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一款产品或者项目,以鲍哲南教授提到的“设计思维”思考模型,分析该产品或者项目在整个设计研发、规划管理过程中是否有可改进之处。
鲍哲南教授提倡,人们在达成自己的目标时,应该尽量用“设计思维”的方式做其上市前的规划与实践。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由五个步骤组成,可以灵活用于不同的项目和人。虽然依据项目差异以及执行深度,每个人用设计思维进行项目管理的结果都不一样,但设计思维帮助你保证正确的产品思路与高标准的项目品质。
设计思维提倡建立一个长期目标,分步骤制定小目标,逐一解决最后达成目标。整个过程包括5个步骤:
1、移情(Empathize):把自己当成客户,探索客户最本质的需求。不仅需要观察用户行为,而且要知道行为的目的、行为的连带反应等,以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
2、定义(Define):用一句精简的话来告诉别人你的团队或者项目的目的与价值观。下定义的过程需要考虑清楚众多因素,比如客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已有的假设、有什么相关联的不可控因素、短期目标和长远影响是什么、我们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等等。
3、设想(Ideate):可以理解为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去设想场景以及解决方案。
4、原型(Prototype):用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来做出项目原型或者构建出其商业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在做原型的过程应当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瓶颈,并给出解决方案。
5、测试(Test):测试原型。当原型为其他难以视觉化的产品或者项目时,可以让更多人体验该产品,并给出反馈。
请选择一款产品或者项目,以鲍哲南教授提到的“设计思维”思考模型,分析该产品或者项目在整个设计研发、规划管理过程中是否有可改进之处。
请用鲍哲南教授提出的设计思维,分析你身边的一个产品或者项目的设计研发、规划管理周期,并讨论是否可改进之处。
举例产品:小米手环1代, 可参考混沌大学 2017年5月13日刘德老师的课程
时空背景: 2012年做米2的时候, 当时小米就想做小米手表, 评估了之后觉得不行, 就解散掉这个小组; 到了13年他们觉得智能手环的爆发期要来了, 美国已经为智能手环教育市场十年,但当时手环的成本太高了, 用户尝试门槛太高, 所以他们认为可以进军这个市场了, 于是找了小米生态链的华米科技这个团队去做
1、移情(Empathize):目标用户群:手机用户, 客户使用痛点:1. 价格高 2. 待机时间太短 3.没黏性; 2,3点要结合一起看, 待机时间短造成要常充电, 有时就忘了带, 用户会发现没带也无所谓(没黏性)
2、定义(Define):要做出一个大众产品的智能手环, 第一年的目标要卖出300万支手环以上, 100块钱以下
3、设想(Ideate):他们当时的想法是要降低用户尝试门槛,所以只做80%的用户的80%需求, 市面上的智能手环有80%的功能都是非常低频的, 在淘汰掉这些功能后, 最后只保留产品五个功能就剩下1. 计步, 2. 算卡路里, 3. 测睡眠, 4.提醒 5.带着手环能免密码解锁小米手机; 还有一个功能他们考虑了很久, 就是看时间的功能, 缺点是1.增加成本, 2. 耗电, 后来因为他们目标用户群都是有手机的, 所以放弃了这个功能
4、原型(Prototype)与 测试(Test):华米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作出了成品并推到市场上, 售价79元, 待机时间30天, 防水(洗澡、游泳时无须摘下), 第一年就卖了1000多万支, 成为全球出货第二大的智能手环, 小米迅速的进入市场并收割了市场红利
后来华米团队又根据用户需求改进了产品于2016年推出2代手环, 加入了OLED显示屏,触碰正面按钮即可显示时间、心率、步数、卡路里等信息,轻抬手腕即可查看显示屏数据
刘德老师还有提到为何其他大公司在11~12年敢做智能表, 因为大公司有时候是部门为了本身的利益去做了这个产品, 并不是从整个公司的战略去考量
你认为设计思维是否对自己的业务有改进之处?
其实我觉得鲍教授提的设计思维就是产品思维, 她提的五点当中,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移情跟定义, 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角度,然后挖掘出用户真正的需求, 或是潜在需求;而定义就是根据市场跟需求去设计最适合的产品
举例来说我们公司是做图像识别跟人脸识别, 透过移情我们可以发现安防, 金融, 互联网都有这个技术的需求, 但透过定义时会发现安防跟金融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成本, 以及与政府关系的维系, 这并不是适合我们初创企业, 所以我们就选择了互联网领域
后来的设想, 原型, 测试这三点其实就是在判断企业初期的移情跟定义有没有做对, 需不需要调整; 因为技术只是为了能让定义中的产品去落地, 但如果定义错误, 例如十年前你就去做人工智能产品, 在当时数据收集不容易, 云计算或硬件能力不够的情况下, 可能你这十年都做不出一个好的产品; 所以好好地运用设计思维去改进自己的产品或业务是能避掉不少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