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信谁,即使我们有知识也没有用,有健全的社会求助系统,仍然会把你搞得五迷三道,那怎么办呢,正好在那几天我接待了一位朋友到我家来,这位朋友我以前在节目里介绍过,叫万维钢,我说你们作为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那你说面对我们家罗思思乐嘻嘻的这种情况,我应该相信谁呢,这个话题一问出来之后,万维钢给我的回答也是让我目瞪口呆,他说作为科学家,我只能这么回答,第一可信的是权威的科学家,当然最主要的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和那些权威的核心杂志,比如说《Natural》,就是《自然》杂志发表的权威论文,那第二条呢,就是相信主流科学家的主流意见,那第三条呢,在所有这些意见当中,相信那些最新的意见,但是话锋一转,他说了第四条,他说但凡是牵扯到医学,尤其是营养学,你最好就啥都别信,甭管什么媒体报道的消息,比如说英国某个团队,最近发现某个东西或者药物,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好处,他说你就当个娱乐新闻看就好了,我说你这个是不是在颠覆,你们科学界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他说我还可以跟你说一句更狠的,如果牵扯到医学和营养学,不仅是报刊杂志上的你不要信,即使他是权威科学家,甚至是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你也最好忽略它,咱们不说信还是不信,就是忽略它,我说你这话说得有点过分吧,他说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说的,
这个人叫埃尼迪斯,他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在医学界那也是有字号的,2005年的时候,埃尼迪斯发表了两篇论文,对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质疑,当然说来也奇怪,从2005年到2010年,好像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在医学界没人搭理他,虽然他的这两篇论文被反复引用,但是没有一个医学界的权威人士跳出来说,你这诬蔑我们的医学研究,没有,说明什么,说明这两篇论文当中描述的很多事实,在医学界那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这是小圈子里的事情,但是到了2010年的时候,主流媒体突然发现这两篇论文,然后就扑上去大肆报道,那都是响当当的媒体,什么《大西洋月刊》用的那个标题很耸动,叫,谎言,无耻的谎言和医学研究,随后什么《时代周刊》,《新闻周刊》都扑上去报道,用的也都是标题党的手法,什么《你所知道的医学知识90%都是错的》等等,那埃尼迪斯他到底干了什么呢,他2005年发表两篇论文,其实非常的严谨,是符合学术规范的那种,我们普通人看不懂的论文,简单来说,因为这个故事都是万维钢告诉我的,简单来说它就是这么个意思,他把人类从1990年到2003年这十几年间,发表在国际顶级的临床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挑其中最好最好的组成这么一个小池子,一共多少篇呢,49篇,那什么叫最好最好呢,就是医学界引用达一千次以上的,这就叫最好的论文,不多嘛,只有49篇,但是你仔细分析这49篇,发现其中有45篇宣称发现了,某一种药物或者是疗法对某种病有用,医学杂志嘛,这是基本的责任,但是他发现,只有34篇被验证过,其他的,你说大家就开始引用,没有人去验证,那你对不对我怎么知道呢,好,我们再看被验证过的34篇,其中有七篇已经被后来的验证明确证明是错的,或者说你原来得出的那个方法的结果,无法在实验室重复,那还有七篇被证明是夸大的,这说明什么,就是整个医学界忙了这么十几年,最顶级的,大家公认的医疗成果,49篇里面只有20篇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有的要么就是没经过考验,要么就是被考验淘汰掉了,那埃尼迪斯说,最顶级的东西都这样,那普通的那些医学研究,那些车载斗量,叠床架屋的医学论文,可信性在那儿呢,于是他又换了个研究角度,就是找了一个特定的医学领域,哪个领域我们也就不讲了,在这个领域里面找出近些年发表的主流的论文,其中得出来的结论是432个,但是发现被验证,重复验证两次证明有效的,你猜多少个,一个,1/432,那剩下来的呢,要么就没有被验证,要么只被验证了一次,就是没有被重复验证,所以埃尼迪斯就得出来了,说医学是科学吗,我们忙了半天,忙什么呢,所谓的医学结论到底可信不可信呢,我作为一个医学家,我觉得现在出大问题了,埃尼迪斯都这么看,我们老百姓怎么办,比如说在这一轮的,就是过去这十几年,对现代医学研究方法质疑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我们觉得非常熟悉的结论已经被颠覆掉了,比如说维生素E可以治疗冠心病,吃大蒜可以降低胆固醇,女性经常检查自己的乳房,可以预防乳房癌,再比如说,就是打流感疫苗可以防治流感,其实后来发现都没有非常确实的把握证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甚至压根就是错的,比如说维生素E可以治疗冠心病,可是我们老百姓没法分辨,为什么,不信你现在自己,甭管是百度,还是你有本事能打开谷歌中文版,你搜一下,你会发现第一页基本上大夫们,医院们,医学网站们,都是在告诉你,维生素E可以治疗冠心病,你让我们老百姓何去何从,这就让我有一些联想,因为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或者我读书当中也有一些来自医学界的人,打个比方,冯唐,著名的作家,大家知道,他原来是协和医院的科班出身,花了三年时间在基因这个层面去研究一种病,叫卵巢癌,但是研究来研究去,冯唐觉得自己就是在一个迷宫里打转转,用了那么多方法,采集了那么多的数据,但是没有用,根本找不到突破的方向,眼睁睁看着一个一个的卵巢癌的患者生命,就从自己眼前死去,所以冯唐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就是《写给希波克拉底的信》,他说我为什么不再当医生,其中有一条,被舆论忽略的一条,就是医学到底有用还是没用,而且他在这里面还引用了医学界小圈子里经常讲的一句话,说医学的作用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啥意思,就是医学的知识大厦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但是它的实际作用其实就是安慰剂和缓解剂,医生是很少能够治愈一项病的,你别看你跑了一趟医院,然后病就好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你身体的自愈功能在发挥作用,你看,这是对医学的价值极度悲观的一种观点,那听到这儿,我就跟万维钢讨论,我说我曾经有一期节目黑过人家中医,那我总不能再黑人家西医吧,说所有的大夫,甭管中医,西医,科学的,非科学的方法都没用,这也对世界太悲观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作为普通的人,我们不是搞医学的人,我们总该有一种治疗自己身体的方法吧,什么样的知识该信,什么样的知识不该信呢,如果我在节目里跟公众讲了这么一套理论的话,那不是把大家的思想搞乱了吗,万维钢的回答是这样的,他说不乱啊,不是医学的错,也不是科学的错,是公众对于科学和医学的理解本身错了,所以你要想搞清楚老百姓应该信什么,就得重新正本清源,搞清楚科学到底是什么,
科学是人类无限逼近世界真相的一套思维方法,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知识成长的最靠谱的路径,仅此而已,所以你非要说什么东西是正确的,科学不见得关心,科学关心的是它的反面,什么东西只有当它可以被证明为不正确的时候,也就是具备可证伪性的时候,科学才会研究它,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要是说世界有个上帝,其实科学不跟你抬杠的,你别觉得和宗教一定是顶着干的,科学觉得这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因为这句话不可证伪嘛,你在地球上找不到上帝,太阳系有没有呢,太阳系找不到,银河系有没有呢,宇宙之外有么有上帝呢,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证明世界上没有上帝,这叫不具备可证伪性,所以科学家拱拱手,您叫非科学,我没说你不科学,非科学,我不关心,那科学关心的是什么,举个例子说,有的结论可能很不靠谱,比如说去雍和宫上香拜佛,第二个月就涨工资,这个结论恰恰是科学要研究的结论,为啥,因为很简单就给它证伪,你调查一些人嘛,第二个月是不是拜完佛之后就涨工资,很容易判断是是还是非,你看,这就叫科学的可证伪性,所以我在和万维钢交流的时候我就问他,你说公众对科学的误解,是不是指的这个可证伪性呢,万维钢说,你说的也对,但是未达究竟,公众对科学的误解主要是不理解科学的气质,你看,科学也有气质,万维钢说主要是两点,第一,科学的傲慢和冷漠,第二,是科学的封闭性,下面我们就一条一条地讲,科学的傲慢和冷漠,我们小时候,在看科普故事的时候就经常能够遇到,比如说爱因斯坦,我们以前节目讲过,他研究出来广义相对论,发表论文之后,其实国际物理学界是不认的,那些老头,那些学阀,即使后来大家觉得,不给爱因斯坦一个诺贝尔奖已经不好意思了,但是给他发奖的理由都不是广义相对论,所以爱因斯坦你看他这研究的一生,至少前半生是被那些傲慢和冷漠的学阀,打压的前半生,再比如说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那个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谢赫特曼,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发现了另外一种晶体的方式,叫准晶体,具体科学我也不太懂了,总而言之,他研究或者说发现准晶体,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但是搞来搞去,一直到2011年才把这个大奖发给他,为什么,主流科学家对他经常是,用傲慢和冷漠各种打击,各种证明,不信,换实验工具,换实验方法,必须反复验证等等,反正拖了几十年才承认,这让我想起相声演员郭德纲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讲的一段话,他说主流相声界我原来只是打算进去,给他们当一条狗,结果他们不要我,怕我咬他们,给我撵出来了,结果活活地把我逼成了一条龙,这话我们作为郭德纲老师的粉丝,听着真是解气,对,我们媒体或者说公众就喜欢这样的故事,我们喜欢听见一个少年胸怀绝学,结果被江湖的恶势力各种打压和欺负,不得伸展,结果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步步登高,终于有一天云开雾散,功成名就,多好的故事原型啊,对,科学界大量提供这样的故事,那到底谁对谁错呢,郭德纲老师那叫艺术界,跟我们说的科学是两回事,在科学界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克林顿政府有一个副总统叫戈尔,后来跟布什不是竞选失败了吗,然后他就去宣传,叫防治地球变暖,他拍了一个很著名的纪录片,叫《难以忽视的真相》,这记录片一开头,因为是个演讲的形式,一开头就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很聪明,有一次在课堂上居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构想,小孩儿,说老师老师,你看非洲这个地方的样子和南美洲这个地方的样子是不是很合拍啊,它们原来是不是在一起的,这是一个科学发现,老师说胡说八道什么,无稽之谈,就给他喝止了,那后来呢,后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同学变成了一个瘾君子,吸毒,人生堕落了,而那个老师呢,后来平步青云,居然变成了布什政府的科学顾问,戈尔讲这个故事当然一方面是埋汰布什了,一方面就想告诉我们,你看,真理往往是掌握在这样少数人手里的,这个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可是这个事我们要反过来想,大陆漂移学说是怎么样被科学界接受的,您看,它的提出者叫魏格纳,正式提出这套学说是1912年,可是你别觉得魏格纳就像我们听到科普知识讲的,只是看地图的时候找到了灵感,说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拼起来不一样嘛,那哪叫科学呢,魏格纳那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所以他提出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你看,原来我们假设它在一起的大陆板块,你看它的古生物的化石是如此的类似,它们的岩石结构是如此的类似,再比如说南极,南极怎么可能有煤呢,它不可能长出植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南极原来不在这儿,是漂移过来嘛,所以他提出这么多的证据之后,主流科学界还是把他当做无稽之谈,是一个笑话,不肯承认,因为主流科学界提出了很多问题,好,你说漂移过来的,请问漂移的动力是什么,漂移的机制是什么,你能回答吗,魏格纳也回答,但是大家就是不接受,这就是科学的傲慢和冷漠,当然了,后来这些问题逐步有了一些新的答案,比如说大家发现原来火山和地震,能够提供这种动力,再比如说海洋海底的那个岩石,比大陆上的岩石要年轻,这就有了移动的这样的一个机制,后来主流科学界慢慢地才接受了大陆漂移学说,但是请注意,直到今天,大陆漂移学说都不是什么已经被验证的真理,它只是科学界主流觉得可以认这个假说而已,但是仅仅是这个认,也是在魏格纳死后才实现的,魏格纳1930年就死了,这就是一个科学悲剧,那你说到底怪谁呢,我们就必须回到科学的本质,我们刚才讲科学是什么,是人类到目前为止知识生长最靠谱的一个路径,如果科学不冷漠,不粗暴,不傲慢,挺好,讲得挺好,你看这个小孩多聪明啊,提出这样一个假设,继续努力,请问,对于人类的知识生长有什么好处呢,科学家只是当了一回人际关系当中的好好先生,他并没有推动人类知识的成长,如果要推动成长,他就必须是苛刻的,其实想到这儿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哪位苛刻的,说小孩是无稽之谈的那个老师后来当了布什政府的科学顾问,假设你是总统,你需要什么样的科学顾问,如果这个顾问说,今天好多不靠谱的学说都提出来,我觉得也都有点道理,你需要这样一个顾问吗,你当然需要一个非常粗暴的,知道现在人类的确定的知识边界在哪儿,对所有新出现的东西抱有一种傲慢,冷漠,甚至是粗暴的态度告诉总统,这事不靠谱,这事没有被验证,当然这样的人才能当总统科学顾问,你当总统,你也只需要这样的科学顾问,这些年中国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比如说美国发现了引力波,然后有一个人东北的工人叫郭英森,他曾经在一次电视节目当中提到过引力波,结果现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张绍刚,要依我说,也就是对人家郭英森缺那么一点点耐心,但是观众和公众都玻璃心碎了一地,有一阵子微信里面有一篇文章刷屏,说张绍刚,你欠人家郭英森一个道歉,欠什么道歉,如果谈别的问题犹有可说,如果谈的是科学问题,张绍刚的态度已经很好了,我们换一个场景,你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比如说一个男孩追一个女神,你说我真的是爱她,我也发誓一辈子对她好,你看我手里还拿着玫瑰花,家里也有房有车,我往地下一跪,你还不答应我吗,人家女神为什么就一定要搭理你呢,给你个冷脸不也很正常吗,为什么,因为在进化史上,我们知道男人和女人在婚姻这件事情上,付出的代价是极不对等的,女人结婚养育孩子,那付出的几乎是全部的体能和时间,而男人呢,只需要贡献一个精子,一个精子,在一次射精当中,我看过一个数字,说他所耗费的能量,仅仅是放一个屁的500万分之一,那你说,女性在这件事上她能不谨慎吗,你有房有车,有态度,有玫瑰花,能跪下,算什么,必须是我判断,我这辈子交给你有足够的安全感,我才会给你好脸,所有的女性都懂这个道理吧,科学是一样,它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而科学的使命只有一个,就是推动人类知识的切实的进步,你说你有道理,你来说服我,凭什么你往下一跪,我就必须给你个好脸,我哪有那个闲工夫,所以科学的气质说不好听的,就叫冷漠和傲慢,如果说好听的,就叫女神范儿,这是科学的一个气质,万维钢还跟我讲了科学的另外一个气质,就是排外和闭塞,我们一般都觉得,你科学不是追求真理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只要是真理,你都应该打开大门,不对,科学界的道理是别无分店,只此一家,如果不是在我的逻辑脉络上长出来的,你就什么都不是,我也不批判你,但是你肯定不是科学,这个道理我们先说个其他的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现在很多美国人,包括一些土著都在讲,什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你没发现美洲之前,美洲没有原住民吗,什么玛雅人,印第安人,不都在吗,你这个发现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但是西方中心主义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因为人类文明的主流,我们现在必须承认,它是由西方文明发展来的,西方文明什么时候发现你,你接入了这根逻辑主干,你才算是被发现,要不然,你是一个文明孤岛,你什么都不是,对,我们不是说打这个官司,我们只是说明科学的态度,比如说中医,是,你《黄帝内经》历史非常悠久,然后什么各种各样的疗法非常的辉煌灿烂,那是你,你不是科学,想进入科学怎么办,怎么给我看,对吧,你讲的经脉,讲的气,可不可以用实验把它给呈现出来,你讲的诊脉,可不可以电子化,机械化,你讲的阴阳,可不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你所有的中药可不可以用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来检验,如果可以检验,好,那你对接到我的主脉络上,我就承认你,你是科学,否则你跟我是两回事,你可以在文明,文化,博物馆所有的地方存在,但是你不是科学,这就是科学的一个基本态度,我们微信公众号里面曾经发过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他就讲过,科学就是这样,任何一个科学家,你如果发表一个实验成果,其实意味着什么,就是你向所有同行昭告,来,我说了一个观点,请来攻击我,或者说善意的,请来验证我,所以一个科学家他必须做很多事情,他不能说我发布了一个真理,而是要老老实实告诉所有人,我是在什么样的参数,什么样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这个结论,然后我要把这些写在论文里,如果太繁复写不下,那科学家就有义务来回答同行的质询,要把这些数字告诉大家,以便让他们去分头验证的结论是不是对的,那有些科学家是牵扯到商业机密的,那怎么办,如果你想获得科学界的认可,只有一个办法,向同行公布,哪怕跟同行说,对不起,我这儿有商业机密,能不能签个保密协议,你不要对外说呢,这个允许,但是不公布,科学就不认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科学家在这个时代,他是面临名和利之间的痛苦选择的,比如说《智能时代》这本书的作者吴军老师,在那篇文章里就讲了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顶级的医学院,叫霍普金斯医学院,这里面有两个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叫内切酶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把分子级别水平上的剪刀,可以用于剪辑基因,那他发明出来之后,其实就面对两个选择,要么我申请专利,有人测算过,如果这两个人申请专利之后,他们可能就是今天的世界首富,因为全人类研究什么基因,生物工程,都需要这个技术,卖给你就是了,马上就富可敌国,可是这两人没这么办,而是把研究结果给公布了,为啥,要得诺贝尔奖嘛,如果你申请专利,把这个技术保密,那没准儿世界上还有其他的科学家,在其他的实验室就也发现了这个东西,人家率先公布,那诺贝尔奖可就认人家,所以这两个科学家说算了,钱不挣了,我要当诺贝尔奖获得者,你看,这就是在名和利之间必须要做选择,而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科学是一个非常闭塞和排外的系统,你要不对接到我认可的这个支脉上,你什么都不是,所以科学不是真理的草原,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不是,科学是一个老枝盘藤的树木,你必须从这个根上开始长,开枝散叶,每一步都是在这个支脉上,所以吴军老师跟大家讲,说中国的很多科学家就不会写论文,标准的科学论文是什么样,第一部分,你先得做文献综述,就是前人已经做到哪一步了,我是在哪儿长出来的,这叫N+1模式,别人做了很多,我只是往前拱了一小步,所以论文的第一部分必须把前人的文献做一个综述,然后说我在这基础上发现了什么,那结尾还要留下,在我这个基础上,别人才能怎么长,这才是一个靠谱的科学论文,所以科学论文我们现在很多人说,那不就是八股文吗,扼制人的创造力,对不起,科学不认其他的奇思妙想,它只认这个老树上发出来的新花,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科学家经常喜欢搞小圈子,就是排外和封闭的一小撮人,如果你经常发表论文,你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在学术会议上经常能看到你的样子,你和主流科学家互相还经常引用论文,OK,你就是圈内人,如果大家出来没有听说过你的名字,你声称发表了一项科技成果,那对不起,大家看待你的眼神就要苛刻得多,比如说这两年中国就发生了这么一件小事,河北科技大学有一个副教授叫韩春雨,他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最先机的基因编辑技术,当时我记得国内媒体欢呼雀跃,为国人争光,但是同行的科学家发现,我验证不了这个结果,于是国际学术圈马上声音就出来了,你是不是学术造假,你看这个话就很不善意,领头的质疑者就是那个方舟子,那今天我们这个节目是没有能力判断他到底是不是学术造假,但是你是不是圈内人,对这件事情的发酵和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同样是这个领域,也同样是华人科学家,还有一位叫张峰,张峰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其中一个被评为是2013年人类科技进步之首,是《自然》杂志评定的,那自然是圈内人,如果同样的成果是张峰教授发布的呢,即使最后被证明也是错的,但是大家验证时候那个重视,以及指责起来的那个态度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圈内人和圈外人的区别,当然你听到这儿可能会说,科学家这个群体好不阳光,像一堆耗子一样躲在社会的角落里,搞什么搞嘛,这个太不阳光了,对不起,科学家不接受这个指责,为什么,因为科学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伟大,他们只有一项核心使命,我们前面讲,就是小心翼翼地护持一个火种,确保人来知识扎扎实实地进步,
万维钢还跟我讲,说如果倒退个二三百年,有人孤立地做出什么科技发明,那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树已经长到今天的样子了,如果有一个人声称在物理学界有一项新发明,而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你放心,这人一定不靠谱,基本上这就可以做出百分之百的判断,好了,刚才我们讲的是科学的两个气质,第一个叫傲慢和冷漠,第二个叫封闭和排外,那有没有问题呢,没有问题,科学从来是这样运行的,那为什么现在觉得有问题了呢,是现在的舆论环境不一样了,传播和信息环境不一样了,大家想,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埃尼迪斯,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指责现在科学研究绝大多数结论不靠谱,这个事实是对的,这就是科学的常态,科学从来就是这样,绝大多数研究结论不靠谱,这株树上到处在发芽,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芽最后能开发,能结果,剩下的因为不被验证,或者验证错误就死掉,科学从来都是这样,牛顿一生发表的所有成果都是对的,爱因斯坦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科学从来不保证这个,对吧,所以错误是绝大多数的,这是科学的常态好不好,那责任在谁呢,当然就是现在的媒体了,任何一个科学家实验室发表一个成果,媒体不管,他觉得科学就是正确,于是敲锣打鼓,捷报频传,向老百姓宣传,你看科学家又发明什么了,借助民间的商业力量,尤其在医学上,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莆田系,对不对,任何一项成果发布出来,他们马上听风就是雨,马上把它转化为商业利润,向老百姓收钱去了,而科学把它证伪之后,其实整个社会我们都没有一个机制来纠错,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维生素E是不是治疗冠心病呢,在医学界早就已经证伪了,但是你现在去搜,到处还是这个说法,而且很多正规的医疗网站也是这个说法,所以科学原来是一个非常安静的,闭塞的,你也可以称之为傲慢的,不讲人情的一个安静的小乐园,现在是媒体打扰了科学的安静,而不是科学本身出了问题,当然了,理解这一点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用呢,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处境就是,很多问题我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刚才我们给大家描述了一个态势,科学这个东西,它原来仅仅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部分,这里面的科学家按照自己的规矩,去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这本来毫无问题吧,这是一个宁静的花园,但是对不起,互联网时代来了,媒体的声音越发嘈杂,这份宁静就必然被打破,当然了,科学受影响的层级也不太一样,比如说最底层的数学,那是一个完全靠逻辑推导构成的世界,所以完全不受影响,在往上,物理,化学,电子工程,因为它研究的是客观世界,虽然复杂度提高,也有像郭英森这样的民科,受到很多人的点赞,但是科学嘛,高冷范儿,女神范儿嘛,所以不搭理他,也就不搭理他了,但是如果科学研究的对象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呢,比如说研究人体的医学,人体这玩意儿可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一个存在,它受到质疑的可能性就变得越发的严重,那如果更复杂,比如说人类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这些东西,科学能不能运用进去,现在都已经存疑了,那最关键的当然还是在医学和心理学这样的领域,因为科学觉得这是我的领地,但是媒体觉得,我凭什么就不能插几嘴,我也懂一些好不好,最典型的,就是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的争论,转基因和中医这号称是中国朋友圈里两大撕逼话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就是我们老百姓该信谁,按照传统的说法,我在节目里也多次讲过,我就相信科学家的说法,怎么了,这是人类确定性知识的最靠谱的来源,但是老百姓说,对,科学家是这么说的,比如说2016年有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写公开信,说你们那些绿色和平组织,再也不要阻挠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了,尤其那个黄金大米,救人无数,你们很愚昧,但是老百姓说,科学家是这么说的,但是还有别的人呢,比如说中国的崔永元,那也是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就说转基因食品不能吃,你说我该听谁的,这是一,更重要的一句话,老百姓说,你们科学家说的都是对的吗,我们前面讲,科学从来不保证自己说的是对的,那老百姓说,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就不吃,所以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因为它涉及到人体如此复杂的一个系统,科学的权威性正在发生动摇,你还别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事件,好像仅仅是我们该信谁的问题,不对,这是人类文明史发展到今天,遇到的一大挑战,此话怎讲,我们来看看整个生物的演化历史,你看那些低等生物,他生出孩子来用教育吗,根本父母就不管,对吧,一只青蛙生出那么多蝌蚪,小蝌蚪不用找妈妈,那昆虫,细菌就更别说了,但是到了高等的动物,比如说高等的哺乳动物,那亲代对子代往往就要教育一番,带他一段,到人类呢,因为知识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你看我们人类现在好可怜,五六岁就开始上学,很多父母还得逼着孩子更早的什么学前班,然后上学一直上到,你要是把博士后读完,30多岁了,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他为了消化我们的知识总量,他工作的时间比上学受教育的时间还要短,那我刚才描述的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就是人类面对越来越大的知识负担,那怎么办,总有一天知识的总量,积累到我们没有办法,甚至是穷其一生的经历,也没有办法在任何一个小点上攀爬到高峰,那怎么办呢,人类有办法,这就叫科技黑箱,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名词,我觉得很有解释力,你看,我们今天用一部手机,我们需要知道里面怎么造的吗,别说我们不知道,造壳的人不知道摄像头怎么造的,造摄像头的也不知道那个芯片是怎么造的,所有的部件就是一个一个的黑箱,我们根本没必要知道里面是个什么东西,拿来用就好嘛,那这就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他人,对专门搞这个玩意儿的人要有一份信任,这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逻辑,我经常讲,我们上飞机,我们只需要信任航空公司就可以了,买一张飞机票登机,我们不必再去验证,这个驾驶员到底有没有飞行执照,我们必须相信航空公司已经把这一点搞定了,所以整个现代社会就是到处是黑箱,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信任专业人员,但是回到我们刚才讲的医学,像转基因食品这些领域,专业人员居然不可信了,你让我们老百姓怎么办,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个信不信的问题,这是人类文明受到的一大挑战,把话说到这儿,好像就已经说到了绝路,我也把这个问题向万维钢先生提出来,我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万维钢说有办法,只不过需要我们的认知模式发生一次升级,到一个更高级的状态,那这个高级状态,其实可以用一个数学定理来描述,叫贝叶斯定理,我说你这不是欺负人吗,我是个文科生,文傻,一看数学公式,马上就晕,后来果然跟他聊完了之后,我是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看了大量的材料,才模模糊糊地知道什么叫贝叶斯定理,所以下面是一个文科生,对一个数学公式的转述和理解,我不接受专业数学人员对我字词和用句的挑剔,那贝叶斯这个人是18世纪的一个英国人,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是个神父,是神职人员,业余数学家,但是你别看他业余,他在数学的概率论的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那啥叫贝叶斯定理呢,其实就是主观概率,我们知道的概率一般都是客观概率,比如说一个箱子,里面100个球,一半是黑球,一半是白球,现在把箱子盖上,你从里面摸球出来,摸一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傻子都知道,50%的概率,这叫客观概率,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很多很多时候,或者说绝大部分时候信息是不完备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外界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哪里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个球,所以问题现在换了,变成一个箱子,里面100个球,鬼都不知道是多少个白球,多少个黑球,请问从里面摸一个球出来,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那你说我当然不知道,但是人类探求世界可不就是这样吗,那怎么办呢,贝叶斯定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叫主观概率,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先猜,先猜,比如说50%的概率是白球,好,那先摸一个出来,如果发现果然是白球,那就说明这里面是白球的概率提高了,所以你把50%往上提一点,比如说提到55%,再摸一个还是白球,说明这个概率进一步提高,再提60%,再摸一个,黑球,好,可能没有60%那么高,降一点,对呀,贝叶斯定理就是这么个东西,就是新出现的事件对于原来你估计的概率的影响,然后随时调整你的结果,贝叶斯定理就是计算这个结果的,贝叶斯定理你别看它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其实他蕴含的思想极其高深和复杂,现在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算法上,贝叶斯定理的用处非常非常大,比如说反垃圾邮件,其实就是靠贝叶斯定理给算出来的,再比如说现在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的算法,那个底层就是贝叶斯定理,如果你对它感兴趣,我推荐你看,我们的得到app里面有一个订阅专栏,叫卓老板谈科技,里面专门用了几期节目谈这个问题,把很多机理解释得非常详细,那这贝叶斯定理对我们的认知升级有啥用呢,万维钢说,你首先得重新理解一个词,叫什么叫相近,我们过去觉得这事我信,或者说我不信,这就是个态度问题,万维钢说不对,态度问题仅仅用于抬杠,比如说发微博,发评论,写文章,说我信什么,或者不信什么,然后说一套道理,真正信和不信的含义是什么,我要把它转化为我的认知,然后用于我的决策,你一旦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信和不信这个词,马上这个世界就会发生一个变化,什么,就是对任何事,你都是在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百分之百的不信之间,是取一个中间值,说白了就是一个主观概率的问题,正是在这个点上跟贝叶斯定理连起来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过去我小时候听天气预报,都是明天下雨,明天晴天,后来就改了,说明天的降雨概率是多少,你看,只要牵扯到现实世界,没有人有把握,告诉你什么一定是怎样,总是一个概率问题,举个例子说,大家都知道我的态度,我是不信中医的,但是你说100%不信吗,什么叫百分之百不信,就是得了绝症,别人说,你看这个偏方我给你弄来了,你看那么多人都被这个偏方治好,你是不是吃呢,你说不吃,我宁愿死我都不吃,中医肯定是骗人,这叫百分之百的不信,恕我直言,我做不到,有一次我录像之前嗓子发炎,说不出话,马上就要录像了,你说多着急呀,所以我什么胖大海,什么金嗓子喉宝,一通招呼,我管它是不是中医,急了什么药都吃,所以有些反对中医的人,我虽然基本是这个态度,有的反对中医的人就是,看谁上街买了一包板蓝根,恨不得立即把人打死,那叫鹰派科普,我不是那种人,所以你说我对中医是百分之百不信,不是,那我信中医的程度是多少呢,我自己想了想,大概5%吧,如果遇到很极端的情况,比如说性命堪忧的时候,我也许会吃中药,好,所以你看,人类在现实的决策当中,他不是非黑即白的,那怎么办,我们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再举个例子,前面我们讲,到雍和宫上香拜佛,然后就能走大运,这个几率到底是多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信个15%,那他的行为方式是什么,就是如果我正好路过雍和宫,而且现在正好有空,那进去拜个佛吧,没准儿走个好运呢,15%的人就是这个行为模式,可是你说我信拜佛走好运,这个信已经达到了85%,那即使我在海南岛住,为了行好运,我也应该买一张飞机票,飞到北京来进雍和宫拜佛,对吧,所以你看,
我们绝大部分人在信和不信之间,其实是找一个概率的主观数值,对吧,那怎么利用贝叶斯定理,就很简单了,每一个新事实出现之后,我就调整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比如说,我对拜佛走好运这件事现在是50%,那如果我身边有人拜佛,果然第二天涨工资了,那就把它调整一下,调到51%,当有更多的信息传来的时候,我再往上调一点,你看,这种思维模式为什么是一种高级思维模式,它有两个特征,第一,叫听劝,我这人不执着,随着新事实的出现,我愿意调整自己的认知,这是第一,第二,我绝不听风就是雨,一看隔壁老王居然拜佛,第二天涨工资了,倾家荡产去拜佛,这叫听风就是雨,我们也不这样,所以你看一个人如果既听劝,又稳重,那这不就是古人讲的贤达人士吗,甚至圣贤也不过如此,开张圣听嘛,对吧,所以万维钢讲的认知的高级模式,就是贝叶斯定理这种听人劝,吃饱饭,但是又不听风就是雨的态度,好,总结一下,贝叶斯定理到底教给我们什么,它看起来就是个数学公式,而它背后蕴含一项非常伟大的原则,那就是我们的观点,应该随着新近出现的事实而发生改变,你听起来很简单吧,但是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很多人的认知是陷在两个大坑里面的,第一个坑就是,他会把自己身边观察到的事实,也就是世界的一个局部,一个特例,当做整个世界来认知,比如说有些人信中医,甭管你怎么跟他争论,他最后就会说,我不管你那一套,反正我小时候我家哪个亲戚得了绝症,后来是靠中医治好的,所以我就信中医,你看,这不就是把特例当做普遍规律吗,但是坑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包括我们刚才讲的鹰派科普不信中医的那些人,只要写在书上了,科学家从实验室里拿出来的成果,发表在顶级杂志上,它就一定是对的,你怎么知道它就一定是对的,你不觉得这就是教条主义吗,所以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一个更加通权达变的思维方式,我再强调一遍,
那就是我们的观点,应该随着新近出现的事实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