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给“教师”下过一个定义:“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爱好读书应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像一个奇妙无比的万花筒,生动直观地呈现了24位中国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故事,他们的故事质朴、真实;他们的思想厚重、新颖,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改善工作方法、提升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桂贤娣老师的《“家访”路上的“征服”》让我眼前一亮,我饶有兴致地读完这篇文章后,特意上网查找了一下资料。原来桂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从教30多年来,桂老师在教学中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因生给爱十法”,深受教育界称道。她的许多教育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的感悟有以下几方面。
(一)因生给爱,用爱鼓励和感化学生。
桂老师独创的“因生给爱十法”与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怎样去发掘它、放大它是每个老师都要重视的课题。桂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归纳起来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鞭策、后进生爱在赏识。
桂老师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她说:“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与愿违。”
前不久,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在这次学校庆祝“六一”文艺汇演中,我们班的舞蹈将登台表演,同学们都很兴奋。可是有一个跳舞的女孩却在5月30号在家里骑单车不慎摔伤了双手,不能参加演出了。家长对此非常着急,孩子更是伤心、自责,在家怎么也不肯吃饭,只是默默地流泪。我当时得知这个情况,又急又气。我急的是孩子摔成这样,还不肯吃饭,身体怎么受得了;气的是,家长为什么不好好注意孩子的安全,辛辛苦苦排练了大半个月,眼看就要登台表演,临时换演员也不可能了。
我赶紧和班级家委会的主任提着水果一起去探望这个孩子。家长看到我们,连声说:“李老师,我们太大意了,没有看管好孩子。她天天在家练习舞蹈动作,跳得那么好,可惜了……”我连忙请家长不要自责了,也别再责怪孩子,这次不能参加演出虽然有些遗憾,但以后有的是机会,没有关系。孩子躺在床上望着我,伤心地说:“李老师,对不起,我影响集体了,我不能参加表演,那些同学怎么办呀?”孩子这样懂事,不顾自己的伤痛,还惦记着班级的荣誉。此时,我只感到一阵心疼,哪里还舍得生她的气呀!我轻轻地走上前摸摸她的脸,安慰她说:“好孩子,别担心上台表演的事情,也不要自责了,放心吧!老师有办法!安心养伤,老师和同学们不会怪你的!”听了我的话,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随后,我将舞蹈的细节作了一些调整,并在班上与同学们商量好,绝对不能责怪这个女孩,让她感到难受。几天后,受伤的女孩回到班级,同学们不但没有埋怨她,还纷纷主动来照顾她。有的扶她上厕所,有的帮她抄笔记,中午,同学们看到我一边吃饭,一边给她喂饭时,吃得快的同学连忙说:“李老师,我也想来喂她吃饭,好吗?”这样有爱心的孩子,这样温馨的场面,怎不令人羡慕、令人感动?本来是一件坏事,却成了一座联系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了。
(二)“激励性家访”,“征服”了家长与学生。
桂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湖北省教育界被大力推广。这个策略源于桂贤娣的一次“失败”经历。桂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那时的桂老师还不到20岁,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看到小孩子不听话,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家访”。她让这个学生写下地址。小孩子也不拒绝,一口气写了三个相互间离得很远的地址给她,并告诉桂老师,一个是他奶奶家,一个是姑姑家,一个是自己家,他放学哪一个家都有可能去。
桂老师下午5点去家访,3个地址走下来,已是晚上7点多了,山路难走,天也黑得早,最要命的是这三个地址哪一个都不是真的。桂老师明白,她被调皮的学生捉弄了。最后,她还是费尽周折找到了那个学生的家,在她说明了学生的情况离开时,学生家长的话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她的心里:“这个老师一上门,邻居都知道娃不好,真讨厌!”老师的一番好意,却弄得学生不高兴,家长不领情,桂老师委屈之余也在思考,为什么家访会受到排斥。
第二天,她在班上进行了不记名投票,结果赞成老师家访的只有3票,是三个表现最好的学生。经过思索,桂老师终于了解到,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家访是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老师才上门告状,给邻居看见丢面子。如果老师上门是表扬孩子,那大家就乐意接受了,这同样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桂老师由此创造了表扬为主的激励性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她的家访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的学生担心她家访不方便,还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并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
激励性家访是教师的一件乐事,也是学生的一种荣耀,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
我在班上也进行了尝试,小婉同学刚从外地转入我们班时,非常内向,不管同学们怎么热情对她,她总是爱理不理的,对待班级的活动也非常消极,能不参加尽量不参加。我看到这一切,暗暗地寻找契机。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回来时,她的家人一直没有来校接她,家里电话也无人接听。眼看天色渐渐暗下来,我试探性地问她:“小婉,你家远吗?能自己回家吗?”她轻声告诉我,走路回家要40分钟左右,我一听,忙说:“你一个小女生,走这么久,老师担心你的安全,要不我送你回家,好吗?”她听了,有些拘谨地点点头。于是我骑着电单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父母不久前离婚了。她不想搭理同学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刚从外地来,怕同学们笑话她。我忙开导她:“你来到了这个集体,大家都很喜欢你,同学们就是你的兄弟姐妹,老师就是你的妈妈,不要害怕,多和同学交流,就能交到新朋友。”
那次送她回家后,她明显有了一些改变,她开始尝试与同学接近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常常鼓励小婉,她渐渐克服了自卑心理,不断挑战自我。她在学习上、活动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及时地给她的家长报喜:她的书写越来越工整,上课踊跃发言,从没有跳过长绳的她每天刻苦练习,在比赛中灵活自如;从没有登台表演过的她在六一的舞蹈表演中活力四射。她的妈妈看了她的表演后,把她紧紧拥入怀中,高兴地对我说:“李老师,我从来没有想过小婉会这么勇敢、大方!孩子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谢谢您对她的鼓励!”听了她的话,我感到无比欣慰。
是呀,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需要关心。只有爱,才能让心灵影响心灵,灵魂唤醒灵魂;只有爱,才能真正呵护学生的成长。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像桂贤娣老师一样与快乐、智慧结缘,征服学生的心,收获家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