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塔畈“一天堂,二龙山”,这不知何时出自何人之口的赞叹流传至今,我有幸称龙山为“家乡”。“龙山”只是乳名,只是外延。这里群山拱卫,似潜龙腾渊。或远或近,高低参差,蜿蜒起伏。起者昂如龙首,壁立千仞,直插云霄;伏者屈曲盘旋,颔首低眉,委蛇谦逊。千百年来,山如屏障,护佑苍生。“塔畈”才是大名,才是内涵。这里沃野成畈,良田千顷, 长育了塔畈古往今来的口腹之食。顾名遥想:丰收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艳阳之下,烟雨深处,一塔高耸,六级浮屠,临空而起,镇妖驱魔,经声佛号,启智劝民。追昔抚今,畈犹在而塔不存,以“塔”冠名,不免惴惴。今天,如果你是初来乍到,以为仍有一塔,那让你失望了,因为此塔文革遭毁,荡然无存;实地一游,认为欺世盗名,那你也错了,此塔由来已久,稍有年岁的人对塔的位置风貌都还记忆犹新。我曾听外公说那塔顶有一颗花椒树,秋风吹过,人行畈上,香气馥郁,沁人心脾。此情此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禁感慨:历史在烟尘里沉淀,时代在岁月中变迁。曾几何时,因为大山的阻隔,塔畈是闭塞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才通公路,这唯一的公路从黄柏河沿山麓蜿蜒西进,斗折蛇行,渐次攀升,爬上龙山岭后折向北去,直抵彭河而止。黄沙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可是这已经空前改变了自古以来人们徒步出行、肩挑手拎的历史,更是让塔畈人仿佛一下子卸掉沉重的担子而身心轻松了很多。那时候货车还少,客车每天仅有一班,我到现在还记得人们撵着车拼命奔跑挤车的情景。车还未停稳就有人拽着窗沿纵身从窗户钻进去,于是车厢内推搡声,谩骂声,甚至打斗声,此起彼伏好一阵子。尔后,只见装得满满的车子摇摇晃晃地启动着,冒着团团黑烟慢慢消失在马路的尽头。那些没有挤上去的人,要么翻越昆仑寨取道槎水的油坊街,要么爬过大蛇岭取道黄柏,但不管哪条路都得步行几十里山路,也还不知道能否顺利的赶上车。说起大蛇岭,在初中时就听班上一位同学说过有关它的故事。大致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在读书时养了一条小蛇,后来小蛇渐渐长大,书生也要进京赶考去。临行前书生决定放逐大蛇,叮嘱大蛇只能护人佑人不可伤人害人,可是这条蛇后来不听书生告诫,盘踞山上,专吃过往行人,成为地方一害。书生回乡时得知实情,盛怒之下,亲自斩杀了此蛇。故事听得叫人脊背发凉,可就因为好奇而偏偏久久不忘。不想这大蛇岭,后来我还真就爬过一次。那是从潜山回来到黄柏已经没车了,只好一边问路一边赶路,好在其时还有个熟伴,不然天色时近黄昏,想着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心里肯定犯怵。还记得我中考那年没有车,十几个考生和领队老师挤上一辆四轮小货车车厢,出源潭后不久就被交警拦下,辗转到达城里,人颠得半死不活。往事历历在目,情形不堪回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塔畈的交通大为改观,四方八面的路畅通无阻。东面与官庄主路贯通,还有一条经新安村连通至黄柏;北面与岳西魏岭相通,过石关直达岳西县城,也可以到霍山、舒城方向;西边经丁山水库景区与逆水相连,直通岳西;尤其是南面高标准的“两昆路”改道贯通后,不但缩短了行程,更是大大改善了出行的质量,这条路有望在岳武东延线通车后成为一条主干道。如今,登高而望,塔畈境内大大小小的公路,经纬交织,纵横相连,四通八达,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了。要想富先修路,畅通的公路就像五线谱,跳跃着塔畈人追求发展的美妙音符。电瓶车、摩托车、各式轿车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不知不觉中,山村的脚步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也快了不少,人们思想观念也似乎在瞬息万变的碰撞着,一日千里的发展着。更重要的是,现在无论阴雨黄昏,还是夜半清晨,坐在车里赶路时不管想起什么惊悚的故事,也再没有什么可恐慌害怕的了。我想:便捷的交通改变了人们因恐惧而停下脚步的迷信和因因愚昧而畏葸不前的心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出行的方便,让人们变得更加有说走就走的果敢和出门闯荡的勇气,过去那些不敢想不去想的事,现在都仿佛触手可及或者指日可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辈辈塔畈人也为追求家乡富足和自身幸福而不懈拼搏着。如果你想知道更详尽的关于那座“大圣塔”的身世传说,你可以探访当地一些知名老者,他们定会欣然讲述。如果你想知道塔畈的红色历史,你可以去新安村余法成烈士墓前凭吊那一段艰苦而残酷的斗争往事,也可以去西河汪家大屋去探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一个枪械所的遗址,去重温那一段荡气回肠的往事。如果你想看看塔畈的风景名胜,你可以邀上三五好友驱车前往板仓,一睹那里璞玉浑金般的青山碧水,在香果树瀑布前留影,到东仓绝壁上偃仰啸歌;也可以去白崖寨脚下的凌家新屋去玩赏蒲妞的清幽灵透,品评高山绿茶的香韵绵长,饱尝农家小菜的地道醇美;还可以直接沿着桃山水库后面的沧桑古道拾级而上,途经滴水岩到双峰山上去触摸残存的石头城墙,去遐想历史的风云际会,去仰望云天的白衣苍狗,去俯视塔畈的旧貌新颜。
如今,塔畈把“生态茶乡,幸福塔畈”作为新时代追赶跨越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和跟进,从蚕桑到瓜蒌再到茶叶,塔畈人算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已故的王光美先生曾为塔畈“幸福茶场”欣然题字,更是寄托了党对塔畈人民脱贫和发展的关怀。一批批有识之士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一茬茬有为青年着眼当下,放眼未来。他们立足实际找出路,抓住机遇谋发展。当下,塔畈正同千千万万个山村乡镇一样在脱胎换骨的变化着,成长着。不知从何时起,塔畈的村庄陡然变得靓丽起来了,无论畈上还是山间,各式各样的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白墙灰瓦,丽日晴天,点染掩映。家家户户室内的装修与城里人家的布局也毫无二致,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当你一头扎进这片天地,你就发现这里的路,通了宽了硬了;房,高了亮了美了;树,多了密了绿了;山,青了秀了深了;水,清了净了甜了;人,也活络了精神了文明了。“走,回塔畈看看去!”这是多少游子在心底发出的声音。一年旋即又走到了岁末,趁着父母健在,趁着身体硬朗,趁着情怀依旧,回家乡走走是一件极幸福的事啊,不为别的,只因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