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是我们日常里常用甚至是必备的交流方式,无论是与身边的人或是初次与陌生人产生连接时。所以其实,让闲聊变得有意义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虽然偶尔我们都一致认为闲聊只不过是打发时间和避免尴尬的场合罢了,但许多伟大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最开始都是源于讨论天气开始建立的。反观我们的过去是不是从学生时期以后就发现更难交到知心好友,或是更难的去与新交的人保持长期性的商务以外的来往?不是不能是更难。过去少年时我们的交流方式纯粹为开心而开行,同时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畅所欲言来建立相互之间的情感连接,也就是在闲聊之中找到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都投合。会闲聊的人也有趣,比如踏足社会以后,那些更懂得闲聊的人会在职场上与人更好的融洽,人际关系相对丰富,也更能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这就说明:
闲聊不仅能帮助你和别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也是一项能使你在职业生涯中受益无穷的重要技能。
在罗辑思维上看到“闲聊如何提升自我”的清单,恰巧这两天自己的手头工作上也发现,服务好项目本身之余,工作对接时初次见面,增加一些闲聊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再进入工作时已是轻松。我个人属于内向、腼腆型人格,在社交场合话不多,特别不善于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再加之过去的固有概念认为闲聊更浪费时间,所以我基本不太会闲聊。但作为在社交场合上极为没有存在感的人来说,他都理想成为自己眼中畅所欲言的有趣之人。所以,无论什么场合,与什么样的人接触,这种在人与人之间能建立某种契合关系的过渡手段——闲聊,更能让我们爆发更多有趣的思想碰撞。那么,我想,这就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
闲聊不是瞎聊
实际上,闲聊是一种沟通方式,并不指是瞎聊。它更多的功能是为了打破沉默、消除尴尬创造进入正式话题的机会。沟通中,谈话不能都追求有意义,有时候,无意义的谈话,其实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喜好和个性,更容易拉进彼此的亲近感。而且,通常我们与人沟通,一开始就进入正题的概率很小。
闲聊就是闲聊,它不需要结论
闲聊,本身就是非正式、不带成果性的交流形式。比如交换见闻、巩固关系、进入正式交流前的避免尴尬和舒缓气氛等就是一种闲聊。很多人对闲聊会有误解,就是谈话中不断论证自己的观点不放,非要得出个结论。在闲聊中,是完全没必要的,闲聊就是闲聊,就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不需要也没必要一定得到什么结论,更加不要追着人家的话题不放,非要谈个究竟。
闲聊中多问更能引起谈话的欲望
对对方的观点表示好奇,是促使对方谈话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闲聊时最讨人喜欢的方式是,不断的发问挑起新话题和提供能论证对方观点的新例证,同时带着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去对一个观点提出新材料。这样的方式交流,不至于很快的把一个话题聊死。甚至可能使得对方在多年以后,对你闲聊中提出的好奇感到感激。
所以,当我们感觉越长大越发觉有共鸣的人越少时,不妨从自己的身边或是抓住一切的机会,用关心他人的视角去谈话,与之建立连接。偶尔放下手机让闲聊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把它当做是一种技能,因为它不应该仅仅是随机触发的,还需要刻意营造。就像一个不算太熟悉的人,要了解他,通过具备关怀和友好的闲聊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闲聊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所以,选择闲聊的对象也需要刻意对待,以免瞎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