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种戏说,咖啡分三种:速溶咖啡,星巴克,精品咖啡。
是的,星巴克明明是一个咖啡品牌,却被当作品类一般的存在。近期,由马云和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联手打造的全球最大星巴克烘焙工坊在上海开张。霎时间,星巴克再度被推上了咖啡潮的浪尖。
马云曾说:我不喜欢咖啡,但我喜欢星巴克。
除去商业因素以外,若说星巴克是整个咖啡行业的领路人,真的一点也不为过。正是由于星巴克的诞生,使得新鲜烘焙的咖啡正式走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认识它,接近它,触摸它,并且享受它。
十几年前,说到西雅图,也许大家的脑海内第一个反应会是那部浪漫的爱情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也有可能,想到的只是这座美国西海岸城市温润潮湿的气候。
然而现在,星巴克却成了西雅图最大的一张名片。因为它的首家店铺就是诞生于这座城市,即著名的派克市场店。直至今日,这家店仍旧是所有星巴克迷们的朝圣地。不,哪怕不是星巴克的粉丝,但凡爱咖啡的人,都会想要去看一看,尝一尝,感受一下首店的氛围。
派克市场店至今依旧沿用着星巴克最原始的logo,而星巴克自1971年创立至今,也已经换过四次logo。
于是,一切又要回到二战时期。有一位名叫彼特的荷兰青年,由于会烘焙技术而被德军征收到部队里去为士兵烘焙咖啡。那段时期的咖啡豆,是作为军需物资,必须提供给士兵提足精神参加战斗,因此民间是不允许贩卖的。战争结束后,彼特定居于旧金山,重操旧业,在一家大型生豆烘焙厂工作。然而,由于对咖啡品质理念的不同,最终被老板炒了鱿鱼。
那一年,彼特四十五岁。这位心中怀着对咖啡无限憧憬的中年男人,一气之下,便开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店,就为了教育老美究竟什么才是好喝的优质咖啡。
没错,那家店就是著名的毕兹咖啡与茶。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优秀的事物,是一定能够脱引而出,被大家所知道,所喜欢,所记住。彼特的咖啡,正是如此。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当地的人气咖啡馆,并且吸引到了很多想要拜师学艺的咖啡爱好者。这些人里,就有下面三位来自西雅图的青年。
英语老师杰瑞.鲍德温,历史老师杰夫.席格,以及作家戈登.波克。他们立志从事咖啡行业,拜师于彼得门下,潜心钻研。最终学成归来,准备在西雅图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
然而一家咖啡店,必定需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和美丽的Logo。身为文艺青年的三位,当时为了筛选他们的咖啡客户,特意选择了19世纪美国文坛巨匠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一位集冒险与浪漫于一身的人物形象的名字来命名。这位名叫starbuck的大副,为人冷静,又嗜爱咖啡,性格极具魅力,被三位创业青年一致认为是他们咖啡的最佳代言人。并且,由于这部小说相对文学及小众,因此能够读懂品牌名字由来的顾客,也必定是有一定水准的文艺青年,正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于是,starbucks因此而得名。
而关于双尾美人鱼Logo的传说,则相对模糊和神秘。有传是出自希腊神话中那位蛊惑人心的海妖,也有种说法说灵感是来源于16世纪的一副木刻画。无论是哪个版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希望自己的咖啡能够像海妖的歌声一样诱人。
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后,1971年,三位青年终于在西雅图派克市场开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咖啡店,即星巴克。
时代,从此改变。
然而星巴克最初,是以重度烘焙为主的,只贩卖咖啡豆的一家咖啡店铺。直到霍华德.舒尔茨的出现,才真正主导了这家咖啡店未来的走向,使它逐渐展开羽翼,一步一步坚实而有力的迈向全世界,成为了咖啡界里程碑式的存在。
舒尔茨老爷子由于从小和父亲关系不好,因此早早离开家独立生活,直到父亲逝世,他才真正意识到内心对于父亲的那种思念和遗憾。由于在整理遗物时,意外得知父亲的梦想是开一家咖啡馆。从此,咖啡成了舒尔茨心中解不开的情节。
舒尔茨于1982年加入星巴克,担任市场和零售总监。但是他和三位创始人在经营理念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舒尔茨认为咖啡店不应该只贩卖咖啡豆,还应该出售滴虑咖啡,然而合伙人们却认为咖啡就应该在自己家里冲煮,如果店里引入了饮料,则违背了他们的创业初衷。
最终,大家不欢而散。舒尔茨于1986年离开了星巴克,创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每日咖啡。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舒尔茨转身,于第二年,就带着风投资金收购了星巴克。而主导这笔交易的律师,正是比尔盖茨的父亲。
舒尔茨保留了星巴克的名字和logo图案,同时将原本的咖啡色换成了每日咖啡的主打色,绿色。
于是,一个庞大的咖啡帝国正式诞生。而舒尔茨也随着星巴克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咖啡界的教父级人物。
仅仅是一家咖啡店,为什么星巴克能够做到如此成功,以至于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呢?这与它所宣传的理念息息相关,即随时都能喝到的好咖啡。
也许有很多业内业外爱咖啡的人士,会对于星巴克的咖啡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认为那根本算不上是优质的咖啡。然而对于全球两万多家门店数量的咖啡连锁品牌而言,能够始终保持这种程度的出品率及品质,已经是相当优秀的表现。
星巴克从创立初期起,就秉承了深度烘焙的传统,因此只要稍加调试,就较容易喝到咖啡的醇厚度。而他们多年来不遗余力所宣传的咖啡豆文化,也是切切实实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走进任何一家门店,都可以看到店内的宣传海报,关于咖啡豆的产地,海拔,收期,处理方式及风味的详尽描述等。
而除了咖啡豆以外,星巴克给当时的咖啡馆所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咖啡文化的彻底颠覆。
当时的欧洲,依旧延续了旧时期的做派,小而精致的咖啡馆,传统的烘焙和贩卖方式。而当时的美国,更是缺少咖啡文化,美国大兵们虽然从战场上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却全然不懂得品尝和区分咖啡的优劣。
于是在这个档口,星巴克横空出世。他们先从意大利引进了浓缩咖啡加绵密奶泡调制而成的拿铁和卡布奇诺,使得店内总是香气四溢。更是花心思打造店铺装饰及播放轻松的爵士乐,使得年轻人愿意相约来星巴克喝一杯咖啡,以享受休闲时光。与此同时,星巴克还引领了全球纸杯外带风潮。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除了家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个去处。”
(虽然欧洲人对于自己的浓缩咖啡被星巴克发扬光大一直耿耿于怀,但是对于商业而言,仍旧是成王败寇的世界。)
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面临过极大的困难和考验。其中最深的一次低谷,便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星巴克扩店速度过于迅猛,导致成本不断增加。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客户的消费观念瞬间转变,原来经常光顾门店的客户群纷纷转向廉价的麦当劳等咖啡,或者索性购买超市品质的熟豆回家自己冲煮。这给星巴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业绩明显下滑,股价暴跌,甚至一度被传有南美大买家有意收购星巴克。
危险时刻,已经退居幕后的舒尔茨重新出山,着手调整整个集团的运营方案。一口气关闭900家门店,精简人事,并且研制开发了四款不同口味的速溶咖啡VIA,以便抢攻低端市场。
有些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慌不择路,而有些人,则会逆水行舟。
挺过金融危机的星巴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重新回到了世界的中心,股价也一度攀升到巅峰。
然而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真正的挑战,却刚刚到来,并且以极为迅速的态势扩张,即全球各地不断涌现的精品咖啡店。这些咖啡店,引领了世界第三波咖啡浪潮,主张绝对优质的原产地咖啡豆,完美的烘焙曲线,优秀的冲煮技术,将咖啡体验上升到了一种健康优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其中的翘楚,便是大名鼎鼎的BLUE BOTTLE。
面对挑战者重重的咖啡界,舒尔茨早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2017年3月22日,舒尔茨正式移交了CEO的位置。那天早上6:15,天微亮,舒尔茨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在派克市场店内,回忆了这家店铺的早期时光,然后,他将随身携带了35年的钥匙转交给了继任者约翰逊。
两人离开时,时钟才刚刚指向6:22,太阳尚未升起。
如果你以为舒尔茨就此离去,那就太天真了。星巴克的执行董事,正式换人,但谁才是真正的老大,我们都心知肚明。
教父永远大权在握,永远不会放开自己一手创立的帝国。
曾经控制欲极强的完美主义者舒尔茨,这次终于放手了星巴克的管理职务。他已经并且会继续,全身心的投入到星巴克的高端体验品牌打造中去,咖啡烘焙工厂店是其一,稀有品种咖啡豆是其二,以稀有品种咖啡豆为主的精品星巴克门店是其三,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同的尝试和发展,因为只有精品咖啡,才是市场的未来。
爱丽丝漫游仙境里,有一段情节,在一个花儿都会说话的花园里,红桃皇后拉着爱丽丝的手,飞快的奔跑,但是爱丽丝却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跑了半天,仍旧在原地,红桃皇后对她说 “Here,you see,you have to run very fast,just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If you want to go somewhere different , you must run twice as fast.”
星巴克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永远都走在市场的前列,永远不会固步自封,永远在进步在努力在创造。
这个世界,唯有不断奔跑,才不会被淘汰。
文:阿伸(公众号:叫阿伸的少年)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