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与富爸爸系列》,在理财类书籍当中算是佼佼者,豆瓣评分也比较高,作者作为一名商人将自己的认识与思维写进了这本书里。
本书定义了现金流象限的具体内容,集中描述了右侧象限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一、简单了解下这本书所讲的富人思维。
富人不为金钱而工作,而是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致富的秘密就是想方设法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
真正的财富是自由,是有时间做你想做的事。
二、书中关于收入的介绍和分类
工作收入,来自劳动工作,固定稳定的收入。
被动收入、投资组合收入,这两种收入都是让金钱工作,有效的将金钱变为资产而产生现金流。
临时收入,是一种要出现在某种场合、时间、地点才能得到的收入,以时间和劳动换取金钱。
永久收入,是一种被动收入,投资收益,生意利润的收入,比方说一些大老板他们需要规定的工作时间吗?他们是构造这个企业系统的人,他们只需要维持这个系统,哪怕他一年都不出现在公司里都有钱挣。
三、现金流四象限经典理论。
第一象限,雇员,为别人做事的人;
第二象限,生意拥有者,企业家,拥有一个企业系统和人员调配权的人;
第三象限,投资者,投资于一个系统的人;
第四象限,自雇人士,小生意人,为自己做事的人,做自己的老板的人。
自由职业者需要把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转变为一个企业系统,一个企业系统包括财务系统和人员风险,那么他就能成为一个企业主。有几十亿人都能做出比麦当劳汉堡包更好吃的汉堡,但只有麦当劳拥有能够提供几十亿人吃的汉堡企业系统。
企业主利用杠杆原理,通过雇员,杠杆他的时间和才华。从每一位雇员身上抽取一定的比例收入。学会利用杠杆完成任务,时间缩短了,工作量减少,花更少的时间、劳力来赚更多的钱。
现金流四象限也代表了各种模式。e象限代表为系统工作,s象限代表自成一个系统,b象限代表创造和拥有或控制系统,I象限代表投资与系统。
四、消费者创造债务,生产者创造财富。
商家的三个通道,三个通道给三类人。
1、那些仅想用零售价买东西的人。
2、更喜欢用批发价买东西的会员们。
3、愿意向其他人推广这个生意获得比例提成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生产消费商。
生产消费商自己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利益的人,更聪明的、不是更便宜的购物,从而创造财富,生产消费商在花钱的同时赚钱。
成为生产消费商的四个步骤。
1,找到一个系统,一个现成的系统。
2、和生产者合作,建立一家商店。
3、在你自己的店里购物。
4、介绍其他人到你的商店购物。
生产消费商是既拥有奶酪,又能享受奶酪美味的人,他们只从特定的商店里买东西和推荐人来买东西,因为他们在花钱的时候还要赚钱。
五、资产与负债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分析他人的和自己的,谁欠谁的债。从银行中贷款,你的资产负债表与银行的相反。贷款是你的负债,银行的资产。储蓄是你的资产,银行的负债。
收支平衡表。了解自己的收入支出状况,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并改善自己的生活。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资产是能够带来收入的,负债是给你带来支出的。
负债是一种变相的支出,没有带来收益,穷人的现金流只有收入加支出,没有带来增益的资产。
穷人收入等于支出,富人收入等于支出加资产。
六、风险与投资
谁承担的风险?花钱购买股票,还承担的财务风险。付钱给医院,医院承担了你的健康风险。
一旦一个人有了经验和良好的声誉,他就能花越来越少的钱去做越来越大的投资。
投资有很多种方式,教育投资,家庭投资等等都是投资。你的投资组合也要符合8020法则。即20%的投资选择产生了80%的投资利益。
投资是资本和知识的积累,但获得这种知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缺少资本和知识,无异于在财务上自杀。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这是一本为以后的退休生活进行计划和投资的书,书中有详细的计算数据。这样的计算有没有漏洞?我数学不好,只能将信将疑的去看。
看了这本书,但过了很久才想来写一些东西,大致的核心是讲“复利的威力,时间就是金钱,越早规划越好”。
金钱的最大敌人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金钱的购买力下降。按照70法则逆算一下,每十年大概金钱的购买力只有原来的一半。如果你的资产年化利率在10%左右也算是相当厉害的了。
了解基金投资的原则。挑选优良基金,分散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附属原则,找到符合自己的投资取向和听取专家意见。
基金投资根据对象也分很多类,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当然,个人比较推荐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复制指数,这只基金就投资哪些股票,投资比例也是由指数决定。把投资主动权交给大数据,对小白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关于保险的一些知识。了解终身保险和终身养老型保险区别。终身保险也就是人寿保险,包括残疾、疾病保险等;终身养老型保险是国家基本养老政策,到一定退休年龄可以领养老金的保险。
五道关卡,打开财富自由之门。
1、计算出退休生活费。
2、养老金的预计收入。
3、检查资产和负债情况。
4、总收入及总支出的计算。
5、提高自己的储蓄能力,储蓄的钱可以用作多种用途,投资、购房、教育、应急等多项。
三个办法,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1、提高储蓄能力,简化支出。
2、把不能产生利润且产生费用的资产处理掉。
3、提高收益率,稳健加风险的投资。
稳健加风险,一方面选择能够保证固定收益率的储蓄养老金,以及人寿保险的产品利益方面,可以选择以追求高收益率为目标的,股票型基金。
书中讲到“30多岁扩大资产规模,40岁稳健资产”。30岁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有许多未知的可能性,可以试着闯闯,冒点风险;四十岁作为家庭重要成员要逐渐稳定下来,为了家庭多考虑考虑,40岁要建立一定的物质基础。
在做自己的主业的同时,也可以做做各种各样的的副业,副业的种类可以在网上搜搜关键词,有网上销售、小卖部等。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是一本概念书。主要是一些观点类信息。这类书的主要特点是,作者会提出来一个概念,然后以这个概念为主导,
所谓不同的观念匹配不同的视野,产生不同的行动,最后导致不同的结果。整本书都在讲“富人和穷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这个概念。
一谈到穷人和富人,多少都有一点鸡汤,有点成功学的味道。在看这本书之前,也能大致猜到其中内容多少会有贬低穷人,而抬高富人的意味。
在钱这件事上,有外在的法则,也有内在的法则。外在的法则,包括商业知识,理财和投资策略者的法律,内在法则是指你的性格,思想和信念。性格是否内向、萎缩以及犹豫寡断;思想是否具有有钱人对待钱的思维方式;信念指的是信仰,是否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这本书主要也是讲内在的法则,关于你的对待钱这件事上的信念和想法。
在对待钱的态度和看法的设定上,我们多少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语言,小时候听见什么?
二、模仿,小时候看见什么?
三、一些特殊事件,小时候遭遇了哪些?
小时候的环境对个人以后的成长确实有很大的影响,父母的陋习和偏见会影响下一代得成长。
穷人喜欢扮演受害者角色,受害者大概有三个特征。
一、责怪,怪父母,怪兄弟,怪造化弄人,但从不怪自己。
二、合理化,任何一个说钱不重要的人都是没有钱的人,有些人了解钱的重要性,了解钱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但是穷人会用毫无关联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窘境是合理的。
三、抱怨,你在抱怨的时候,其实是吸引更多的烂事进入你的生活,而且负能量会传染。也会让人心生讨厌。
我相信人们会扮演受害者角色,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做能给他们带来某种好处,得到注意,讨好别人,祈求赞同。
遥想一下自己的财富蓝图。
财富蓝图,就是你想要的收入标准,你的收入也只能增长到你想要的标准。假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挣五万,结果第一年就挣了10万,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种是今年竟然挣了10万,相当于也完成了明年的任务,所以明年可以休息,一种是既然我有能力挣10万,那么第二年要更加努力去挣10万。
六个财富档案,这里主要区别有钱人和穷人的思维。
一,富人努力去创造机会,而穷人只能等天上掉馅饼,被动接受机会。
机会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后才会出现,什么都不干不可能有收获。
包括运气在内的任何有价值的事情,都是你在采取某些行动的时候才会朝你过来。
二、富人敢于冒险,把握住机会,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专注于障碍,觉得哪里都行不通,或是觉得自己不行。
你专注的事情会扩大。你专注于障碍,那么处处是障碍。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值得或者不不配,觉得自己不好,如果一株百尺高的橡树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心里,那么他顶多只能长到十尺。
穷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认为必须先掌握一切的讯息,那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不去尝试永远不可能获得能力。有两类人面对同一个机会,一类是认为自己没能力,所以不去;另一类是知道自己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才会去。
一旦有了恐惧,怀疑和忧虑,就会让这些感觉妨碍自己。当然,富人也会被这些给困住,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不舒服的状态会让人进步,让自己试着接受这一切。
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富人欣赏其他的有钱人和成功人士与积极的人交往。而穷人认为富人的钱都是来路不明,对他们嫌恶。富人都乐意宣传自己的价值观,穷人把推销和宣传看成是不好的事情。
四、富人乐于接受新思维,持续学习成长;穷人什么都是“我知道”,自以为是。
最危险的三个字就是“我知道”。
要有一个自己专精的领域。
五、富人专注于自己的净值,让钱为自己工作,根据结果拿钱;穷人专注于工作收入,为金钱工作,根据时间拿钱。
四项决定净值高低的因素,收入、存款、投资、简化。
你的钱所做的工作越多,你所需要做的工作越少。
富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被动收入,被动收入的两种来源,一、让钱帮你工作,包括理财,投资股票等。二、让事业为你工作,包括房地产、各种版税、专刊,或者成为直销经销商。
六、富人会管理他们的钱,穷人会搞丢他们的钱。
不要说等我有了很多钱的时候再去管理。
把钱按用途分大致几类,用来投资的10%。用来玩乐的10%。用来长期储蓄的30%。还有教育、需求、付出上面的一些分配。另外,拿出自己工资的5%用来投资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