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聊一个观点“婚姻是最好的修行”时,被问到一个犀利的问题: ”生活本来已经有太多无奈和不如意,如果婚姻还需要修行,哪里能找到自由和快乐?婚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婚姻。
天然自由和契约自由
婚姻的本质是为维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 保障家庭财产, 和保证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后代而存在的契约。卢梭“社会契约论”里提到“在社会契约关系里,每个人要放弃天然自由,从而获得契约自由”。 单身的时候,你有想去哪儿就去儿,想和谁来往就和谁来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但在婚姻里,就不得不顾及另一半的感受,不时要提醒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竭力要活出世俗标准里的完美家庭的姿态来。更不用说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孩子吃喝拉撒,功课学业,殚精竭虑,有时连拥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变成了奢望。
婚姻对现代人来说,并不是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须的。一个经济和精神独立的人即使不结婚,一样活的好好的。如果一个人骨子里不愿意受约束,人生目标只想充分实现自我,即便年轻的时候被爱情的甜蜜冲昏了头脑,或是年纪大了迫于世俗的压力,主动或被动的走入婚姻,蜜月期过后,不能随心所欲的窒息感会逐渐浮现,以至郁结苦闷。To be (in a marriag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婚姻不适合每个人,是婚还是不婚,需要对自己有客观认识,然后以独立意志做出的抉择。这个决定就如同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的生死抉择一样,是哲学上的基本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当你认识了婚姻的本质之后,仍然决定要结婚的话,就要心甘情愿的放弃单身自由。
每个人的快乐要自己负责
“两个人在一起,每个人的快乐要自己负责”。是李宗盛几年前接受采访时说的。李和林忆莲这对华语歌坛的才子佳人,爱情童话在婚姻里仅仅维持了四年。当被问到“如果每个人的快乐要自己负责的话,那还有什么去谈恋爱、结婚的必要”时,李宗盛回答:“每个人的快乐要自己负责,因为你才知道你自己怎样会快乐,所以快乐要自己找。但是:如果我有快乐的事,我愿意跟你分享,我觉得这个时代里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就是如此。在这个时代,大家都累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奢求对方带给你快乐。最终都会失望的”。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恋爱的时候,为取悦对方可以费尽心思做出很多浪漫的事情。一旦到了柴米油盐的婚姻里,双方步入一种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命运相连但地位平等。 双方相处模式更像朋友,没有人会傻到要求朋友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如果真有的话,那朋友也是做不久的。
婚姻里不是没有快乐,但是这快乐需要自己找,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会发现快乐其实不那么难。有人投身于事业,也有人沉浸于自己的爱好。不管哪种方式,目的都是充实丰富自己。拿我同事琳达来说吧,一个整天笑容满面的金发美女,她爱好网球,即使如今两娃妈,周末仍旧坚持打两个小时,还顺带把儿子培养成了安省U14的网球冠军。她在我们学校做前台工作,枯燥而且毫无成就感,在她之前的前台从没有做超过一年的, 而她已经做了6年,学生,家长和同事都很喜欢她。她家庭美满,每次提到她先生和孩子,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最近她自告奋勇的当起学校网球队的教练,下班后还要带学生比赛训练,不仅没有分文报酬,还得自掏腰包请别人上门看她独自在家的女儿,她还是乐此不彼。
回到一开始“婚姻是最好的修行”这个引起争议的论点,出处是德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女作家卡伦霍妮一本名为“婚姻心理学”书的中文译名。书中有一个观点是“婚姻状态的呈现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爱自己,和谁结婚都幸福!”。这个观点在琳达身上,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琳达是个公认的好妻子好母亲,但有时她选择下班不回家而去做自己的事情。她和我们一样工作会有烦心的事,生活中也会有不如意,一个爱自己的人,不会让这些烦恼成为自己快乐的阻碍;相反,她通过从工作和家庭暂时的抽离,首先保证自己的身心快乐,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不仅有对自由和快乐的天然渴望,也有被尊重,被理解,被欣赏,被关爱和被需要的强烈需求。而婚姻从哲学意义来看,解决了人需要一个固定的伴侣相互依偎取暖的情感需求。 两个原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通过婚姻捆绑在一起。感情是婚姻健康成长而得以稳固的养分,感情培养体现在双方有质量的相处上,形式上可以是夫妻俩饭后一起牵手散步,倾听对方的想法,关注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正如朋友之间都需要相处和经常联系来加强感情, 更不用说夫妻之间了。
杨绛在谈什么是好的婚姻的时候,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 “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婚姻中最最重要的感情,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培养和浇灌,否则原来感情再深,也会由浓转淡,冷冰冰没有温情的婚姻没有存在的意义。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双方的重心转到孩子身上,而忽视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培养。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原本只是夫妻双方的一个阶段性的共同目标,最后变成里维系婚姻的唯一纽带。所以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一旦这个纽带不复存在,婚姻也随之解体了。每年夏天高考结束之后是办理离婚手续的中年夫妇人数会出现一个峰值也不足为怪。
尽管离婚率日益攀高,但是每对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依然是怀着“择一人白首”的初衷,只是现实往往与愿望背道而驰,很多时候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难免由各种小摩擦,日积月累,滴水石穿的把原本的不甚深厚的感情消磨殆尽,也就是所谓的“相爱容易,相处难”。
婚姻里的相处
最近常看到一种说法:最理想的婚姻是双方势均力敌,共同成长。对于共同成长后半句,我很认可,可是前半句,总觉得不对劲。因为势均力敌从语境上把双方放在敌对面上了,仿佛婚姻如战场,婚姻中两性的平等是建立在你我才智相当,社会地位打成平手的前提下。个人看法,表述夫妻之间目标一致,能力匹配,并驾齐驱,这个词更合适一些,也表达出了并肩同行意思。
即使目标一致,能力相当的夫妻,同样也会面对一地鸡毛的日常琐事,以及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磨擦。傅雷在傅聪结婚时写的家书里提到有关于终生伴侣的选择“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虽然这封信写于半个多世纪前,在充满外在诱惑和人心浮躁的今天里,“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对健康婚姻关系的培养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分享一件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刚刚过去的周末是小长假,我早早的就做了出行计划,研究攻略,制定路线,预定宾馆,就餐选择,事无巨细,不一而足。之前也都和LD有商量,跟孩子们也有通报。原定计划周六一早出发,可是周四晚上,LD突然变卦,说三天在外面太辛苦了,到哪里玩不是玩,就多伦多本地找些地方玩玩就好了。 我当时蹭的一下火就上来了,一开始张罗的时候,你不发表意见,等我都哼次哼次忙乎完了,临时来一票否决,太不尊重人了。于是就吵起来了,他说“不去”, 我说“偏要去”,空气里顿时弥漫着火药味。要是刚结婚那会儿,我会宁可一个晚上不睡,也要跟他死磕到底。原本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出游的事情,最后无论成行与否,两人都不会开心。想到这里,我强压怒火,来了句“今日已晚,此事明日再议,退朝!”话音刚落,两人禁不住都乐了,不愉快也随之散去。
第二天,我们心平气和得列举去和不去的理由。LD不去的理由是周六他想带儿子去参加一个球队的选拔赛,而我认为多伦多球队那么多,错过这家也没啥。而LD认为,球队虽多,但是好球队屈指可数,要找到一支适合儿子的球队太不容易,每个机会都不容错过。LD非常坚持,我也不愿意让步。又一次陷入僵局。其实婚姻里很多时候,根本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是对同一事情看法有分歧,然后就一定要分出个谁输谁赢。最后不管谁占了上风,内里都是精疲力竭,还伤了感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总会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家的小长假计划问题后来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把三天的行程缩短成两天,周六LD带儿子参加选拔赛,周日一早出发。最后呢,一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长周末。
婚姻里的日常相处,宽容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批评,指责,抱怨,不论出个是非曲直为止不罢休,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把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了。婚姻里关系是并肩同行,遇到分歧,只要不涉及原则的问题,都没有据理力争的必要。出现磨擦,首先需要去理解对方,然后寻求对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寻求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不然的话,即便是两个善良的好人,也会把日子过成心力交瘁,两败俱伤。
后记
本文写完,朋友们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指正。婚姻虽然本质是社会契约,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缔结的,但它的美好之处在于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世异时移,随着双方取得的物质成果或获得的社会地位日益悬殊, 势必也会影响到双方在婚姻里的地位和双方的相处模式,原本的平等不复存在。还有就是对家庭所尽的责任,导致一方认为自己付出多过另一方引起的心理失衡。如何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又重新达到平衡,需要智慧,更需要宽容。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