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解决情绪大脑》的内容,站在蔡叔的肩膀上,我这里稍微分项一下个人的延展思考,讨论如何进一步解决情绪大脑。
一、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是这一步的最高追求。可是养成习惯并不容易,所以私塾才会有优秀笔记展示、有各类排名和各类奖励,我的切身体会就是如果私塾现在取消优秀笔记功能系统,我可能就无法坚持每天一记了。要培养习惯,我认为至少有几个要素:一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源于兴趣的激励力量是巨大的。二是利益,这里不单指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也算在内,比如我每天记笔记、每天投稿以获得认可就是精神利益。三是规则,习惯是具有一定规则的行为,比如有人有睡午觉的习惯,那么“中午+睡觉”就是规则;再比如我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规则就是“每天+记笔记+投稿”,没有规则,称不上习惯。四是惩罚,不遵守习惯就要带来惩罚,而这些惩罚更多是心理上的,比如负罪感;当然,有的人为了促进习惯的养成也会设置物质惩罚,比如养成不抽烟(即戒烟)的习惯过程中,如果违反规则抽烟,身边的人就可以对他罚款等等。
习惯养成了,就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具有较强的惯性,所以改变成本较高,如果这个习惯是好习惯,就会产生持续的兴趣或利益的激励,再加上惩罚的鞭策,这个习惯终究会成自然。
二、双手互搏。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术,也就是在脑海里同时进行攻与守对垒,通过双手来反射行为。当时看到这集电视剧的时候并不觉得双手互搏术有多厉害,毕竟跟什么九阳神功、九阴真经比起来一点都不华丽大气,但是现在想起来,双手互博却是我们最需要的,它意味着在脑海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这其实就是我们解决情绪大脑的重要途径。第二个联想到的就是今天学习内容“理性的力量”中的那个思维实验,实际上这个实验还有进一步的剧情:有一个学生,他先试了“4”,教授说:“不符合规则。”“7呢?”“符合规则。”这位学生又用各种数字试了一阵儿,“–24”、“9”、“–43”……他并没有满足于教授说“符合规则”,反而是希望教授说“不符合规则”,他显然有个想法,并试图证明它不对。直到再也找不到反例了,他才说道:“规则是:下一个数字必须大于前一个。这位学生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他人只想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而他试图证明自己的理论是错的,这就是双手互搏的真正含义——我们要常常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试图证明自己错了。这样做有两个结果,一是我们仍然正确,但我们知道自己的正确是建立在怎样规则和条件上的正确;二是我们确实错误,但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儿。
科学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可证伪”,我斗胆尝试引申一下,正确的思维也具有可证伪的性质,因为正确的思维总是在特定规则和条件下正确,不存在任何条件下都正确的思维。我们学习双手互搏的目的,就是要能够识别特定的规则和条件,并且正确地判定思维此时是否正确。
三、摄取更多的知识。最悲惨的情况无非是蔡叔所说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没懂”,要让自己懂,就得知道得多,就得摄取更多的知识。在摄取更多的知识这一层面,站在我们以提高认知为目的的立场,个人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知识学习在广不在精,人类现在知识大厦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单个个体能够承受的程度,因此我们常常见到越是高精尖的知识,研究领域的划分越是细密。那么就我们常人来说,学习该领域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的成果就行了,没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知识的各个层面都精通,实际上我们既不需要,也做不到。比如你学驾驶,就没有必要学习汽车的组装与维修;再比如你读一本书,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读完,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部分就行,其实这一点跟蚂蚁私塾创办的初衷是一致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他的知识就不重要,关键是你得能判断哪些才是你需要的知识,这个判断基于你的立场、动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就读书的例子而言,私塾就帮我们做了这个判断。二是知识学习要有所关联,如果我们能先找准学习的主题,并主动去摄取与主题强相关的多种角度的知识,会更有成效。比如学习思维陷阱方面的知识时,如果能顺带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思维陷阱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再如我们解读春运黄牛的现象,如果能结合社会学中关于春节对中国人的影响以及经济学中关于需求与供给的知识,解读的效果会更准确,也更有说服力。
这里分项一下我学习知识的个人经验。我个人将知识分为三类:CMG。C即Career,是跟我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比如创业类、企业管理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对于C类知识,我一般会系统地学习其应用场景与功能。M即Methods,即方法论方面的知识,我主要将一些普适性方法论知识放入此类,比如蚂蚁私塾、经济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经常可以用来对C类知识进行补充应用。最后一类是G即General,就是综合性知识,我将非C、非M类的知识都归入这一类,对这类知识我很难判断其具体应用场景,因此主要是作为补充学习的内容。
在每日的学习中,我简单地设计了学习规则,即在规定的学习时间下,CMG的学习占比是3:2:1,比如今天计划学两个小时,那么C类知识就必须学60分钟,M类知识必须学40分钟,G类知识必须学20分钟。当然,这只是一个拍脑袋决定的比例,有效性尚在实践当中,实际上我经常会调整CM两类的比例,因为有时私塾的学习会让我更有兴趣。这样的划分我认为有几个好处:一是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不至于总是学习单一的内容而感到无聊,实际上单一的内容学习也不利于长期坚持;二是学习的计划性会更强,更容易衡量和考核,完成任务能带给我满足感,并能支持我第二天继续坚持。三是形成了“规则”,容易培养成习惯。
纯属分享,不喜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