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蔡崇达的《皮囊》,就喜欢上了这个作者,觉得他不装,写自己家的阿太,母亲,父亲和熟悉的小伙伴,这些人换个名字就是我们村子里的人,他们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构成了我们的世界。整本书读起来感觉亲切、自然和舒服,只阿太的篇幅太少了,总感觉意犹未尽,合上书本后会猜想,能够看透生死、富有人生大智慧的阿太,曾经有过怎样的奇特人生呢?
蔡崇达似乎知道读书的心声,他写了第二本书《命运》,把阿太的传奇命运和时代风云结合在一起写,聚焦于上世纪初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为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动妇女,阿太经历了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遭受一波又一波苦难折磨,一生坚守着自己的善良本色。
“阿太”十五岁时就被神婆蔡预言她将会“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却又让儿子杨万流去求婚,成了神婆蔡的儿媳妇。杨万流出海多年无音迅,神婆蔡也死了,阿太放下自己的悲伤,学着婆婆的样子会村民开导解惑,把流浪儿当成神送来给她的孩子抚养,饥年想尽办法养活三个孩子,破四旧想出办法在茅厕藏下佛像留份信念。熬到丈夫发财后来信,邀她带着孩子去海外团聚,她思虑再三终于决定变卖一切家产,带着儿女和妹妹出国,却不料海关把她妹妹拦了下来,因为海外的妹夫没有寄来邀请信。看着妹妹痛哭无助的样子,她毅然让妹妹顶着她的名字出国,自己背着残疾的女儿回家。
阿太的名言有很多,总能让我深思,比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我会想到天真的童年,孩子们没有欲望的污染,保有纯真的心,所以对着新奇的世界会时不时发生咯咯咯的笑声。“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们为什么会活得累,很大一部分是伺候肉体,要吃美食穿名牌开豪车住别墅,如果换一种活法,想着人生短短几十年,多使用肉体一天就多赚到一天的时光,心情就会轻松许多。“人一辈子,会认识很多朋友。一出生就可以认识饥饿、认识占有,然后八九岁你会开始认识忧伤、认识烦恼……十几岁你会开始认识欲望、认识爱情,然后有的人开始认识责任、认识眷念、认识别离、认识痛苦……你要记得,它们都是很值得认识、很值得尊重的朋友。”把苦难、忧伤、爱情、责任……等等都当作一生的朋友,不排斥、不哀叹,欣然接受一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所有经历,就是我们的人生财富。
第三本书《草民》,写了东石镇一群普通人,作者说是让自己回到“所有人”里面去。和所有人在一起,构成所有人。晨跑的黑昌映射了所有的父亲,隐忍着自己的伤痛,为了子女幸福,甘愿奉献一切。观音阁七朵金花代表着所有的母亲,看着子女们事业衰败,生意萧条,决心去菩萨的家里去堵门,让菩萨回到观音阁去保一方平安。看台风的蔡耀庭和许安康代表着事业失败到想走绝路的那部分人,告诉人们再强的台风打不烂坚挺的礁石,肆虐一会终会离去。背观音的曹操代表着受尽苦难依然保持乐观的人们,他们把善心爱意通过菩萨传递给每个人,让人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三部曲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人与命运抗争,蕴含着生命本源的力量和智慧。我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也是以他的故乡为蓝本创作的小说,欢快的基调背后不时有一丝伤感和无奈露出。他写的也都是他熟悉的人和事,处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作品成功地揭示了生活在殖民地的小人物那种心酸无奈的生存境况,展现出了生活于此的人们即便身处绝望之中,却依然兴高采烈地活着。蔡崇达的作品也有极强的对人生的洞察力,以及对生与死的透彻诠释。也许对于写作者来说,故乡永远是创作的锚点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