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我小学时期,就已耳闻张爱玲的大名,但也只局限于“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她的文字诙谐老练,字里行间又带有一种薄凉的意味。当真是妙笔生花,她驾驭的文字似乎有生命,直钻入你的心里去。可当时的我无法体会,现在想来,只恨自己年少无知,实在有种相识恨晚的遗憾,故作此文以弥补之。
1.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张爱玲的童年十分黑暗凄惨,父母离异后,生母流浪于欧洲,只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好在书香门第的熏陶,张爱玲从小读诗习文,走向小说创作之路。虽然在《私语》中写的平平淡淡的,而那种辛酸滋味自是难言。她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也想必与童年的黑暗有关,正如她自述的自己“小说里的人物(那样)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
而张爱玲虽生于苦痛和世俗,但她的心如夜雨涤尘般清澈透亮,不肯甘于平庸,不愿与世同污。她忘记了自己的过往,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便有了后来震惊文坛的张爱玲。
也只有张爱玲能做到那么随性,那么彻底。纵使家道落败,家庭破碎,孑然一身,又能如何?有青灯古卷相伴,就不孤单,她把灵魂上的苦闷哀愁化为文字,似在发泄,又似在向人倾诉。
“出名要趁早。”她说,“我发现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被早早视为天才的张爱玲,在文坛上名声鹊起,虽得到了一些安慰,可在其他方面,对于她而言是种种不幸,未免还是有些无奈和悲凉。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
我喜欢张爱玲的性格,坚毅自强,有些随性孤傲,虽然她是个众人眼中的异类,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总的来说,她是可爱的,令人心疼的。
尘事于她,只是一件旗袍而已。虽然生活对她不公,而她却“以德报怨”,如爱旗袍般热爱生活。
2.
她的一生如同她的作品一样,充满传奇色彩。她的爱情亦注定不平凡,她爱的人是胡兰成,一个家有妻室,年级大的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又是令人发指的汉奸。
可是张爱玲懂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她对胡兰成说的,也是我此生听到过的最动情的情话。只是因为懂得,无关一个人的其他。没错,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纵使飞蛾扑火,灰飞烟灭,也亦无怨无悔。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是张爱玲受上海人的影响,还是因为她赋予了这个城市的人同样的性子。我因她喜欢上海,喜欢一口苏白的说句“关侬啥事体?”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对他付出了所有的爱。可惜胡兰成是个滥情又没有责任感的男子。胡兰成与前妻离婚,可与张爱玲结婚后不久,就因局势动荡而分开去避难,后又另寻新欢,又有意无意“炫耀”曾经与张爱玲的爱情。而张爱玲什么都没有说,也没去找他,还自掏腰包(30万稿费)怕他避难缺钱吃苦。
我也曾经为张爱玲愤愤不平。奈何爱屋及乌,也实在恨不起来。毕竟他也是个童年不幸的可怜的苦命人,而可恨人必有可怜之处。毕竟爱情就是没有道理可言的,“爱情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我也试着去懂得,苦命人也许都身不由己,只好及时行乐。
一切都结束了。尘埃落定,人走茶凉。
正如《半生缘》里写的:我们回不去了,尘埃落定,青灯古佛,或许这是最好的收尾。
3.
张爱玲是一眼清泉而深不见底,虽被人投石问路,却波澜不惊。
虽曾误入花海,一次蓦然回首的遇见,无奈匆匆的离别。不是她转身太急,而是没有人值得她等到迟暮。
有些爱,若即若离平平淡淡你若天晴我便安好。
有些爱,却要将自己磨碎了,和着岁月一起熬煮喝下去。
最后借用作家叶兆言的话总结:张爱玲的一生平安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