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部剧时,有个细节让我决追下去,就是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在前几集她病倒后与家里人电话争吵之后的内心独白:人长大的标志,就是把好听的话都说给外人听,那些伤人难听的、或者沉默不语的的,都说给最亲近的人。
这句毒鸡汤看似有点不太懂事、意气用事,但很现实,相信甭管男女,只要您在大城市打拼过,或者正在职场拼搏,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会。(唉,我有时候就这样)
《三十而已》,“三十”就是一数字,“而已”则是心态,整体就是“30岁了不过如此”,但如何具备这个心态需要勇气的,这个过程是该剧的主旨。
我认为这是该剧比较现实的地方,虽然考虑到话题性和迎合市场的效果,让该剧或多或少也有着戏剧化的设定,但在剧中三位女主角的身上,不再是开挂的人生,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此看到了我们一直浸淫其中的一种现实。
沪漂柜姐、家庭主妇、小康家庭温室女,30岁的三种不同人生,选择这三个人物来展现30岁这个“不惑”之年,真实的不是人物的选择,而是当下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阶层的真实一面,总有一款适合您。
比如王漫妮,江疏影饰演的这个沪漂角色,8500的房租、心机女同事、职场Q规则、奇葩相亲男,好不容易心有所属,对方还是不婚主义者,最后还出现了“被小三”的闹剧。这些场景和人设,丰富了这个异地打拼的她,让其身上话题性不断,而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曾经打拼的我们的样子。
前不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千字长文自嘲“不红”的江疏影,终于又有了新的代表作。这里就来分析一下这个角色,以及江疏影这名演员(我一度不太喜欢她)。
“精致穷”的存在感
“上海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所能承载的人就只有那么多,这个城市能容纳的人是有限的,只能沉淀自己,加重自己的重量,才能不被溢出去。”
王漫妮是一个有争议的女性,她坚持着自己的都市梦想,工资一万多,拿一半来租房,对家人的问候还是冷言冷语,即便摔得头破血流,也要努力实现。有人赞美她真实,有人认为这种追求太累、没必要,更有人觉得这是为了追求戏剧化设定而来的人设。其实但凡您在大城市打拼过,在北上广漂流过,至少会对这该角色的一个特色感同身受:
那就是在大城市中的存在感。
有时候外来的我们在城市里拼搏的最终目的,在物质享受的背后,就是为了留下来。剧中王漫妮在这个城市打拼了八年,她认为自己已经像这个城市的人。
穿着着制服、涂粉抹口红、戴着假睫毛,面对顾客的刁难始终保持微笑,面对同事的打压也不得不见招拆招,这样把自己“武装”起来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王漫妮,而下班后她松弛下来的样子才是更真实的。
在最困顿的时候,回到家中的她可以站到阳台上,眺向远方,看着外头的城市,或者在海边,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晚风——江疏影飞舞的头发和和微合的双眼,那片刻舒缓的神态就是她一直所追求的存在感。
此时时刻,她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城市,但其实还不是,回过神来,那种强烈的在外漂泊的感觉会再度充斥。王漫妮自己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没有归属感。所以她愿意为在这个城市待下去而生存着,继续精致穷,这就是早期的王漫妮。
直到后来她发现,她不再会为一座城而存活,这是剧中角色的一个演变。就像剧中一个暗示,因为房东要卖房子,王漫妮搬家了,从上海的市中心,搬离到了郊区,王漫妮选择了妥协,是想开了吗?
个人感觉啊,与其说是她想开,倒不如说是她没钱了,就一点点搬,越搬越远,最终搬出这个城市。
比起那些鸡汤式的茅塞顿开,被物质击垮,才是最可能的现实。
“拜金主义”的安全感
“在这个城市8年,还是感到陌生,没有任何归属感”
很多30岁左右的女性其实已经活得很精彩了,但传统社会定论还是会说她们是不成功的,因为没结婚生子,这正是这部剧非常真实的地方。职场上虽八面玲珑、飒爽给力,但在沪打拼8年仍在漂泊,王漫妮不免在各色欲望中困惑迷失。与“海王”梁正贤交往,便是拜金的表现吗?
像是王漫妮这样在大城市打拼的女性,能够在上海立住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嫁给的一个在上海有车有房的人,此乃人之常情,只是渴望在生活中有一份温暖的陪伴,尤其对于沪漂北漂人群来说,这种需求会更强烈,归根结底,还是归属感。
因为剧中的几位女性,共同点就是“没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是建立在当代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外来人员,婚姻关系,雇佣关系,所有一切社会关系,人类情感,都变的模糊不清,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说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的生活和所经历的事件,就像是风中的蜡烛,那样的飘摇不定,所以她们才格外需要一份给自己稳定的情感。
比如,王漫妮对感情的追求,就跟她对工作的要求一样高,都属于宁缺毋滥型,但她太容易相信别人,这是她一个很大的缺点。她寻觅了那么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在财力上自由,还能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如今出现的这个邮轮上认识的人又是一个“不婚主义者”,纯牌大海王,也注定了二者不欢而散的结局。
但比起对情感的追求,王漫妮最值得肯定的,就是当她得知自己被“被小三”的时候,毅然决然离开梁正贤,果断止损,这份笃定的勇气,是《三十而已》所表达的主题诉求,人到三十,没什么了不起,无论是从寻找归宿的现实中抽离,还是从纠葛的情感里脱身,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也是她后期的一个状态。
片中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陈女士,陈女士坦诚自己的悲苦之后离开,王漫妮在店门口给她深深鞠了一躬,演员江疏影是非常缓慢地才抬起身子,这个细节体现了角色一个心态,一些无奈,她这时很同情陈女士,她在对方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但她也要业绩,她也想做这一单生意,此时她的心态是纠结的。
但这也是一个转变的形态,对一个因之前不够独立而失败的女性的怜悯与致敬,也是一个追求独立女性的变化。
30岁的勇气
“当我2012年底搬到北京时,租住在比较高的楼层,有一天晚上北京的风特别大,大风碰撞落地玻璃(窗),我怕得一晚上没睡着。在那一刻,北漂的孤独空虚感也特别浓烈。”
江疏影自己说,在王漫妮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才会演得如此得心应手。
作为一个有北漂经历的艺人,江疏影揣摩孤单无依、渴望陪伴的状态很有心得,即对自己的未来也不确定,但还得硬着头皮迈出那一步的踌躇,在王漫妮身上很好的体现出来。
而且区别与爽剧中开挂的女主角,江疏影这个角色的定位,本身就像是随波逐流的都市女性形象,且因为她身上存在一些争议,时不时的站在了观众的对立面,但这一切并不能阻碍演员的出色发挥。从前半段那位追求独立的女性,到后半段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内心纠葛的,只有有故事的演员才能够驾驭的。
这次,江疏影演得真的很好。
不过这部剧,最后都没有为这个披荆斩棘的王漫妮指向传统意义上的好归宿,这种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感,恰恰也是好多30岁女性压力的源头。
江疏影长久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妞范儿”的御姐形象,无论是《好先生》里的千金烈女“江莱”,还是前不久《我在北京等你》中怀揣着成为世界顶级设计师梦想的追梦女盛夏,都是肤白、唇红、美貌之余还透露出些许霸气,妥妥的御姐风。包括《三十而已》王漫妮也是,个人感觉江疏影还是非常适合这类角色。
但不要忘了,向来以御姐范儿示人的江疏影,其出道之作,是《致青春》里那个惊鸿一瞥的阮莞,近乎完美的校园女神,这才是江疏影给观众的最初定位。
而后,她在《一仆二主》里是可以在楚楚可怜和诱惑之间自如切换的顾菁菁,这个角色让她摘到第17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女配角奖。到了《好先生》时期,江疏影御姐的形象被完全树立起来,这才是大众如今对江疏影形象的定位。
而王漫妮这个角色,虽然烈焰红唇的造型与之前的形象类似,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多了这个年龄女性的一份笃定和勇气。
这么多年来,“三十而已”的江疏影变化明显。
前不久《清平乐》里,江疏影饰演的皇后曹丹姝,作为女主角,这个角色与该剧一样,都是遭遇了不少的非议。乃至江疏影在该剧收官之际,发了一篇千字长文,自嘲“怎么也红不了”自己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并表示有着“不服输的傻劲儿”。
无论是营销手段还是演员的真情实感,那篇文章字里行间的耿直与真性情,实为难得,长文中,江疏影称自己是“笨鸟先飞”,所以要“勤能补拙”,在一路上有争议,有被人质疑,但是到了最后越丧越燃,表达了作为艺人的感慨与无奈,也暗示自己会愈加努力,倒是与《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很像。
剧中,面对30岁的到来,未婚未孕的王漫妮目标明确——要么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要么找到感情归宿。结果她感情一度幻灭、事业也受到挫折,后来重新选择方向,明确自我定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一种勇气。
30,只是一个数字。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每当自己的体力和记忆力没以前那么好,每当发现身上又多一条皱纹、发际线又高了一些时,情绪也会增添一丝焦虑。
如今,江疏影也到了“三十而已”的年纪,我相信她一定有着自己的压力,但也要有着这个年龄女性面对未来的勇气,要享受年龄、阅历给她带来的内心的笃定,要认识到人生波折给自己带来的成熟、自信、理性,从而将这些转化为自己的动力之源。
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正如本文开场王漫妮那句毒鸡汤,与家人通话之后,一滴眼泪从演员眼角不自觉地流下,凝聚了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江疏影说,这场戏一条过,因为那种刺痛感特别强烈,感同身受。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以前,这个角色受了委屈,只会躲在角落里哭泣,此后,角色更加豁然,她可以在工作中面对刁难选择正面回怼,也会发现当自己的情感被玩弄之后,在餐厅当中脱下对方送的衣服。这份勇气,就是成长的见证,与年龄无关。
仅仅30岁而已,我们还需要继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路,真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