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同事们说,今天立冬,吃饺子去吧?一位小伙子说:应该是冬至吃饺子吧,怎么立冬也吃?
然后大家争论了一番到底是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最后争论的结果是,管它啥时候,先吃上再说,于是齐刷刷奔向了楼下的饺子店。
先扒一扒这俩节气的官方说法吧:
立冬节气:每年11月7-8日之间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冬至节气: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其实,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北方人,更是对饺子偏爱有加,渐渐形成了“无饺子不节日”的传统。相对来说,冬至饺子要比立冬饺子要隆重一些,是吃饺子的“法定日子”,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饺子是中国人心里的情结,是团圆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记忆中有很多关于饺子的美好画面:
那一年我上初中,我的一位老师要调到另一个城市,我们舍不得她走,那天放学,她抚摸着我们几个同学的头说,她所在的那个城市有好几个大学非常好,大家可以考到那里去,到时候她给我们包水饺吃!水饺竟然可以当成一个美好的承诺。
邻居家的阿姨前些日子去美国看儿子,行李限重,出发前她反复优化要带的行李,说其中最重要的行李是擀面杖和盖垫,这是必须要带着的,儿子朝思暮想要吃她包的水饺。水饺,就是思乡的一个承载。
暑假里,我要带女儿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出发的那天早晨,婆婆五点多就起来包水饺,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吃了水饺走,比赛准能赢,水饺还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今晚,在朋友圈里看到远在北京的闺蜜发布了“妈妈牌水饺”的照片,心里涌过阵阵暖流。有某种食品,有某种东西,是带着妈妈标签的,她或许比不上山珍海味,或许不是最昂贵,但在孩子的心里是最珍贵的,是独一无二的,一口咬下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更多的是流入心底的爱。
而今,我和妈妈之间也有着300公里的距离,一想起妈妈牌的美食,脑海里充满着无数画面,其中当然有妈妈包的好吃又好看的花边水饺,妈妈包的水饺都要捏出漂亮的花边,每一个都精致。
上周末,我突发奇想要包水饺,如同近期疯狂转发的“番茄炒蛋”一样,打电话问妈妈和面、调馅的教程,我经历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馅多了、面少了”等多个尴尬的时刻,妈妈说,面和好了要放到盆里盖上饧一会儿,不要直接包;妈妈说,调馅时磕进一个生鸡蛋去,避免馅出水;妈妈说,下水饺时,用勺子往一个方向搅,让水饺转起来……
虽然整个过程我把厨房嚯嚯得乱七八糟,但最终端出了成功的饺子,虽然大小不一,但得到了爷俩的一致好评,我们一家三口吃得肚儿圆,满满的成就感!饺子,还是一种证明啊,从此我是不是又多了一项可以吹牛的资本?某闺蜜,某某闺蜜,你们还不会是不是?
去年下半年,因为工作调动,我有一段“单身狗”的日子,天天晃着在路边的小店吃完饭再回家,有一家麻辣烫的老板娘特别爱吃水饺,我每次去若能赶上她吃水饺,都会蹭吃几个,她唯一的女儿远嫁了,常常念叨女儿能否捞着吃水饺了啊,在她眼里,水饺,确切地说是“妈妈的水饺”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食物。
照此看来,我还要努力以“如何包既美观又好吃的水饺”为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提升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打造一个“妈妈牌水饺”,我怕女儿长大了,脑海中全是“奶奶牌、姥姥牌”的美食。
小小饺子故事多,回归到“到底是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的主题上,其实,是什么节气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饺子时,内心溢满的那些爱和那些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