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19篇
前几天收到《商界评论》的约稿,让我帮他们4月封面特别策划“推到金字塔”写一篇关于未来办公环境的文章。我很少接约稿,但是这个话题确实是我很感兴趣的,所以就接下来了。今天先理理思路。
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与工作环境这个话题,是在去年10月在硅谷参观Facebook和Google总部的时候。这次参观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对“公司”和“办公室”的概念。走进这两家公司总部的时候,我有一种幻觉,感觉自己走进了一座校园而不是一家公司:室外是大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旁则是供人休息和交流的公共空间,温馨惬意的室内休息区和咖啡室也无处不在,员工们则端着咖啡、拿着电脑散落在各处,有的专注地敲着键盘,有的则三两成群,热烈地探讨着问题。除此之外,Facebook还有不同风味的餐厅和咖啡馆,为员工提供精致丰盛的免费午餐和各种各样的饮品小吃,公司内甚至还有专门的游戏中心和健身中心来满足大家的娱乐休闲需求。总之,整个公司给人一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感觉,与印象中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完全不同。
这两家公司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们那充满设计感和开放的办公环境,更让我为之触动的是,他们把公司称为campus(校园),而不是office(办公室)。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它们背后体现的理念却完全不同。“办公室”代表了一种传统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员工来到办公室之后,他的时间就是公司的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校园”则给人一种温暖、积极和向上的感觉,它意味着公司和员工之间彼此依赖,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实际上,奢华、舒适和开放的工作环境,以及弹性工作时间已经成了以Facebook、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标配”,也成了它们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Facebook如今在Menlo Park的总部就是由著名的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并花巨资建造而成的,它甚至都已经成了硅谷的一个重要参观景点。
如果说Facebook和Google的工作环境是大公司目前最理想的工作环境的话,那么以WeWork为代表的联合办公空间则为小型公司和团队提供了另一种理想选择。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纽约的WeWork,是一家专门为自由职业、创业团队和小型公司提供工作空间,社区以及办公和生活服务的公司。WeWork设计的工作空间与Facebook和Google努力想要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并无差异——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设计,让人感觉无比惬意和轻松的休息区,还有无限量的轻奢咖啡、零食和啤酒供应,很多 WeWork 办公室地点甚至允许会员携带宠物进入。
WeWork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尽管它并非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公司,成立时间也不算长,但是根据2016年6月CB Insight公布的全球创业公司估值数据,WeWork却能以160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九,与Snapchat的估值不相上下。大多数人认为WeWork的价值在于“共享经济”,但在我看来,它为用户带来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成本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理念,而这种新的工作文化能够激发出更多人的价值。这才是WeWork最有价值的地方,这也是那些大型科技公司愿意斥巨资来打造工作环境的原因。我甚至认为,WeWork的高估值背后预示着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工作方式的大变革。
1. 整个社会已经从“制造型经济”转型为“创意型经济”,而“创意型经济”需要的是自我驱动型人才。
从2016年6月CB Insight公布的全球创业公司估值排名中,我们不难发现:排在前十的公司当中,除了小米属于制造业外,其它基本都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新型消费方式。这个排名数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创意与创新。美国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在他2010年写的一本名为《驱动力》书中也提到,现代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经济发展的动力将从“左脑能力”转移到“右脑能力”,因此创造力、共情能力和全局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这种主流的朝九晚六,打卡上班的工作模式依据的还是过去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关于人类行为动机,过去的心理学家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知——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只有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动力,如果想要他们做基本需求之外的事情就必须依赖外在刺激,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这种认知便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在现代管理学中,员工被认为是懒惰的,“胡萝卜大棒”则被视为最重要的管理策略,而管理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各种”管理手段“去更好地控制和激励下面的员工。这种信念的存在让公司老板和管理层对员工产生普遍的不信任感,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反过来又会使员工产生被动的工作心态,因为当人被看着做某事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把那件事情当成是别人要他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
这种传统的“胡萝卜大棒”管理理念显然已经过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为“创意型经济”需要的是自我驱动型人才,而根据美国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自主是自我驱动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处在被激发的状态,并主动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才会表现出积极性,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因此,想要员工成为自我驱动型的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企业就必须放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性,而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更开放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就是这种新型管理理念的体现。
2. 这是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时代,而自我价值实现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来源,因此工作与生活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状态,而需要逐渐融合统一。
“个人幸福”对于过去那代人来说,应该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为那个年代讲究的是为集体奉献自我的精神,而非追求个人幸福,个人价值的只有在为集体所做贡献时,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如今,“个人主义”已经全面替代了“集体主义”,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愿意为他人而活,他们想要活出自我,想要追求真实的幸福,而实现个人价值则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来源。这就意味着,工作不能只是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它还必须一种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需要能够给人以快乐和意义感。
在过去,我们之所以强调生活工作平衡,是因为我们把工作和生活看成是对立的:工作是为公司,是不喜欢的事情;而生活则是为自己,是乐意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工作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喜欢做的,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快乐、意义和满足感的事情,那么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因此,我认为,未来最理想的工作模式应该是工作与生活能够融合在一起的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acebook极力打造的这种新型工作环境提供的就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相融合的场景:工作空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主题公园,你可以拿杯咖啡,随意找个自己觉得舒服的,不被打扰的地方,然后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累了,就可以去休息区与同事聊聊天,获取一些新灵感,或者去游戏去打会儿游戏放松一下大脑,甚至去健身房间一会儿身。这些公司还会设置专门的学习中心,提供各种各样的自我提升课程。可以说,除了睡觉之外,一天中的一切生活需求基本都能够在公司得到满足,而员工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中随意切换。
3. 未来的商业环境因复杂和快速变化而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灵活性,所以未来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办公环境也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商业环境一定会以更快地速度变化,所以保持灵活性,能够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毫无疑问,市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改革来鼓励内部创新,例如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取代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给项目团队充分的自治权,通过快速决策和行动来及时获得反馈,以便调整策略;让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用这种方式及时淘汰没有希望的项目,并让资源找到最有潜力的项目,以此促进企业的自我进化。
除了组织结构和流程上的变革之外,工作场所的重新设计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的创造力。国际著名建筑设计Gensler的2016年全美工作场所调查报告(U.S. Workplace Survey 2016)显示,工作场所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员工交流与合作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驱动力。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工作空间设计应该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来满足不同的工作和交流需求,例如有能够让人专注工作的相对安静的区域,用于团队讨论的不同大小的会议室,以及供人随意交流的舒适休闲区和咖啡室等等。
实际上,那种传统“格子间”模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团队协作并不多,但如今的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与人交流与协作,所以对“格子间”式的工作场所进行重新设计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总而言之,我认为未来的工作场所会变得越来越像生活场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会逐渐模糊,不过以上仅仅是对未来固定工作场所的设想,我相信在未来远程办公也变得越来越流行,除了公司提供的固定工作场所之外,还会很多工作场所的选择,甚至是电脑在哪,哪里就是临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