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写在前面
我很不幸,在人生的前二十多年里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一本书。我也很幸运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意识到原来读书是这么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事情。
这一次的作业是在30分钟内检视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篇内容,并书写感受。在读完了第一部分,自己的确很想尝试一下这个方法。今天我花了28分钟的时间检视阅读了第二篇,收获满满!
一、阅读过程
在开始阅读过程之前,我想先说说这28分钟之后自己的感觉:
我现在浑身发热,精神异常的兴奋。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不再是几百页的白纸印上油墨。这是一扇大门,一扇进入之后会看到无限风景的大门,一扇游乐园的大门,你进入之后感到无限的快乐与兴奋,同时自己的大脑不断的被丰富,拥有快乐无比的阅读体验。
我现在对这本书更清晰,也有更多的问题,也更有欲望读下去了。
至于这本书的读书过程,首先我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可以自己集中精力的安静的读完书的地方。开始静静的开始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大纲,毫无感觉
检视阅读最开始的看包装的几个步骤在之前已经做过。所以在这里直接就进入了第二篇的内容开始。我先看了目录,这一篇共有7个章节,108页的内容。要30分钟看完,肯定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但是更具体的要怎么做,自己也没有想法,所以就先“僵化”的试着做做看。不过我的“项目管理”的思维出来了,这个目标一定是进度、范围为主,质量部分,毕竟是检视阅读,能懂多少是多少吧。后来想想,这个思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关于大纲,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因为是完全空白,感受并不强烈,属于接收资讯的状态,并且没有产生任何的联想过程。隐隐的觉得这里面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貌似是从结构到内容再到评价大概是这样的。在检视阅读阶段其实也提到过自我要求的读者需要回答的问题。自己的想法仅有这么多,时间有限,自己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把内容过一遍,所以很快的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顺序看,差点陷入
因为第六章关于书的分类自己之前已经看过了,讲述的内容自己大概也有所了解,所以从第七章开始阅读。我读着读者就有一点陷入以前的读书状态,事无巨细的一点一点阅读。而且自己还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作者的内容写的实在是很精彩。
幸好,我的项目管理的思路把我抓了出来,我开始有分心,而且一下至少是三个方面:1. 原来的自己读书方式,专注的阅读,了解书里在讲什么;2. 开始有项目的概念,时间的概念,要注意资源,不能超时;3. 开始有目的的概念,我到底在干嘛,我现在读这个是为了什么。
第三阶段:跳着看,兴奋异常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自己的3个分心状态从“各自为政”开始逐渐的“协同办公”。阅读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刷新,从原来的逐字逐句的阅读到开始一行一行的阅读,发现还是太慢,开始跳读,找关键字、找书里不同的字体、标注的内容,抓住一切自己的眼睛可以抓住的东西尝试的分析。自己的时间概念越来越紧,自己也越来越兴奋。而目的的概念反而更加明确,在当下的那一秒钟自己要干嘛,在找什么,进行快速的转换。一个看完了看下一个。有很多的问题,但是问题都没有时间去解答,先在脑子里暂存,然后赶紧继续后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里,我是百分之百的投入状态,大脑逐渐的兴奋起来。那种兴奋的感觉,我总会想到音乐会,想到我听到自己特别喜欢的音乐时候自己很high的感觉。
第四阶段:翻着看,主动选择
在这个过程里,我几乎是每5分钟看一次时间。为了保证时间和范围,我让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下意识的,自己竟然进入了翻看的状态。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飞机起飞的过程,第三阶段就是飞机开始加速逐渐离地的过程,这时候自己希望抓住一切窗外的东西,想看到他们的变化。第四阶段的感觉就发现,原来地方的东西都变了,开始变小,在自己的眼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什么呢?
突然之间我意识到(正好书里也将到了这里),一段一段的文字都是手段,背后的规则,书里要传达的主旨才是最重要的。以前自己的读书方式强调的是要从头到尾不要拉下内容的读法简直是弱爆了,就算每一个字看到了又能怎样呢?于是自己开始不自觉的进行分析总结,开始归纳大段大段文字的意思。只要是自己觉得和主旨不是特别相关的知道大概讲什么,立刻跳过。自己意识到了在这个时候,细节是没有时间去顾及的。
这个时候,书里的内容,那些文字在大脑里的映射不再是一个一个的文字,仿佛一段话就变成了一句话。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开始阅读和思考了。
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发现书里的作者真是一个大好人啊,把内容的重点,需要读者关注的内容或是黑体加粗,或是斜体字整理出来了。这些文字可以用来印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是作者想说的,也可以在自己没读懂的时候直接告诉你他在说什么。
这个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和作者直接对话的过程啊,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思维上的对话!
第五阶段:没时间,随便看看
时间越来越紧,越来越紧,怎么办?在我看到辅助阅读章节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说实话,自己多少有一点累了。感觉自己的精神很久没有这样的高度集中和紧张了。看了一部分,自己觉得和主旨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核心,所以就开始利用第四阶段的方法,主动选择了一些观点、论述看了过去,提前结束了这个阅读过程。这里的问题,其实在自己心里打下了烙印,在后面再读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会知道当初没有仔细读,需要好好看看。
二、阅读感受
读书的过程和一首乐曲一样,都不应该是平铺直叙,或者一路的高潮到底。中间韵律的变化、节奏的变化都是必要的。现在说说自己读下来的几个感受最深的点:
- 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在检视阅读阶段需要先放弃细节,要抓住结构、框架和主旨,然后再发散开慢慢地理解吃透。
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因为破除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读书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没有任何的章法。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
- 不要怕遇到问题,相反,这是好事情,是动力的来源。
我现在的感觉是再次打开书,翻到那个地方,我就会想到自己之前的问题,就想解决那个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动力还真是强大。
- 枯燥的书,真的是可以越读越精神,越看越想看的。
这一章节的内容我在一年前应该是看过,应该是看睡着了。这就是毫无章法和有阅读方法之后的巨大差别。感觉自己再也不用担心看书昏昏沉沉的这个问题了。调动出自己的主动性,每一本书都能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样吸引人。
- 读书过程里给自己不断的定目标,不断的向着目标前进。目标绝对不仅仅是把书读完,这都不是一个目标。
这是一个典型的结果导向的事情。以终为始,想好了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而且这个时候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这种制约不是限制,而是我们达到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收获。我相信经过不断的训练和培养,自己阅读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内容理解
整个检视阅读的过程读下来,第二篇的内容,对我来说不再是一无所知,也不再是一样的重要。在我的眼里,仿佛就是坐在飞机上看地面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视角。有一些地方是高耸的山脉,有一些地方是平坦的丘陵,书中也有了重点,有了问题,有了自己要如何阅读的一张初步描绘的地图了。
书中的章节之间真是环环相扣。虽然自己没有办法一下梳理清楚,但是在分析阅读里,作者还是在关注“自我要求的读者“章节提到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且提出了分析阅读的一系列规则。总的来说,这个规则其实符合一个客观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检视阅读有了初步的框架的概念后,开始对书进行分析,首先是分类,这种分类是基于书中内容主旨的分类,不同的分类的书,阅读的方法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再然后是开始解构这本书,大纲到底是什么,作者给出的目录就一定是你心中理想的目录么,其实不然。在这里作者讲到了词义,其实是在提醒大家,你看到的1+1=2并不一定是作者想说的1+1=2。要想办法真正理解作者的语言和语言背后的内容。有了前面的保证,才可能看到作者真正的意图和主旨。有了主旨,其实你现在就已经坐到了作者的对面,并且真正的听懂了他的语言。下一步该你说话了,但是作者提醒我们,在说话之前想清楚要说的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是否真的在针对内容发言,还是因为内容引发了自己的情绪,发出的言论。在这个基础上,你就可以说你的观点了。
最后,作者还提到了辅助阅读,运用导读和摘要、工具书等等的内容。
我目前理解到了这个层次,相信这个理解对后面的阅读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我的反思
- 以前的阅读方法太落后
- 实践太重要了,对于书里的方法,听完老大的课程要立刻不断的可以训练,让这些EAT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