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智商、情商和财富才是人与人之间差距所在,不过别急,请听我讲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迈克尔·乔丹,他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但是,也许你不知道,乔丹在高中时,曾因为身高不够被校队淘汰,包括后来两家NBA球队也没有签下他。我们不由得怀疑,当初的教练居然淘汰了乔丹,是不是太蠢了?
可惜,教练忽视了乔丹的成长潜力。而乔丹却通过不断练习防守动作、控球能力和投篮,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才成为了一个超级球星。乔丹显然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但他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一个。
所以,你看,即使旁人觉得你天赋不足,不适合做某一件事,但若你相信只要持续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小小的念头,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终身成长》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不同的思维模型,是怎样造成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甚至截然不同的人生的。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一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知名心理学家。卡罗尔曾花费十几年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最后,卡罗尔发现这些人能够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天赋,而是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模式。于是,卡罗尔便把她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终身成长》。
好,接下来我们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第二部分是我们为什么要拥有成长型思维?最后一部分是如何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刚刚我们说的淘汰了乔丹的教练,他更看重身高和天赋的因素,所以很显然他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而乔丹并没有接受自我限定,而是努力发展,弥补自身的不足,所以乔丹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那么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终身成长》对这两种思维模型下了一个定义。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普遍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什么事他们做不好,那一定是天赋的问题而不是努力不够的原因。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呢,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他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上比不过别人,但仍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精力来获得改变和成长。
还记得吗?我们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崇拜那些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人。同时,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夸我们努力,我们更希望别人夸我们聪明。这其实也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努力”变成了一个不那么好听的词,“努力”反而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因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眼中,努力是有缺陷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并不认为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等于能力低下。就像乔丹,大家都说他是个篮球天才,但乔丹却说自己不是天才,不过是最努力的球员罢了。
2、为什么我们要拥有成长型思维?
好,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人之间的区别,现在我们来谈谈,拥有了成长型思维,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好处。
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像是系统的底层代码,而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他们在学习成长、自我评价甚至是亲密关系方面的想法和行为,都有着天壤之别。
先说学习成长。固定型思维的人,只对他们一开始就做得很好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兴趣就会骤减,并很难坚持下来;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呢?越有挑战他们就越来劲。
事实上,很多名人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天生就擅长那些事情。比如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也是与同事讨论了上千次,废弃数篇草稿,经历了半生才完成的。
再比如音乐家莫扎特,他的作品也是经历了十多年酝酿的。莫扎特早期的作品,也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来的。
所以你看,这些伟人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是伟人,而是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才成为伟人的。
再说自我评价方面。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倾向于用过去的成绩来判断一个人的水平,于是有些老师会放弃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并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认为考试成绩只能告诉我们当下的位置,它并不能决定我们未来会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上。
《终身成长》里面提到一个真实的案例:洛杉矶有一个叫加菲尔德的高中,这个高中是公认的全洛杉矶最差的高中,连老师都放弃了那些学生,但是一个老师例外。这个老师叫杰米·艾斯卡兰特,他决定去教这些令人头疼的学生。杰米凭借他的成长型思维,问自己“我应该怎样教他们?”而不是“我能不能教他们”,最后在杰米的教导下,他班上的学生在全国数学考试中遥遥领先。这一事例后来还被拍成了一部叫《为人师表》的电影。
也许你会很吃惊,思维模式竟然还会影响亲密关系?是的,当固定型思维的人遇上失恋,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否认: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不值得被爱?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即使他们在一段感情中受了伤,他们也会在这段感情中得到成长,也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
所以你看,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的世界无疑比固定型思维的人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3、如何改变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听到这儿,有朋友就要问了:“我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啊,我该怎么改变呢?”别急,这就说到我们的第三部分内容了。
其实,《终身成长》指出,我们并不是完全的固定型思维或是成长型思维,我们绝大多数时候是两者的混合体,只不过偏好不同,而成长型思维,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培养的。
《终身成长》中就提到了改变的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
首先,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的那一部分,并接受它在出现时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接着,我们要观察到底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比如,你在自己很自豪的领域上,遇到比你更优秀的人,你会不会对自己说:算了吧,我永远也成为不了那样的人。又或者说,当你遇到一个非常有挑战性,但是又千载难逢的机会时,你又会不会跟自己说:我不行。
在这一步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激发我们固定型思维人格。
接下来,第三步里我们要给这个固定型思维人格起一个名字。什么名字都可以,可以是某一部小说中有类似性格的人物的名字,这样每次当这个固定型思维人格出现的时候,你便可以喊这个名字,与自己进行对话沟通,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最后一步,就是教育。当你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了解它会给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后,你就可以对它进行教育。
比如,当你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而固定型思维人格出来阻止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自己为什么需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自己上路。你也可以试着和这个人格进行对话:嗨兄弟!我知道我可能会失败,但我愿意试一试,你这次能不能站在我这边?
这样下来,你就越来越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克服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介绍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接着我们又从学习成长、自我评价和亲密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成长型思维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最后,我们介绍了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
以上就是《终身成长》的主要内容了。 成长的本质,就是相信积累的效应,也希望我们在合眼之前,能够毫无遗憾地对自己说:“我这一生,已经挖掘了我的全部潜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