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什么时候发现的物种?
它为什么会叫熊猫?
它作为中国特产物种,是怎么被全世界所知晓并喜爱的呢?
或许今天的文章可以给你提供答案哦~~~
“猫熊”出世
1862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在四川考察时,路过一户农家,发现了挂在墙上的黑白相间的皮毛。李姓主人告诉他,这是及其少见的动物,当地人称为“花熊”、“白熊”、“食铁兽”,性情温和。兴奋的阿尔芒认为发现了新物种,他雇佣了一批猎人,经过一个月的搜罗得到了一只“花熊”幼崽。
为了便于携带,阿尔芒把它弄死了。同年5月,又捕获一只,经过仔细观察,阿尔芒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并计划带往法国。遗憾的是,可爱的动物经不起舟车劳顿,于半路上夭折。阿尔芒把它做成了标本,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熊猫标本由此产生。博物馆馆长米勒经过研究,认为这既不是猫类也不是熊类,属于崭新的品种,于是将其命名为“猫熊”。
“熊猫”正式登场
“猫熊”的出现引起了世界轰动,无数的西方探险者、投机份子来到中国四川搜捕“猫熊”。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总统的两个儿子,他们在越西县枪杀了一只“猫熊”并带到美国。而大部分西方猎人选择雇佣当地农民实施抓捕,或者直接从当地农家收购。鉴于当时国力孱弱,地方政府对于这类滥捕滥杀行为也无暇阻止,从而导致大量“猫熊”丧生。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展出了“猫熊”标本,当时中文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往左读,因此大家都错把“猫熊”叫做“熊猫”。大家觉得比起“猫熊”,“熊猫”似乎更顺口,读惯了也未尝不妥,由此往后,“熊猫”称谓正式登场。
熊猫“萌化”全世界
从1862年至1936年间,没有一只熊猫活体被运出中国,因为熊猫天生胆小,关在笼子里一般拒绝进食,三五天便会死去。1934年,美国人威廉新婚仅两周便到中国寻找熊猫,结果病死在上海。他的夫人露丝为了完成丈夫心愿,于1936年与美籍华人杨廷昆结伴去雅安寻找熊猫。聪明的露丝放弃了寻找成年熊猫的计划,只锁定熊猫幼崽。11月,他们终于在树洞里抱出梦寐以求的毛茸茸的小动物----一只冻得发抖的熊猫幼崽。露丝意识到熊猫宝宝不吃竹子只喝奶,也不会像成年熊猫一样抗拒人类,于是她用奶瓶完成了把熊猫从中国抱到美国的愿望,这只熊猫被取名叫“苏林”。
当轮船在旧金山靠岸时,美国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紧接着,“苏林”成为了偶像,各大商家竞相推出熊猫形象玩具和象征物,女士们甚至把熊猫印在自己的衣服上。苏林先是在各大动物园展出,之后住在芝加哥动物园,在芝加哥,仅一个月游客便超过了40万。露丝将苏林看作自己的亲女儿,可她的成功却使更多西方人重燃起抓捕活体熊猫的欲望。
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许多熊猫死在去国外的途中。为此,露丝变得无比自责,尽管熊猫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名利,可她没有任何欣喜,反而每天借酒消愁,陷入深深的反思。接着,由于缺乏喂养经验,苏林客死他乡,这个消息又给露丝重重的一击,她的精神彻底垮了。1947年,露丝在酩酊大醉中在一家旅馆去世。
结语
熊猫图案如今已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徽标。在野外,一共有1800余只熊猫,圈养数量达到了600只。私人抓捕熊猫早已被严令禁止,破坏熊猫生态环境被视为违法。尽管如此,熊猫仍然没有走出濒危的困境,各国为了获得一只租借的熊猫想尽办法,绞尽脑汁。
不管在哪个国家,相信人们对于熊猫的尊重和喜爱,也将会让其永远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