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藏在内心很久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逐渐不停的发生着变化,以至于最近逐渐越来越清晰的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小学阶段,因为出身农村,那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农忙季节所有的农活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很辛苦,一旦到了农忙季节,几乎一家人全体出动,在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活,收麦子,捡麦子,那时候家里喂的有牛,所以抬粪这些活也落在了小小年纪稚嫩的肩上,每当想起,木棍放在肩上,因为怕肩膀疼用手紧紧的拖起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一到夏天,胳膊上总会晒得脱掉一层皮,后来有了拖拉机,一听到拖拉机的声音,内心都有说不出的烦躁感,因为预示着又要在烈日的阳光下干活了,所以那时候唯一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去,不再当农民了,当农民实在太辛苦了,有一种想要逃离那种生活的感觉。即使那时的我学习不太好,但一直很努力,就是想要改变命运,从此远离干农活的生活。
接着上了卫校,毕业、工作、由于没有高学历和家庭背景,所以一直在江湖中漂泊,从没有安全感到后来职称证的一级级的考取,逐渐也适应了各种生活,从适应能力很差到最后一个新环境一个星期就能适应,逐渐从农村走入了大城市,不再受烈日的暴晒了,但是工作却总是一个又一个的换着,慢慢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换工作的频率不再那么高了,也逐渐让自己慢慢稳定了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大,于是面临着结婚生子,一切从无到有,年龄逐渐增大,内心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挫折后,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大事也慢慢的学会了接受,生活也从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家庭,生命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命感这个词逐渐浮出了水面。
最近听王小骞老师写的《妈妈知道怎么办》这本书后,听她谈到“使命”一词,突然明白了下半生的意义,每当面对孩子的时候,觉得所有生命的意义都在他的身上展现,工作不再是生命意义的重点,而是生活的必须,所有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上,认为,余生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能为社会培养出一个有用的人,这才是生活的重点,才是人生的意义,除了自我追求,更多的是塑造自己,以便塑造孩子,这样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所以,年龄不同,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认知和理解也便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一直在寻找,寻找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希望找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以便完成人生的使命,体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