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浮生六记》时,我并没有被它的内容所吸引,之所以这本书成为我的必读书单里的一本,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让我想起,“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出自《庄子·刻意》指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渐渐深入读这本书后,我也渐渐被书里的人物感动了。
也明白作者为什么把这本书取名《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其实,生平没有多少文字记载,但是从这本书里也能够了解,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稼夫公乃是郡府幕僚,常年在外办事,极少顾及家庭,少时却也能无忧无虑的度过,中途贫困潦倒曾以卖字画,典当物品为生。这本书本该六卷,如今佚失两卷,也甚是可惜。传言后来出现的两卷,实为后人伪作。
许多人了解沈复大概是从读了他写的《闲情记趣》开始,我在课堂上学习这篇文章时,惊觉于沈复一定是一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又留蚊于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这里描写小孩子的调皮贪玩的经历,非常的形象有趣,文字读来郎朗上口,又不失平乏。
曾经以为只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感情最感人至深,那著名的《凤求凰》便是他俩情感的见证,“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读了沈复和芸娘的故事,便被他们这般平淡如水如梁鸿孟光举案齐眉却又相知相惜,相敬相爱,感情浓密,不离不弃的感情触动了内心久久没有振动的心弦。
他们小时便相识,又沾点亲戚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年纪便彼此有了钦慕。可以见得,沈复欣赏有才赋的人,喜欢上芸娘是从一首诗开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那时沈复便知芸娘是一个才思隽秀的人,这算是另一种一见钟情吧!他便对自己的母亲说出,“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这样坚定的话,他相信自己的感觉,芸娘是一个能值得拥有的妻子,心疼芸娘的处境便心意投注,娶她为妻。芸娘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留得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但是她从坚强懂事,自己做女红卖一些针线活补贴家用,日子只能算勉强过得去,和沈复出自幕僚之家,衣食无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为以后芸娘嫁入沈家处处得以小心谨慎,懂规矩知礼数做了前期的铺垫,如写到她在沈家,对待长辈很尊敬,对待下人很温和,做事井井有条,并无缺失。读了《闺房记乐》便知沈复是一个性格豪爽,落拓不羁的人,而芸娘则多有礼数教化,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有仪式感,我却要称赞她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子。就如她自己反问沈复所说“恭敬而有礼,至亲莫如父母,我们可以对父母内心恭敬,外在却表现得放肆狂狼吗?”沈复无以答复,自知理亏,却觉得自己的夫人说得在理,至此以后就听从芸娘的话,夫妻相敬如宾二十几年,也恩爱如初。我道,芸娘是一个聪慧温婉的女子。
芸娘自学识字,通晓诗书,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下,她算是一个不甘平凡不甘于只知道讨公婆喜欢,丈夫欢心,躲在深院整日作女红,除了料理家庭杂事就没有其他爱好这样一个传统的妇女形象。而她多了喜欢与自己的丈夫谈论诗词歌赋,解读前人名家的著作,饮酒赏月不亦乐乎这样的情趣。他们住在沧浪“我取”小轩的时候,是一段快乐又美好的时光,吟诗作对,喝酒聊天打趣宛若知己一般,无话不谈,又会情意绵绵互说爱慕的话语。芸娘说“妾能月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她想和自己的丈夫白头偕老过一生,这样说看似平常的表白,却看出芸娘是一个多愁的人,通篇读完第一卷后再想这句,觉得和后面芸娘经历的一些遭遇应接上了。
后来他们经历家庭变故,生活过得窘迫又拮据的时候,在箫爽楼里又能过出惬意洒脱,邀朋友聚会饮酒作诗的日子,全凭芸娘的智慧,和她努力经营出来的虽然苦但却也欢乐的生活。我很佩服芸娘这种吃苦耐劳却又不怨天尤人的心境。
芸娘想要的日子不过是简单的布衣蔬食,有几亩田地,盖一间房子骨肉不分离这样简单的日子,但是我读到《坎坷记愁》一部分时,可叹于命运的捉弄,发生了诸多不顺的事,导致芸娘因病早逝。或许就像许多读者说的芸娘太过善良又喜欢把有责任事都揽到自己身上即使受了委屈也默默承受,把一切不好的事怪罪于自己头上,有些心结始终解不开所以才得了心疾最后不得而治。
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有沈复最清楚,沈复最是明白芸娘的内心也曾开导过芸娘但是终究没能挽回芸娘,在最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芸娘有病卧床多年,可以看出沈复对芸娘始终如一,那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沈复也是坚持下来薄去脸面向别人借银两,有一线生机不会放弃给芸娘治病,没有嫌弃半分。最后芸娘离去时,描写沈复在芸娘的头七希望能借法事见到芸娘的魂魄,这样痴情又深切,想来他对于芸娘的死受到了重重的打击,一时难以接受。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那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的社会很是普遍,但是夫妻之间相爱相守,又相知相惜的确实及少的,因此读了这本书前半部分,我被他们夫妻这种相知相守不离不弃的爱情打动。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