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下载了简书,每天都要求自己要写一篇文章,每篇大概千多字。于是每天下班以后,我就花上一个小时,去构思,去造句。有时候总是会写着写着就觉得词穷,还是要硬着头皮写下去,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在质量上就不过关了。可是我还是想写,总要有点什么来充盈空旷的灵魂。
我想了一下,我写文章写的不够好,大概归因于以下几点,
第一:固步自封,充电不够。
每天写的一大篇都像是记流水账,到了词穷之处更是绞尽脑汁凑字数。而这,我都觉得是因为平时学习的太少,学习等于充电,手机没电就会关机,大脑的创造力没电同样也会停止工作。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别人的成功之处借鉴经验,你才会慢慢的通往成功,做得更好。
离了学校之后,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没有空余的时间上书店,甚至也假装自己很忙,连手机上的书城,堆了好几本书在那,从来没有去翻阅过。这样,自是不会有什么新词创意在脑中闪现的,因为你所储存的阅读量已经定格了。所以,要想写的好,首先你要看的多。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总归是好的,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钱和颜都有了,你就已经无敌了。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我想,除了要坚持写,我还要坚持读。读和写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读的越多,所以写的越丰富,你想写的越活,你就得读的越广阔。
第二:没有目标,泛泛而谈
高中时写作文都靠平时积累的素材,立几个论点,靠几个素材支持各自的论点,于是一篇议论文的框架就出来了。我在简书上写了八天了,八天对于那些坚持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长辈来说,简直是写文路上的一小小步。而才八天的我,竟感觉到有一丝困难,我会想好久我今晚该写什么话题,以什么立意。
其主要原因我想大概是,我不能明确自己是如何的一个写作方向。我喜欢鸡汤文,读起来蛊惑人心,总是会让人有一种这条路再难走我都会成功的主观感受。我也喜欢青春励志的,可能是刚好在这样的一个年纪,正青春需要靠励志来给自己加油鼓劲。可是我又想写小说,靠着一些真实经历写成虚假过程,然后在文中去突出一个中心思想。
方向有很多,心只有一个。我想,当自己明确了一个写作方向,也许就不会纠结着我该如何把生活中的平凡事写成鸡汤。我得静下心来想想,我到底适合在哪个方向走的更久。
第三:眼界太小,经历太少
我发现大多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故事,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说,如果你辞掉你正拥有的工作,而准备全心宅在家里只写作的话。那样你写出来的文可能更局限,因为你没有接触到这个精彩的世界。的确,故事来源于生活。写文的素材都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太懒,还是因为自己太懒,懒得出门走走,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很简单,就连出去坐一趟公交车,都可以遇见很多美好。有恰巧纯净湛蓝的天空,有路过长江大桥就忍不住拍照的冲动,坐在公交上,看着路过的大街所发生的一切故事,都可能是创作的起点。
与其把自己关在家里做着梦,倒不如出门走走自己去编织一个梦。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背景,每一个路人都有它的故事,多出去看看,以城市为背景,都可以写出一个路人很好的故事。
第四:没有真正用心去做好这一件事
热爱是做好一切事的基本点,也是最大的动力。写文这件事,我是爱的,但是不够热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如果够热爱,我就会把每一篇文章精心去雕刻,从立意到列大纲再到充实文章,我都应该一步一步做到。但我没有,我想起我今晚要写一篇文章,我就开始写下标题,然后杂乱无章的写下全文。就好像是小学生为了应付每天晚上要做的作业。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对阅读文章的人不负责,也是对口口声声说的梦想的亵渎。想要做好的事,那就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是你用心做不好的,因为过程决定结果,你把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要把它当成饭后甜点,可有可无,有了更好,而要把它当成一日三餐,维持基本生命所必需。
下笔时,走点心,久了以后你就会发现,用心做的任何事都比一时兴起的努力劲要长久的多,而你的梦想,值得你去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