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忠良跟大家聊一聊意愿,今天同事跟忠良聊天,说了这样的一个案例:同事一位长辈的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忠良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常态问题,分享并总结了两个维度,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问一下:你会觉得怎么做?
忠良觉得主要有2个维度:是否孩子的学习真的要必须好,基于这个维度又可以分为两小点:1,必须要好:那就要找到达到好成绩的解决方法。2.不一定必须要好:那这就不是一个问题,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会采取其他的途径与方法。忠良将这两点逐步展开:
1.必须好:成绩好是一个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我们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合适。我们看很多家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所采取的方法:打、骂、逼等强制性手段,这些方法不是不对,而是效率很低,通常都取不到很好的结果。最好的方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想法,他的心里预期,要要跟孩子的情感同频,这样孩子才会相信你,相信你是为了他在考虑。比如你说:小明,你最近的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是不是最近学的太难了呀?来,跟妈妈说说!小明说:妈妈,对不起,我最近贪玩了。你再说:没事的儿子,妈妈小时候也贪玩,贪玩的孩子都聪明,你就像妈妈了,然后再说:可是劳逸要结合,XXXX等道理,这个对话就是一次优质谈话。而很多家长都太过强势,强势的对话是一种强迫,让孩子感觉不到自由和被尊重,这种强势会让孩子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跟父母 的距离越来越远。
2.学习不一定必须要好。《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有一个柯维博士自己的例子:柯维和她妻子都是美国社会的高层人物,影响颇丰。而他们的孩子却天资平庸,棒球尤其不好,他们班的孩子棒球都很棒,这让柯维觉得很难堪,觉得没面子。他开始每天教孩子棒球,亲自教他每一个姿势,带他看球赛,可是一阵时间下来,柯维恼火急了,他的孩子不但没学会,反而更加退步了,他深刻反思之后决定:不再再逼迫孩子,而是给会心的微笑,给他力量,给他支持和拥抱,让他做自己爱做的事情,结果出人意料:孩子的棒球没好,可是成绩开始名列前茅,人变得积极活跃,小伙伴们变得不再嘲笑他的棒球,甚至都开始变得爱跟他交朋友!瞧这就是尊重不强迫的力量:孩子的棒球虽然依然很糟,可是他有他其他方面的价值。这不跟我们的很多父母的情况相似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打暴力的强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不读书要求孩子读书,自己打游戏要求孩子不要打游戏,等等。
好,忠良总结一下:看一个事物要全面的看,理智的看,更要尊重不强迫。说服别人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从为他的角度出发并为他考虑,这样世界才会更协调更美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