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分为4个层次:基础阅读或初级阅读;检视阅读或略读、预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后一层次会涵盖前一层次。下面分别阐述各层次阅读要完成的任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或叫初级阅读。
这个阶段是学习阅读的阶段,从出生贯穿青少年时期,进而为终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准备阶段:从出生到6,7岁。身体方面的准备,良好的视力与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起码的认字能力;语言上的准备,口齿清晰,能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
阅读准备的总体是否成熟,要由测验来评定,或由经验丰富、眼光敏锐、懂得判断小学生是否可以开始学习阅读的老师来评估。切记: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就教他阅读,他以后的学校教育甚至成人阶段都会受到影响,不要拔苗助长。
(二):简单读物阶段:阅读的开始是一些看图识字,这个时期要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词句的含义、字句的发音等。
(三):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能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示”不熟悉的字眼。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学会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阅读法,想科学、社会学、语言艺术等。他们会初步发现阅读的乐趣,可以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扩大视野”而阅读。
(四):成熟阶段: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这是一个青少年应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阅读经验。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或预读、略读。这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是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检视阅读包含什么呢?怎样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检视阅读有两种
检视阅读一:当你拿到一本书,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一,你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值得阅读?其二,你想挖掘这本书所有的东西,但时间有限,此时你需要的就是略读。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仔细阅读,当你浏览过后,即使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你的时间没有浪费。
如何做好检视阅读呢?建议如下: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看序。此时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脑海中会自动为其归类。
(2)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你会知道作者要做什么。
(3) 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以此辨认作者要讨论的话题。
(4)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作者会尽可能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当然也有瞎吹牛的,但你会分辨出来。总会助于你对这本书的了解。
完成了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你有足够的理由决定更仔细地读者本书还是放在一边。
(5)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或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几页,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尤其注意不要忽视后记,这是作者重新整理时又新又重要的观点。
这样你就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二:我们通常对一本难读的书抱有高度的期待,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看不懂。这时你需要找对阅读方向:那就是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集中精神在能看懂的部分,从头到尾将全书读完,如果有必要,可以读第二遍。如果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被难点打倒要好得多。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读到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但这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
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尤其在主题阅读的时候用处最大。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特别适合于论说性书籍。有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在分析阅读前,将书籍粗略地分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论说类作品又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性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就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区别。
(2):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强调一本书的整体性。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
(3):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强调一本书的复杂性。一本好书就像一栋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各个部分又都有独立性。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或多个答案。身为读者,你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完成这一步,作者的知识才能传递到读者一方。这需要找出关键词,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
(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有些作者会给你提供帮助,他们会在这些字句下化线,或用不同印刷字体凸显出来。阅读一部分的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
(7):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你一定要记得: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如果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先看到理由,就找找这些理论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8):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时你与作者有了共识,抓到了他的主旨与论述,进而你会找出作者的解答。确认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未解决。在为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分析阅读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除非你很满意自己完成的阅读工作,确定自己了解了作者主旨,你才有批评的权利。
(10):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事实上,你赢得争辩可能真的会在世上名噪一时,当长久来说,诚实才是最好的策略。
(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我们阅读的书籍,通常作者的水平应该在我们之上,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毕竟科技的进步会推翻原先已知的理论或观点,或者还有知识派别之争。但时刻记得:必须在为自己的不同意见找到理论基础时,与作者讨论这样的议题才有意义,也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是书在服务你,而不是你服务书。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的一种阅读方法。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阅读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第二阶段:阅读阶段。主题阅读分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的章节。用检视阅读阅读书单上的书籍,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你现在面对的是许多不同的作者,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用相同的字眼,或相同的共识。这时你要立起共识,带引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
(3):理清问题。在这里,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
(4):界定议题.将不同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如果各个作者没有某个议题,你需要针对把作者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如何阅读一本书》并没有到这里结束,除了对工具书的使用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之外,还有各个不同体裁作品略有差异的阅读方式,诗歌要朗读,才能体会语言的韵律美。一直以为读书就是要接受作者的观点,似乎对印刷品有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而分析阅读让我知道: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认知,要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读完主题阅读,我就知道一些牛人如何写书的了,他们很好地践行了主题阅读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