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 来 红 叶 好 题 诗
如果把读书比作蚕吃桑叶,那么写作则是吐丝,是内化创造的过程。中学生阅历少,单靠从生活中汲取,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难以完美实现。然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取间接经验,从中吸取养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语文课本选编大量名家名篇,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篇篇皆如秋霜红叶,既能触发诗情,又可撷取题诗抒怀。教师应潜心挖掘文章的语言和思想,我们要将这片宝藏的一角掘开呈现给学生,引领他们自己拿起鉄锹,开采炼造,成就自己的财富。
一、找准课内激发点,有目的引导学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在“生活”之中的人,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能把客观的物像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甚至能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而有的人身在生活,心却游离,再有特点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细节,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二者比较,关键在于是不是“身入”、“心入”。“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教师要找准课内激发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学习《背影》时,我先指导学生朗读全文,品读细节,联系当时“奔丧,卸职”的特定环境,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被纯朴的父子情感动了时,抓住时机,进行了一个小活动:将一张纸沿中缝对折,一边写父母为自己做的事,一边写自己为父母做的事。一张纸:父母一边密密麻麻写不下,自己这边写了几件就没话说啦。孩子们突然感到自己为父母做得太少。我深情地说:“同学们,回家后,对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大的父母说句:妈妈(或爸爸),您辛苦了!妈妈(或爸爸),我爱你!”我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体会父母的表现,将所见所感写在日记上。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话。
回到家,,想到要说的话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一抬头碰到妈妈关切的目光,我猛地叫了声:“妈……”“有事吗?”经妈妈一问,我吞吞吐吐:“没……没事……”我的心跳加快,自己能听见“咚咚”的响声。终于,我又鼓足勇气走到妈妈身边,说:“妈,我……”妈妈感到奇怪了,她的眼中充满了疑惑:“怎么啦?…”“啊,没什么……”我的心快要从胸口蹦出来了,可又一想: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妈妈养育了我,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我战胜挫折,最疼爱我的就是妈妈啊!难道我连对妈妈说句感激的话都办不到吗?我鼓足劲,大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妈妈一愣,我觉得说出这句话后自己很幸福。接着,我发现她的眼睛忽然间很亮很亮,啊,里面竟然充满了晶莹的泪花。妈妈轻柔地对我说:“好孩子,做作业去吧!”说完,转身进了厨房。
这些话多么真实感人啊!只有亲身体验,投入真情,用心体会才会写出这样的语言。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课内所学与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内容相联系,经常进行目的性观察指导。明确告诉学生,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得细致。当一切了然于胸了再进行语言表达就有基础了。
二、善于运用课文范例,阅读写作紧密结合进行点面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课文典范性这一特点,用好课文。阅读写作紧密结合,以写作为目的,从阅读入手,把课堂上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平时写作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语文课阅读必须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读时想着写,写时想着读。教师在指导阅读学习课文时,应与学生的习作实际对比,学习课文中那些优美语句、细节描写、巧妙写法等。同时,进行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写作训练。这样阅读和写作互为促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一段,运用了“扫、露、支、撒、系、拉、罩”等一系列的动词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捕鸟的全过程。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进行片断练习,要求用几个动词具体描述生活中的某一活动,不仅要用词准确而且要体现出动作的连贯性。学生写了骑自行车、打雪仗、炒菜等活动,并能按顺序把每个动作细致写出来,实在令人兴奋。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要提高写作,整篇文章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指导一番,学生不易捉摸。有计划地抓一个个点和面,进行分解训练,深入一点,学生易懂易做,效果较好。以范文或习作为依据,启发学生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自己去精细地观察、熟悉、体验。比如写人的文章是有难度的,不可能一下子写好,可先抓肖像描写的训练,再抓语言描写的训练……而抓肖像描写训练时,可从静态写生,动态捕捉,粗线条勾勒,工笔细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画眼睛,绘整体,单个儿写,前后对比写,左右对比写,放在矛盾之中写等等角度开拓深入,使学生学有所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笔下的人物肖像就开始有特点,开始活起来了。这种训练不是讲述名词术语,都要与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相联系。
三、从读到写正确迁移,要求学生写真情自我
近几年,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网络发展迅速,图书普及率高。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发现孩子们自己写作文的逐年减少。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现象尤其严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
要经常提醒,指点,启发他们观察、体验、储存。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验,抒写出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会学能用,学为己用。比如一位同学在文章中写道“飘飘洒洒的雪花,在我眼前飞舞,飞舞成瓣瓣梨花,轻盈、纯洁,我接住,手指轻捻,仿佛嗅到了梨花的清香,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从文句中能感受到诗情,可以想到学生化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
读写迁移,不能狭隘地认为读什么写什么,学一是一 ,学二是二.立竿见影。应该从总体上认识、把握。读得精深,清晰,无论是思想精神,还是语言技巧,均有所得,有所领悟。储存丰厚,迁移就能得手应心。死板地机械地套用,不能得其精神,效果适得其反。
举一例,2009年冬天,雪来得特别早。大雪忽至,天地皆白。同学们兴奋异常,我决定先学《湖心亭看雪》一文,品味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感受体会夜色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学完课文,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这场雪,要求有自己的真情体验。
习作片段一:
飘雪的日子终于来了,她是那样的清纯,那样的动人。
当我走在上学路上.脚下是不断的咯吱声。喜欢昕这种声音.像冬姑娘的脚步声,一步一咯吱,一步一咯吱,我听到了雪在对我说:“想念我吗?我们有一年不见了。”我们用心交流,雪花依然在飘,我感觉到她在与我共舞,我们嬉笑着一起飘进校园时,她住进了我的心田.我们会心地唱着,笑着。
习作片段二:
地面上,屋顶上一片洁白。我闻到了雪的圣洁,闻到冬天的滋味,真舍不得去破坏那安静、详和的景象,但此时,望着那厚厚的积雪,谁又能按捺得住那份激情。
操场上的雪最多,最白,大家那份兴奋地冲向操场,你团一个雪球砸我,我团一个雪球砸她。怎么尽兴怎么玩。团好雪球,看准人,趁他不注意,砸在他身上。嬉闹的在操场上,最能感觉到雪的乐趣,操场上一片欢腾.到处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大家的脸上除了笑还有那未抹去的雪。冷不丁,有人把雪塞进你脖子里,那种透心凉,让你打个寒战,又感到极富刺激,谁都不会恼。上课了,同学们涌向教室只留欢笑声在操场的上空久久飘荡。
四、阅读抓文章思路,写作有序、出新
文章必须“言有序”。而言是否有“序”又决定于思路是否有“序”,是否细致严密。文章贵丰满,忌干瘪。而能否丰满又决定于思路是否开阔活跃。学生撰文时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零碎材料,点点滴滴的感想,而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要攻这个“难”,须着力于思路的锻炼。从观察、理解、想像、联想等能力的培养人手,促使学生锻炼思路。在讲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与发展上述能力很为重要。有时一两段精彩的文字若能驾驭得当,就会成为训练这些能力的好材料。如《社戏》中的江南水乡飞舟观夜色画卷的描绘就是极好的训练材料。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如果你也在这只白篷的航船上,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请你体味一下作品中“我”此时此地的心情与感受。在看清楚,想透彻之后,请他们先用无声的内在的语言试答,然后有条有理地口头表述。从观察、理解两个角度锻炼学生思路,学生以有关的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补充,在脑中展现出文中所描绘的立体图景。文中插入的“一丛松柏林”的文字正可借以指点学生开展联想,使学生懂得由此及彼的联想能活跃思维,和前几种能力一样,多加锻炼,习作材料就可云集笔端。教师经常注意,不断指点、纠正,学生就能比较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思路。
写作时要努力跳出常人的思维框架,另辟蹊径,精选角度,给人以新鲜感。学生习作自然没有作家那样的笔力,但是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奇妙构思往往令老师惊叹赞赏。学习了《喂,出来》后,我请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无 处 可 逃
3001年的一天,我正在野外放风筝。突然,一个巨大的蓝色碟形飞船向我驶来……
我被吓坏了,没命地跑。可是,强烈的好奇心驱驶我转过身.想看个究竟。天!我看到了什么?那蓝色碟形飞船里出来一群被金色鳞甲武装起来的怪物。动作像机器人,伸出的跃形鼻子恰似大象的鼻子。只见走在前面的怪物鼻子一扬,空中一阵刺耳的响声.
他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向前走去。 我又想跑,却怎么也挪不动脚。等我醒来,天下大乱……
联合国发出公报:地球上出现了不明怪物,他们正在迅速损坏人类的东西。全球著名科学家接到网上通知:乘高能飞速机到010研究机构。
第二天,信息台公布:科学家们研究出不明物是来自距地球较近的火星上的生命体。它们看中了地球上半沙漠化干燥的环境.可能想长期居住下去,也许不久会有第二批不明物抵达地球。
人们大惊,停止了一切工作,焦急而茫然地关注着……
第三天,信息台又公布:这些不明物需靠充足的电能维持生命,地球上污染严重的空气和水能够提供它们进行电能转化的物质,所以它们选择在地球上居住下来的条件较为充足。
如果被污染的空气和水被这些不明物吸取后,得以净化,还地球明朗蓝天,清澈溪水那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但人类美好的愿望还未成型就被击得粉碎,传闻la~il,许多地区遭到侵略者袭击。这些来势汹涌的入侵者大有消灭人类之势。
第四天,信息台发布:到目前为止,最具杀伤性的武器对这些不明物也无可奈何,迄今还未研究出对策,只有请人们加强防范。 碟形飞船不断在地球降落.世界各地都有怪物肆行,人心恐慌,鸡犬不宁。
第五天,消息全无。
第六天,地球人大惊。据传.联合国大楼010研究机构大楼遭袭,科学家全部殉难。
人们想逃,但除了地球。还有哪儿可以供我们生存呢?
这是一名叫刘雪的同学的作文,看似荒诞的叙述里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正如日本作家星新一在《喂,出来》一样警示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强调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花鸟、虫鱼、清风、流水,自然中的一切皆能触动儿童敏感的心灵。自然、生活才是写作的真正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撷取生活中片片熠熠闪光的红叶,融会自己所学写出精彩的富有个性真情的好文章。舍弃了生活这片最珍贵的、最能激发诗情的红叶,写好文章只会成为纸上谈兵。将生活、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