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学习心理学是我一生的福祉。”
毕淑敏曾经对生命有一种切身的体会,放弃医学而选择学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全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
在毕淑敏35岁那一年,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她沉下心来阅读大量书籍,《人生的智慧》《最好的告别》这类心理学书籍教她认识生命与死亡,让她能妥善地应对死亡,也能有勇气面对眼前的生活。荣格,罗杰斯等心理学大师作品,让她明白找到自己是人生最根本的事,去探索自我,去接纳生命的不同。
阅读心理学书籍给了她力量,让她从泥潭拔出来。实际上,根本改变的是她的心理学像“冥冥中的注定”,她在最光彩照人的时候再次从零出发,又到了另一个境界。
毕淑敏老师在46岁考上心理学博士,并成为了心理咨询师。毕淑敏非常喜欢心理学,它多次帮助与她心灵对话,走出困境,疗愈自我。
而我最喜欢的另一个作家张德芬也对心理学有过深入的研究。曾离过两次婚,得过抑郁症,后来深入了解心理学,学会灵性成长,出了第一本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单本销量超过800万册,成了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作家,也成为了影响千万家庭的女性人物。
张德芬老师从小是学霸,学习成绩全台北第一,拥有过令人羡慕的事业和婚姻,在外人看来极为幸福的人却患上了抑郁症。经历了两次离婚后她开始沉淀自己提升成长自己,把自己痛苦经历和成长心得都写进书里,公布于众。而她自己从来没有停止向前。如今60岁的张老师,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哪怕她离了2次婚,也得过抑郁症,经历了很多痛苦打击。但她抓住了每一次让人生突围的机会单枪匹马闯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她说:“每个当下都是人生新的起点,去勇敢构建你的人生路吧。无论过去的生命里,你错过了多少次机会,拥有了多少遗憾,又或者跌过多少次,抓住此刻,集中精力,看清眼前的路。2023年的每一天都可以是你重启的机会。“
和张德芬老师一样,我也曾经患上抑郁症,不一样的是,我并没有拥有一切可以拥有的东西。
我记得大三那一年,我的躯体发生了症状,手指僵硬,胸前像是压住一块石头,感到焦虑不安,喉咙发不出声音,晚上整夜失眠,白天精神恍惚,体重下降很明显,平时毫无食欲,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劲,一度想到“死”这个词,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抑郁症这个词,我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白天嗜睡严重,在人际交往方面显得很困难,喜欢不断的自责,难以感受到快乐。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很久,一个学期不间断的请假了无数次,有次辅导员不耐烦的应对,建议我去学校心理咨询科室,我这才醒悟过来。第一次见到梁老师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她辅助我开药物减轻痛苦。随后我拿到了密密麻麻的心理评估测量表,按照表格凭着第一次感觉填写完信息,交给了梁老师,随后医院的精神科主任转交给我一些从未听过名字的西药“阿普矬伦”"氟西汀"等,听医生的叮嘱每天晚上只吃半颗药物即可,没想到小小的半颗像小指甲盖一半一样有这么神奇的效果,第二天之后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像极了回到了婴儿的睡眠时期,夜晚沉沉入睡,第二天精神气爽,这种感觉似乎很久很久没拥有过了,药物的功效很明显,也就两天的时间,我的手部开始有了知觉,从僵硬的状态恢复到柔软状态。躯体开始恢复生机,胸前的石头变得很小很轻盈,最后是自己的声音也能正常发声了。
后来,我每经过学校心灵SPA都会去找梁老师,配合医生按时吃药,配合她与我交谈,也从那时候开始,我逐渐去寻找我过去童年的轨迹。从我与家庭关系开始,梳理到我与周围人的关系。
小小的辅导室里,炎热的夏天,我做着老师布置的沙盘游戏,突然就被梁老师的问题困扰了,情不自禁的大哭起来,不由得想起了我那些不快乐的童年的时光。
我试着沿着回忆的路线去寻找,看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很孤独,很害怕,又总是卷缩总是不开心,她显得无助又伤心,旁边的父母不停的争吵,她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她想或许自己也是一个多余的存在吧。
那时候的母亲总是爱抱怨,有很多的消极情绪,一不小心母亲就把气撒在小女孩身上,不管做什么家务,都无法减轻母亲的负担,只因父亲不帮母亲分担家务,小女孩的心里充满了内疚,自责还有恨意,对父亲敌对的情绪越来越深。
她记得有次和母亲挽着胳膊走进校园,却被母亲生气的甩开。她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观察母亲的脸上表情来做事,生活总是小心翼翼的,那种想要靠近母亲却又很害怕母亲心里充满了矛盾。母亲的不快乐,她也不快乐。她不敢快乐。放佛一旦自己变得快乐就背叛了母亲,小小的年纪充满了很多心事,一个人喜欢呆在房间里写日记,写了一本又一本,因为不喜欢和同龄伙伴出去玩耍,被别人误认为是清高。这样的童年是压抑至极的,和母亲关系不亲近和父亲的关系也极为陌生,甚至不懂和同龄伙伴相处。
心理学上说:父母的争吵对于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就是地震,海啸。想想也是,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亲近的人,然而这个时候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心理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痛苦。
年纪小,毫无能力去帮助父母,而这个孩子表面的听话,安静,似乎任何伤害都打不倒她,她没有任何的反应,安静的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不回应父亲的声音,不搭理父亲的交谈。不与歇斯底里的母亲争执,但内心早已被摧毁。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母亲对父亲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孩子心里生根了。孩子从母亲那里学到怨恨这个词,带着她对父亲的怨恨来敌对父亲。母亲如何对待父亲,孩子就学着如何对待父亲,用母亲方式去与外界相处,用自闭的方式困住自己。
我从不知道抑郁症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连“死亡”这个词都不会感到害怕,躯体的症状一遍遍把我打倒,原来我真的生病了,并且病了很久。
我并不是拥有丰盛的物质条件而抑郁,也不是因为某件事情而想不开,而是过去的家庭氛围造成的压抑性格,过去父母争吵对我幼小心灵的伤害,这种创伤无法宣泄出来而逐渐显现为躯体化,那一年我拿着医院确诊出的“中度抑郁症”的病历单而被迫休学,期间做了一场身体小手术。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看着天花板,然后看着针头掉落的大把头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决定学习心理学。
在学习心理学的道路上,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刷新自己的认知,重新认识了一遍自己。后来我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情,都在脑海里不断思考,“我为何这么做?”“我到底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这件事我还能怎么做?”“为什么不要这样做?”“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活着的使命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等等。
2014年毕业之后我计划着考心理咨询师证,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份职业是一份助人自助的职业,就像当初梁老师帮助我一样,我可以从中获得全新的成长。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报名学习,之后的几年时间,外出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都不太满意,不管我在外面有多少成绩或者面临多少的困难,最终我发现,原来外面从未有别人,有的只是自己。
正如张德芬老师说过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于是我辞职回家,在空窗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阅读大量的有关心理学书籍,学习写作,提升自己。经过几年的时间,我学会了写作,学会了全面的认识自己,也正是独处给了我成长的空间,书籍成了我成长的养料,我就这样寻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2022年的5月,我决定拼尽全力考一次心理基础知识,凭借对心理知识的感兴趣很快我通过了考试,8月份我获得了心理咨询证书,这一刻我等了很久很久。获得证书也是我另一个转变,踏上了新的旅途。为过去那些焦虑不安和抑郁的日子做了一次的彻底的告别。
和热爱心理学的老师,同学一样,我曾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而选择学习心理学,并且利用心理学去改变现状,提升幸福感。
现在我很少有情绪上的困扰了,曾经的我为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而抑郁,也因为失业而痛苦万分,也为失恋哭的死去活来,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如今我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困扰的真正原因,我会进行刻意的练习,比如每天早晨念正能量,增加正向磁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怀着感恩的心过每一天,远离消极抱怨之人。
慢慢的我变得慈悲,快乐了,变得爱笑了。原来一个人变得爱笑了是真切的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了,也变得极为成熟和懂事了,所谓的英雄不过是因为看透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实人生上半场我是失败的,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我没有一样经营得好。爱情放佛从不在我身上做过多的停留。而亲情这块,总和父亲起冲突,或许也正是起冲突我才看清自己了解问题的本质,今天的我也终于和自己和解了,与父母和解了,原谅父母当初对幼小的我造成的伤害,而友情这方面,我总是经营不好,朋友越少我越觉得孤独。这种孤独感我只能不断的向内寻找,去阅读,去写作,去画画,唯有如此才能弥补内心的不安。心理学有句话说:"苦难背后是礼物。"我想这些失败的经历就是上天以另一种形式给我的礼物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心理学拯救了我的生命。如果不学习心理学我难以支撑到现在。
人生旅途中总会遇见不同的人,碰撞出不一样的故事。但那些始终都是为了让你看见自己,看见内心深处的自己。
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对于爱旅行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想说的是,不管在不在路上,人始终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认识自己。
杨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如此期盼获得外界认可,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如果你有情绪上的困扰,或是内在创伤想要疗愈,涂鸦日记与写作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你不必成为画家,也不需要绘画基础,立刻拿起笔就能解决问题
————我是小霞,公众号:《涂鸦与写作疗愈》关注我,了解更多!