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不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关于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在司马光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其中有一位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一个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小伙伴听到声音后,吓得纷纷跑回家找大人求救。司马光拾起了一块大石头,打破了水缸让水流了出来,这位小伙伴得救了。
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解决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容易会被眼前的障碍所蒙蔽,感到无从下手,却总有人能跳出常规的方法漂亮的解决它。
为什么别人处理问题起来得心应手,成长快人一步;而我们却不断在问题当中循环,经常被各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一直原地打转呢?
《拆解问题的技术》作者赵胤丞是知名企业顾问和思维导图讲师,他在开展企业培训的时候,就有学员问到什么是最快的学习方式,和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作者针对以上的问题,开始了深入的探索,发现不同的方法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背后的思维模式都很接近,关键不在于问题的解决,而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拆解”思维。只有彻底把问题拆解了,知道问题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真正学到经验,不会再犯同类问题的错误。
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话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问什么,
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爱恩斯坦
一、拆解问题之前,先拆解自己
有一只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之前,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做事情和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知道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却一直原地踏步。
二、找到现实和目标之间的落差
我们从早上醒来,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中午吃什么,领导交代的工作怎么完成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解决。目前现状和你的期待有落差的地方,可能是人生目标与现状的落差,也可能是你预期的工作成果与现实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星期天放假去哪里玩,这时候我们可以想想出去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释放压力,还是为了和朋友一起。如果是为了释放压力,“轻松惬意”的期待和“压力”的现状之间出现了落差;如果是为了和朋友在一起,“需要陪伴”的期待和“孤独一人”的现状之间出现了落差。
三、分析落差的原因
找到了现实和目标之间的落差,接下来就可以分析出现落差的原因,我们可以利用第一性原理来进行分析,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把事物拆解到用最基本的元素呈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方式。
比如前面说的“星期天放假去哪里玩”的问题,表面的问题是不知道去哪里比较好玩,但玩的背后其实是为了要释放压力,要释放的压力是来自于工作还是家庭呢?如果是工作压力的话,那工作压力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领导的要求苛刻?还是自己的工作能力跟不上?
只有通过表面去深入挖掘出问题的原因,抓住问题的核心本质,直接从根源上想办法,才能真正地把问题解决,否则就容易错过机会,浪费时间。如果我们只关注浮于表面上的问题,就算让我们找到了刺激又好玩的项目,当时玩得很嗨,工作压力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四、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第一性原理拆解出问题的本质后,我们还需要拆解所有“不可变”和“可变”的元素。“可变”的元素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入口,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把“可变”元素当成了“不可变”元素,阻碍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还是拿前面“星期天放假去哪里玩”的问题,来举例子说明,假如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找出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是因为销售业绩不达标。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继续,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拆解出所有“可变”和“不可变”的因素。
网络销售中那些“不变”的因素:
1、用户群体:在网络营销方案制定初期就需要做用户分析,划分目标人群,这样营销才会有的放矢。
2、产品核心内容:内容围绕的核心本质是不会变的,比如产品功能、特性、优势等。
3、营销初衷:卖产品和服务只是追求的短期效益,从用户需求出发才能满足用户当下和未来的需求。
网络营销的“可变”因素:
网络营销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事件营销、口碑营销、新闻营销、视频营销、新媒体营销等。
我们通过改变营销方式,找出可以突破的不同方法,试错和不断调整营销方式。厘清了可变和不可变得元素,许多问题就不会一团麻了,不会在不可变的地方硬要解决,也不会在可变的地方不知道变通。
在我们这个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时代,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规律可循,就算过去有相关的经验,时代不一样了,看似一样的问题也可能有不一样的起因、变因和结果。
只有通过拆解,我们才能更清楚的掌握事物的本质,更从容地去面对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并获得我们可以控制、改变与执行的解决方法。在《拆解问题的技术》本书中,作者还给出了拆解职场新任务、时间不够用、职业选择、简报企化、学习缓慢又无效、找不到人生目标等难题的30张思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