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一个钟头,寒萱终于按捺不住了,时间紧迫,还是先溜进去再说,她悄悄绕到侧面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又托了混乱时期无人值守的福祉,她得以顺利入内。
乾清宫有数个偏殿,她傻傻分不清,又回复到之前乱闯误撞的状态。正苦于找不到皇帝所在时,突然有说话的声音从近前这座不知名的殿内传出,她躲在殿外的大柱旁驻足观瞧。
殿内,端坐着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穿绣着龙纹图案的明黄色龙袍,头戴乌纱善翼金冠,生得白皙周正,气度非凡,颇有帝王风范,她料定此人必是崇祯皇帝。大殿中央,站着三个毕恭毕敬的少年,想来必是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位皇子无疑。另有一位年纪稍长的公公在一旁陪侍。
只见崇祯起身,来到皇子们近前,俯身对他们说:“紫禁城危在旦夕,我大明气数已尽。”说话间,他已潸然泪下,三位皇子也随之哀泣垂泪。
“今日皇儿尚且贵为皇子,明日即为一介草民。日后出门在外,凡遇年长者,要称其为老翁,遇中年者,需呼叔叔伯伯……”言未尽意,崇祯已泣不成声,略微平复了心绪,才继续说道:“如能侥幸保全性命,皇儿勿忘亡国之耻,徐图复国大计。”言罢,失声痛哭。
皇子们更是声泪俱下,纷纷拥上前来,抱着他不肯撒手。一旁的王公公望着眼前情景,早已老泪纵横。
“皇儿可即刻出宫,暂居国丈周奎家中。”崇祯又将目光转至王公公,“王承恩,烦劳你护送三位皇子出宫!”
王公公忙俯首作揖道:“老奴遵旨!”
已经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止住哭声,抬头望着崇祯,义正言辞地说:“儿臣不想出宫避难,愿与父皇共守紫禁城!”
崇祯轻声劝慰道:“皇儿不可如此,你与为父共存亡是尽小孝,出宫避难、保我皇族血脉是尽大孝。留得青山在,我大明才有复兴之望!”
太子思忖言之有理,遂含泪点头应允。
崇祯不忍再看诸子,于是转过身,挥手示意他们马上离开。
望着他仍在颤抖的双肩,王承恩叩拜在地,哽咽着说:“陛下放心,老奴定当尽全力护卫皇子周全!”遂带着皇子辞别了皇帝。
寒萱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离死别,早已感动得泪眼婆娑。
王承恩一出殿门就看见躲在大柱旁的小太监,虽然看着面生,也未作它想,吩咐道:“皇上一个人在里面,你去殿内伺候吧!”
寒萱巴不得进去伺候呢,听闻此言像得了圣旨一样,马上进入殿中,立于一侧。
崇祯的背影高大威武,却似笼罩了一层浓浓的落寞与哀伤。
寒萱生怕惊扰了他,不敢发出一丁点儿动静,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候着。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终于转过身,猛然看见殿中的寒萱,他甚是意外,警觉之心顿起,喝问一声:“你是谁?谁让你进来了?”
寒萱吓得一激灵,马上回答:“我是韩轩,是王公公让我进来伺候的。”
崇祯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囔囔地说:“哦,原来是王承恩让你进来的,他总是这么尽忠尽职地替朕着想!”说罢,又看了寒萱一眼,问道:“很多太监出宫逃难去了,你为什么还不离开?”
寒萱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一句:“皇子们都离宫避难去了,陛下为何不出宫呢?”
“朕是天子,关键时刻怎能抛弃臣民,径自逃离呢?况且我大明自成祖皇帝以来就立下君王死社稷的规矩,朕岂能枉顾祖训?”说到此处,崇祯抬头挺胸,仿佛以此彰显他的决心。
“正如陛下教导太子之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得性命,才有东山再起的一天!更何况李自成的起义军并不强大,两月之内必有惨败!”她非常确信地说。四十几天后,李自成完败给满清大军,这些都是她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