。
2、列出重点。拿出一张纸,把重点内容全部写出来,分成两列,一列是已理解的部分,一列是不理解的部分,不理解的部分去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
3、以教带学。想象你对一个5岁的小孩解释这些问题,如果自己不能把话说得极其简单易懂,让这个小朋友也能听明白,那你一定没有思考彻底。
分类划线、列出重点、以教带学,这就是养成深入思考习惯的三个好方法。
切记:深度思考,要求我们对自己诚实,万万不能囫囵吞枣,否则你会一直肤浅下去。
三、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对发布的内容互相批评、交换意见,同行评审能强化我们思考,有助于让结果变得更好。
比如:全球最知名的演讲平台TED, 有一个策划团队, 就是专门进行同行评审的。演讲者登台前,这个团队会给他很多意见,比如“这部分可以全部删除”、“尽量把话题联系到未来”等等。
直接当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是西方精英的思考方式,对于谦和内敛的东方人,作者一开始非常不适应,但他慢慢发现每个意见都很中肯,他深深地觉察到,想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吸收他人的回馈和建议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在做同行评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
如果对方说“做分离测试”,你会不会听得一头雾水。但如果他说的是“做两个版本,分别测试下各自的效果。”是不是就更加明白了呢?
2、重要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强调。
除了说“我觉得提升外观很重要”,也可以再次以这种方式强调:“我建议提升产品的外观,因为它对用户来讲至关重要”。
3、避免用武断语气。
相比“这不行”的表达方式,“这可能不行”的说法会更容易降低对方对你意见的抵触程度。
4、如果反对,就提出替代方案。
反对本身对于事件的发展并没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下一次,我们在表达“我反对那个意见”时,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我这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5、反对别人和别人反对你都很正常,不要上升到人格层面。
“别人否定我,一定觉得我是个糟糕的人”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反对的,只是你的观点,并不是你这个人。
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分享了三种西方精英的思考模式,分别是批判性思考、深度思考和同行评审。把这三个思考武器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相信你肯定能拥有很好的思考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