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说教育的三个要素是:信任、自由和爱。
先来说信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恐惧什么呢?恐惧孩子上学路上不安全;恐惧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恐惧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恐惧孩子和老师同学处不好关系;恐惧孩子交到不爱学习的朋友……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背着书包送孩子上学,孩子空着手没事人一样,跟在家长身后。家长风里雨里,无怨无悔地接送。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家长仍然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背着孩子的大书包,走在接送的路上。
恐惧孩子上课溜号不认真听讲,于是家长去陪读,一节一节的陪她上课,我的一个亲属就是这样,孩子上初三了,学习出现了状况,妈妈去陪读,整整陪了一年,天天准时准点儿去课堂,认真听课,记笔记,回家再给孩子讲一遍,在她的努力下,孩子还真考上了高中,说起这件事,妈妈很有成就感,但是到了高中,孩子仍然不爱学习,妈妈又去陪读,被老师逐出了课堂,老师说你能陪她学习一辈子吗?学习难道不是他自己的事吗?后来这个孩子高考考了200多分。
由于恐惧和老师同学处不好关系,家长就一切都代劳,包括问作业、做值日,连放学路上和谁说话都要过问,放学回家写作业,家长也全程陪同,亲力亲为,不错眼珠地看着孩子写一笔一画,不允许出现一点儿纰漏,确保全对。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字写的不好看,妈妈替孩子整理笔记,因为孩子很辛苦的,写在书上的,被妈妈擦掉重写,孩子气得哇哇大哭,妈妈却理直气壮地把孩子训斥了一顿。
那么我们要怎么信任孩子呢?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是他自己的事,这些事怎么做?是她自己的选择,不认真学习,就要承担成绩不好的后果。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然后我们真诚地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又非常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长的很好。
教育的第二个要素是自由。“要给他足够的自由,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成长营养剂,没有自由的孩子,无力去发展,自己也没有完善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但什么叫“足够的自由”,完全放任不管,他想上学就上学,想不上就不上吗?他想和谁交朋友就和谁交朋友,我们完全不过问吗?我们怎么控制这个自由的“度”?
在《正面管教》里,简.尼尔森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也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常常把父母比喻成孩子的导游,而非主人,也就是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他根本不知道一切是为什么,父母要跟他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并告知边界在哪里?”
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原则和底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温柔而有边界。
樊登老师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孩子真的能遵守他的提议,因为孩子有自尊心,他的自尊水平高,他就会有自律能力,如果我们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再加上有平稳的态度,温柔而坚定的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由。
我们做家长要记住:守好自己的界限,又不去侵犯孩子的界限。
不侵犯需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不被侵犯需要内在的力量,智慧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接受彼此是独立的个体,去掉骨子里的依赖性,就有可能得到尊重孩子,又能为自己负责。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不越界?在孩子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对孩子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不妨碍孩子发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便能清晰了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就是当下最好的给予。去倾听和陪伴,而不是直接去把对方的问题解决,抢走孩子的问题,剥夺孩子去经历的权利。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多孩子的渴望。
一个人最好的学习方是去经历和体会,获取自身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生命财富。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经验,但不是站在一个“我懂,你不懂”的角度去指导或说教。如果孩子能有所触动和启发,他一定会调整自己。如孩子交朋友,我们要给孩子分享交朋友的标准,交朋友要注意的事项,让他自己去找感觉,允许他有试错的机会。
第三个要素是爱。你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是无条件的爱。
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学习好,我们就爱他,学习不好就不爱他。我就有过用交换的办法来鼓励孩子的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奖励的东西上面,而不是放在求知上面。
求知,是对这个世界有想了解的愿望,有好奇心,他就会获得学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就会知道自己的厉害,就会有快乐,有成就感,也会有幸福感。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美好的?什么并不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依赖。而且作为父母,我们要勇敢地表达爱,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无条件欣赏和接受的,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孩子都能走得过去。
教育孩子,有三个要素:信任、自由和爱。相信并尊重孩子,温柔而坚定地对待他们,给他无条件的爱。这几点,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