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展总结了一个“碰触你的内在婴儿”的小练习,在这个练习中看到的婴儿可归为四类:很快乐很满足的婴儿、比较一般的婴儿、状态很不好的婴儿和恐怖的婴儿。这有很大可能是做练习的人的内在婴儿,也就是他们自己婴儿时的样子。
如果让一个婴幼儿孤独地自己待着,会导致两个可怕结果:他的能力很弱,保护不了自己,也满足不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因没有客体存在,他不能和外部世界建立关系,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由此封闭。任何一个严重封闭的人,都曾经对这个世界发出过无数次渴求,但一再遭到挫败,最终把自己封闭起来,好保护自己。
一个人有两个基本诉求:活出自己,在关系中被看见。也就是挥洒活力,获得亲密。这是生命的初衷。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心理健康就是自信和热情,自信是生命能量能滋养自体,热情则是生命能量能滋养客体。
所谓生命能量,原始的表达形式就是自恋、性和攻击性,它们在社会文化中常常好像是被看做非常不好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真这样看待它们,我们也就切断了和生命能量的链接。我喜欢认为,一个人的生命目的有两个:活出自己,在关系中被看见。
启发:客户的案例很震撼,狂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笑中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