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导演和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在这个春节热映。截止正月初七,票房已突破30亿,贾玲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豆瓣给出了8.3的高分,超过百分之九十二的喜剧片。
其实电影和写作在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部片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写作思考。
01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贾玲2011年小品《你好!李焕英》的翻版。我重温了小品,同样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感觉就是一部超赞的微电影,贾玲若果没有把它变成一部大片,就是遗憾。
无论是小品版还是电影版,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19岁的女孩,在意外失去母亲后,无数个日日夜夜对母亲的思念,凝聚在作品中。贾玲说,她不是为了当导演而拍电影的,而是为了拍这部片子,当导演的。
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字,当作品成为了你自我表达的一种愿望,你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有表达的愿望,是你最初提笔的动力。很多小孩不想写作,是他没有获得这种动力,或者说动力不够。作为老师或者父母,第一做法就是为孩子们寻找这份动力,并不断地维持动力。
02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区别于其他一些电影的是真诚。我其实也是奔着这份“真诚”走进电影院的。没有宏大的主题,思念母亲,简单明了。没有高大上的角色,主角就是“我”妈妈,一个普通的女性。简单质朴地表达着一个女儿最朴素的心愿。朴素真实的东西,是最动人的。
写文章也如此,无论你的语言多么生动,无论你的立意多么高深,没有真情实感,终是触动不了读者的。想起了去年期末阅卷时的一个情景。这个年级的作文要求写——我想对你说。半命题作文。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真情实感的自我表达。当时读到好几篇作文,语言很是华丽,开篇就是一连串排比句,结尾也知道回应开头深化主题,但读来读去,文中所叙故事,就是不能触动你的心,总觉得故事很假。这样的作文怎么评分呢?老师们各执己见,有人说语言那么好,该满分,有人说,很明显就是背下来的作文,不该给高分。
现在回到这部电影,贾玲的这部片子,从技术层面来说,应该很是平常,但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哪怕是运用了电影惯常表现手法“穿越”,也不会影响评分,那是因为,穿越里的愿景,是普通人共同的心愿。谁不想自己的父母重新年轻一回啊!它戳中了普通人心中最软的部分。所以,好的文章也一样,真切最可贵。唯有此,才能触动人心,带给人思考。
03
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觉得那么近,仿佛在讲述我们的故事。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身边那些重要的人,都将离我们远去,我们该怎样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有人看完电影就给远方的妈妈打电话,也有人说,其实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部大片啊!贾玲的这部电影之所以赢得那么高的票房,就在于,他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表达的真情就是我们普通人隐藏在心中的情感。
写文章也是写生活,写生活中那些平凡小事,写生活中那些凡夫俗子。汪曾祺笔下的草木凡花,老舍笔下老北京人的柴米油盐,都来自于平常生活。多立足于平凡人的视角,热爱生活,感知并珍惜生活,你就会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
04
电影最后一部分,年轻的李焕英原来明了“表妹”就是女儿,明白女儿是来让她高兴的。她却不说,只是默默配合女儿完成每一个愿望。
这个环节太令人意外,让整个片子在故事情节上更跌宕起伏。伴随着情节变化,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得起起伏伏,时而哄堂大笑,时而低声啜泣。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也如此,故事情节需一波三折,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细化了都是有波折的,表面没有波折,内心都会有波折点的。能够如贾玲的这部片子一样,让情绪的波折与故事的波折交错,当然就更棒了。
这部电影,应该是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看过,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写作密码,开学引导孩子们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