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则心安。(曾国藩)
今天,老师讲慎独是事前的觉醒,甚是不解。因为我一直理解慎独是东汉郑玄解读的“慎其闲居之所为”,也是对其行为要谨慎不苟。已有行为则事已做,怎么能称之为事前呢?
带着疑惑,问了度娘,收获颇丰。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郑玄的说法,但他的解读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慎独”的传统理解。其注解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朱熹扩大了“独”的内涵,其强调“‘慎独’之‘独’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见处。只他人所不知,虽在众中,便是也。”朱熹还说“这独又不是恁地独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由此可以看出,朱熹解读“独”包含了精神性与内在性的意义,把独从个人独居的空间推致到了一个虽在众人中但缺乏外界舆论监督与压力的空间,这是一种深化。
结合“冰山理论”,慎独真是修身的上乘方法,它可以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及时关照,及时调整,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同时加上事后的反思——即自省,那么修身正德也就日臻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