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答心理问题时,常常会被问到:我经常担心车锁了吗?门关了吧?还要回去检查一下才会放心,否则就会坐立不安,我这是不是强迫症啊?
其实,我最常说的是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一
个标签,其实这本身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比如,当你去医院被诊断为某个病症时,你的潜意识里已经开始认为自己是需要被治疗的,同时你是无知的。最重要的是医生从此时起已经专注于你的病,而非你的人了。
每当你说自己是某某症时,你的确缩小了范围,聚焦了问题,可是也远离了解决之道。因为此时的你满眼都是病的征兆,而非自我的真实感受,而且有些人会上网去搜寻于此相关的内容,结果越发对号入座,深陷困境,所以,其实是因为无知恐慌而致。要知道无知不会无畏,只会更加盲目,慌乱。
今天,特做一些陈述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才能致知格物。
人们常常描述的“强迫性”行为,大多够不上强迫症,因为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这在后面我会做专题介绍;如上所述的行为多是人们由于焦虑所致的,其实这样的反复检查是因为人需要确保安全,安全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深层心理需求,它位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底层,而且是人早期的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石。
一个安全感足够的人,往往是身心健康,内心平和成熟的标志。而安全感不足,则是内心有未成长的部分,或是有些挫折经历同时有创伤烙印,这时也往往是身心疲惫亚健康的时候。
对于重复性行为,其实是人长大过程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段刻板重复行为的时光,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她/他们会要求爸爸妈妈反复讲一个故事,反复看一本最喜欢的书,反复做一件愿意做的事情,甚至常常只愿穿那一件衣服……凡此种种都是孩子们需要不断确认自我的安全边界,这些确定感,给了她/他们安心自在的感觉,也是日后安全感的基石。
其实成长过程中,人们离不开刻意性重复行为,这时习惯养成的本能使然,人需要多次重复刻意的练习才会形成本能的反应,尤其是一些职业技术尤其需要,比如运动员的训练,音乐家的排练,医生护士的反复检查核对,会计工作的精准,科学家的严谨,其实所有工作都需要这样的反复刻意重复,为什么我们不说这是强迫呢,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同这样做是对的。
而人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认为的琐事,会觉得不必太认真时,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不接受,否定潜意识里的感觉,甚至有些的确是潜意识的过敏反应,因此,你回自己是否有些大惊小怪,是否出了问题。其实,对重复行为的否定,不接受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才是内心深处冲突,形成内耗,令人疲惫的地方。
所以,请深呼吸,放松心情,告诉自己:我不是强迫症,你只是在缓解焦虑而已;我要谢谢这些生命中的提醒,让自己知道我是安全的,我是健康的。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