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历史,从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到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先后开展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都充分凸显了群众纪律对党的事业发展、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条例》中第122条至129条也从侵害群众利益和漠视群众利益,消极地侵害群众利益2个主要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划清底线、提出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要学会换位思考,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疑作为我们日常思考问题、谋划政策、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
二是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为镜、拜群众为师”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见到事上,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听取群众对政策执行、工作实施的想法看法,把问题发现出来,把思路办法梳理出来,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是锤炼务实作风,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推动工作落实。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难以化解的“急难愁盼”问题,普遍的诱因是党员领导干部主观臆断、未能从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考虑谋划,导致一些原本可以苗头预防化解的问题不断被“拖大”“拖炸”,使更多的资源力量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带头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努力把勤思巧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作为工作准则,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四是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提升群众工作质效。作为年轻干部,要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自身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本领,锻炼自己从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以群众为中心的基础上,依规依纪依法办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处理问题,以实际行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得到群众支持和信赖,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