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怎样从“投资热点”演变成“城市痛点”的?
最近,ofo涌现“挤兑”押金风波,用户退押金排队已达千万,有关企业负责人被“限制消费”,部分共享企业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交通运输部督促畅通“退押”渠道等新闻占据各大主流网站首页,我们不禁要问:“共享单车”这几年到底是怎么了?
盲目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的代价是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回想当年,当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初次出现在城市街头时,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带起了一波了“绿色出行”的风尚。一时之间,“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各大资本争相追逐的投资热点。经过了多轮的巨额融资,通过不断“造车、投放”,以绝对的资本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有效的PK掉了小规模的共享单车企业。然而,过剩的单车投放不仅侵占了城市街道,线下运维与单车投放数量严重不匹配,进一步导致不可回收利用的单车堆积如山,使得曾被誉为献给“世界地球日的礼物”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城市街头的“新污染源”。
“押金难退”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没落到头上,谁也不着急
早在今年3月小鸣单车进入破产程序,就出现其拖欠用户押金共计近2400万的情况。而后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就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对此有关部门也提出了押金专用账户的监管建议,部分共享单车企业也联合支付宝推出了用芝麻信用来“免押金”骑行的政策,这一举动的确带动了不少新用户的骑行热情,也抵消了很多用户对于“押金难退”的顾虑。然而,小鸣单车破产案所折射出的行业困局,似乎并没能引起同类企业的重视及警惕。
相关企业针对“退押金”问题的措施可谓“隔靴搔痒”,没落到头上,谁也不着急。也就在今年5月,ofo宣布作出调整,取消了20座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7月,摩拜单车推出的退押服务,变成了变相选择购买半年骑行卡,押金只退199。事件发展至今ofo、途歌涌现“挤兑”押金风波,这都只是共享行业困局的一个缩影,留住用户的“钱”,留不住用户的“人”;想要留住用户的“人”,又不想及时、实诚“退押金”,鱼与熊掌向来不可兼得。“退押金”问题是共享经济迈不过去的坎,企业更积极主动地直面并提前预防“退押金”所带来的运营问题。
现有共享商业模式缺点频现,不改变或寻求新增长点将深陷泥潭
现下威胁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众多,如前期投资成本大,盈利模式单一,资本回拢周期长,押金专款专用监管缺失,以及线下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任一环节迫使资金链断裂,都能引发压倒式的溃败。就目前来看,想要存活下来,改变现有共享行业的单一商业模式已迫在眉睫。
近日,各企业大咖就ofo溃败错是否在于“一票否决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据AI财经社最新消息,哈罗单车运营主体于日前对其许可经营项目进行了变更,新增软件及其嵌入式软件的设计、销售,以及电信业务两大业务范畴。可见,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反思此次“挤兑”事件所反映出的行业问题,并开始着手从行业的顶层设计上进行商业模式的改进,寻找支撑业务运营的新增长点。
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千万用户,也让世人看到了共享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然而随着行业极速发展及更迭,所出现的特有问题,也不该被敷衍。忽视这些问题将带来不可挽回的结果,希望企业与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别让共享单车成为让众人头疼的“城市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