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我国人民饲养土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个至今不能回避的现实,就是分散的、家庭式的、小规模的散养方式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土种畜禽的饲养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7月13日到15日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梦·三农情之兴农惠民”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走访了房石镇、前进乡、大院回族乡、乐安寺乡、渠河乡等地,深入调查访问当地养殖户,探寻当地土鸡养殖业发展状况,以及科技助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生态土鸡是相对“笼养鸡”、“舍养鸡”、“速生鸡”、“激素鸡”、“色素鸡”等的一种称谓,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就巢性较强等特点。
为什么散养如此有生命力?
“我养这种跑山鸡比较轻松,只要没生病,每天来看两次,喂点玉米就可以了”,朝珍养殖农场主柴义明说道,“我们家的土鸡是不喂饲料,只喂五谷杂粮,鸡平常在山林里跑,它自己去找点虫子,喝山泉露水就行了,是十分非常绿色健康的。”
据了解,散养之所以如此有生命力,原因在青川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林资源丰富,当地农民利用简易的圈养条件或林地资源,利用自产的谷物副产品和家庭的剩饭残羹,以及闲暇的时间和随时随地的便利进行养殖,现金支出较少,用工计价为零,只要不出现重大疫病,获得的永远是利益。农村劳动力过剩,自给式的饲料资源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使散养畜禽具备明显的经济合理性。
鸡苗质量无法保证
鸡苗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实践团队走访了将近30户村民,养殖规模从几十到上千只不等,其中,70%的养殖户家中购有孵化机,自行孵化小鸡,自繁自养,或四处收购散养种蛋进行孵化。
“我跟你说,像这种颜色杂的,才是真的土鸡”,当地一位农民指着自家养的鸡,语气肯定地说到。
实践团队走访了解到,当地大部分农民认为,有些土鸡养殖户认为鸡的毛色越杂,越是真的土鸡。一些小的孵化房顺应这种意识,四处收购散养种蛋进行孵化。用这样种蛋孵出的雏鸡,整齐度差,常携带多种疾病。尤其是感染马立克氏病或白血病严重的雏鸡群,不但会造成大批鸡因病被淘汰,而且也因林地污染,影响后面的鸡群质量。
饲养管理不科学
散养土鸡管理难度大,大部分养殖户采取粗放饲养。
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有近80%的养殖户只饲喂单一的玉米、高粱、糠麸等,造成鸡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饲养成本大幅增加。
以养殖户柴义明为例,他把土鸡散养在山上,大致15亩地的养殖区,养殖了3000只左右的土鸡。他一般是早晨把鸡群放出,到傍晚鸡群回巢时撒些颗粒玉米粒饲养。到了夏季,柴义明为了让鸡吃到更多的鲜活动物饲料,夜间采用灯光引诱昆虫给鸡捕食。
“这无疑是给长日光照的鸡群,又增加了人工光照,对母鸡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或者产蛋造成不利影响,如过早性成熟,鸡的体型大小相差悬殊,无明显的产蛋高峰等”,实践团队负责人张谨啸说到。
土鸡养殖形成规模之后,怎样科学放养,饲喂什么样的饲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饲养环境严重污染
除了像柴义明这种有近15亩养殖地的养殖户外,当地还有近50%的养殖户养殖地小,土鸡放养密度大,致使大量粪便在林地表面蓄积。而养殖户只管在林地内养鸡,忽视对环境卫生的维护和改善,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杨勇家饲养了80只左右的土鸡,放养的自家房子的后山坡,林地面积较小。走进一看,直接入目的是光秃的土地,随着土鸡的打闹尘土飞扬。不远处还堆积着鸡粪。
当被问及到这些鸡粪怎么处理时,杨勇回答道,“这些粪就直接倒到那边那个小沟里”,指着山沟的方向给实践队员解释到。
养殖效益无保证
据了解,林地放养土鸡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鸡群发病多,死亡率高,残次淘汰鸡增多,鸡群成活率低。如果饲料营养配方不标准,就会导致鸡群生长缓慢,饲养期延长,饲料消耗增多,产蛋率低、这样的鸡群,很难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青川县山峰环绕,山路崎岖,交通即为不便。“我们坐车从青川县城到乐安寺乡,一路上山,途中经过二十多个超过180度的大弯道,还有许多没有急转弯,山路一边是山壁,一遍是悬崖”,实践队员熊陈说道。
在进山的路上,实践队员看见好几个村民用背篓装着好几只大公鸡,慢慢地走下山,肩上的背篓一晃一晃。
据了解,部分养殖户的养殖地身处高山,运输成本高,许多商家不愿进山收购,而大多数养殖户自己不会开车,只有使用人力把土鸡运下山,进行贩卖。
提高现代土鸡高效养殖,促进农民经济收益
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人民的物质需求季度膨胀,传统的土鸡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更不能适用于现代规模化、效益型、无污染的生态养殖理念。
“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的养鸡技术,按传统的放养方式,适度规模地饲养土鸡,就要实现土鸡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预防程序化,实施无公害饲养,提高产品质量和风味,才能实现效益和发展双赢”,实践队员田承鹏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